自媒体背景下“95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2020-05-13 14:21贾瑞琴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信息大学生

【摘 要】 自媒体对95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既产生积极影响,也带来现实挑战。“95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热衷网络学习和社交,对社会流行文化关注较多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不深。自媒体背景下“95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需要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增强信息辨别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

【关键词】 自媒体;“95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挑战;对策

一、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文化特征

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以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的出现,代表着人类社会跨进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出现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该条件允许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并喜欢参与到社会发展中,而相对于传统媒介,自媒体简单易学、参与成本低、多向互动等特点受到大众的青睐。

1、自媒体的特征

一是传播来源的多样性。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手一部手机为普通大众拥有自媒体平台和成为信息传播的源头提供了可能,因此,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个体的人或者团体组织,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二是传播内容的多元性。传播内容不再仅限于新闻、国防信息等,而是大到国家政务小到普通百姓的一餐一食,军事、社会民生、个人心情等,在自媒体中传播者和受众没有明显的界限,受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信息,部分用户在传播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再传播,由此导致信息的失真和网络舆论的一边倒。三是传传播效果的超时空性。借助于云存储,自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介最大的特点即传播效果的超时空性,以微博和抖音为例,只要用户发布或转发的信息没有删除,就可以长期可见;从空间角度,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和网络让地球真正成为“地球村”,实现了国内和国外,省内和省外的双向互动。同时,这也为美国为代表的的西方国家大力推销西方文化价值观和西方民主自由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载体。

2、自媒体背景下“95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从思想状态上来看,“95后”大学生从小接触不同文化和观念,因而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更趋多元化,思想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时代的发展变化给“95后”创新的尝试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他们思想活跃, 善于思考, 更易获得新知识和接受新事物,但缺乏阅历,使得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往往不够深入,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不能够全面辩证的认识事物,容易受外在的影响;他们关注国家社会时事政治, 参与社会热点讨论,崇尚良好的社会风尚,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注重个人职业理想, 追求自我重视个性发展。

从生活背景来看,网络成为“95后”大学生的生活重要组成部分。“95后”大学生对网络的热衷主要集中在网络社交、网络消费和学习上,而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削弱了95后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全面观察和独立思考。网络信息内容丰富同时内容良莠不齐,“95后”大学生极易受到虚假和负面观点误导,产生错误的价值理解和選择。网络消费包括网络购物、游戏娱乐消费等,网络娱乐消费中附带的价值理念隐性消费,成为大学生实现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无论消费过程中的价值理念是否同他们之前的认知一致,都会对“95后”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

从文化底蕴看,“95后”大学生主要生活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多元文化环境中。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愈加重要,文化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凝聚人民共识、弘扬时代价值上影响深远。由于其生活的物质文化环境不同,“95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认知体验较少,对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老一辈的讲述和部分影视作品,缺乏直接体悟,认知深度和广度有限;“95后”大学生热衷跟风善于把握新兴文化信息,对社会流行文化关注较多,主要集中在校园文学作品、时尚影资、潮流音乐和符号文化等方面;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随处可见,但95后大学生在校内校外对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参与度较低,其成长阅历使其对国家社会的关注不高,因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不深。

二、自媒体对“95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影响

1、自媒体对“95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积极影响

自媒体丰富了对95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文化自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承担着其独特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提出了新要求。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即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是综合性的,形成了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教育态势;其次是教学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文化自信教育的授课模式,微助教等教学平台的使用,教师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有效开展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后,有丰富的教学视频、红色文化等网络资源,为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2、自媒体对“95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现实挑战

首先,平民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冲击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教师权威。大学生是自媒体的主要用户,他们对各种事情充满了好奇心,一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庞大的信息系统中迅速的搜集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以知识传递模式成为自媒体——学生,或者教师——学生;二是自媒体时代增加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时,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更加深度和全面的学习,如当前的AI技术和幼儿抓起的编程,这些内容一方面反映了教育进步,另一方面也对教育者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新要求。三是自媒体对高校和教师倡导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高校和教师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所倡导和弘扬的价值观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一致,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自媒体中各种错误思潮、社会负面信息、个人狭隘观点、黄色暴力信息等充斥其中,“95后”大学生自身鉴别能力不强,容易被这些信息诱导而对正确的价值观产生怀疑。

第二,快速裂变式的信息传播冲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效果。以微博、微信为载体的自媒体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大学生只需要依靠电脑、手机等设备轻松注册微博或者微信,就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中心用户和网络事件的参与者。自媒体时代使“95后”大学生更加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一是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缺乏正确的选择。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每个社会个体、团体都可以是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中心,网络信息的量只增不减,由此导致以下情况发生:一方面人们更愿意发布和传播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进行在线交流、视频等,这导致海量快餐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一些不良信息,诸如否定民族英烈、诋毁革命领袖、抛弃传统文化的思想观点借由微博、微信等媒介不断传播。二是大学生对碎片信息缺乏价值判断。自媒体的发展导致价值观多元化,给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冲击。网络碎片信息作为某一信息的局部内容,是用户在传播过程中人为的裁剪或者拼凑而成的信息,带有高度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在引发失真性,导致社会公众所获得信息与事件的真实性有所偏差。部分网友恶性裁剪视频和文字,削弱大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

第三,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对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提出了挑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既包括文化主体能够非常认可和肯定本民族的文化,又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合理吸收为我所用。因此,对“95后”大学生来说,坚持并传承中国文化自信,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三、自媒体背景下95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对策探析

1、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增强信息辨别力

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95后”大学生基于年龄、认知水平低、社会经验少等,更容易被网络信息所误导和影响,因此提升“95后”大学生的鉴别能力,激发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认可非常关键。一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这样观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体验学习、实践考察等,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不可替代性、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二是加强对大学生的培训学习,“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便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但它不是也不可能從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因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强化“95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2、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95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归根到底是需要教师来完成的的,因此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提升教师对音频文件、动画等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教学科研能力,高校在展开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或者教学安排时,要根据时代发展以及大学生的意愿或建议,不断创新与探索出适宜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让传统的教学在自媒体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创新实践教学,相对于课堂教学,学生更喜欢在社会实践当中增长认知,教师可以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主题实践活动中,一方面是创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将文化自信培育融入到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通过志愿服务、文化宣传、红色文化展区学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体验中认可本民族的文化,进而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3、拓展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资文明协同发展”。强化“95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教育内容要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发力,高校教务、团委宣传多部门协同培育,需要形成多方面的教育合力和系统的教育内容。

4、利用两微一端,创新教育形式

当前,以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客户端为载体的“两微一端”传播媒介日益成熟,其即时便捷的阅读方式、双向互动等特点更加符合大学生的阅读需求。

充分利用学校校园新闻网,校园微信公众号,学院APP,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园文化等不同模块,定期推送信息并展开在线交流探讨。开设教学名师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不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等相关内容,与学生展开在线师生互动交流。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繁杂,各种不良信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与其批评网络的负面影响,不如将网络的正面影响扩大化,用主流观点引导网络舆论信息,吸引大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正面信息中,如在抖音、微博等APP平台中设置专门传播文化自信培育的相关内容。2019年《新闻联播》加入快手,开通官方抖音号,瞬间吸引了上千万抖音用户的关注,每一条信息都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分享和点赞,通过该种方式,拉近了普通百姓和国家官方媒体的距离,更是用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主流价值观,唤起社会民众的爱国情怀,凝聚了广大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制作不同系列的文化视频,以影音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和想去了解更多文化内容的热情。充分发挥各大高校校园微信和学院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的作用,找到与大学生契合的点,增加对文化自信教育等方面内容的推送,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持久的力量,自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就是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文化创新活力,激励大学生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造和文化繁荣,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梅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5.43.

[2] 李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和创新发展研究[D].中北大学,2018.23.

【作者简介】

贾瑞琴(1993—)宁夏中卫人,女,汉族,硕士学位,担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观信息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订阅信息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