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准思政课的要素分析及建议

2020-05-13 14:38胡琴胡杨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要素建议高校

胡琴 胡杨阳

摘 要 高校精准思政课既能完成政治任务,也能凸显高校社会服务功能,还能满足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精准思政课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既有着人力、智力、技术、资源方面的显著优势;但也存在着劣势,比如内生动力不足,重理论,轻实践;既有着党组织领导与支持、大思政格局的形成、新时代教育发展战略的机遇,也面临着缺乏精准思政的经验,缺乏精准思政长效机制的威胁与挑战,文章基于以上(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项高校精准思政要素的分析和综合,提出高校精准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互融互通、精准思政课专业建设与精准思政课互联互通建议。

关键词 高校 精准思政 要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

高校精准思政课是指我国高校为了响应党中央“精准思政”的号召,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积极参与精准思政,结合自身优势与专业特长成为精准思政的重要力量,为精准思政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高校精准思政属于政治任务,也是历史使命,更是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凸显高校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方式。高校精准思政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人力优势、思想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等,但是高校精准思政课也面临着一定挑战与威胁。所以本文基于高校参与精准思政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来进行分析。通过对高校精准思政课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等要素综合评析得出可靠结论,并为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精准思政课提供客观、清晰、准确的依据。

1要素分析

1.1优势

1.1.1人力优势

高等教育普及在不断推进,随着高校学生数量激增,高校教师数量也在升高。从量的角度来谈,高校具备充足的人力资源优势,面对精准思政课,高校师生可以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从质的角度来谈,高校师生群体是有文化、有纪律、有组织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可以有效应对精准思政课的任务。具体现为丰富性,高校师生群体是优秀的群体组织,在高校内部有不同特点、不同能力,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储备。还体现为有用性,高校师生在丰厚的文化技术资源涵养下,有着良好的能力素养,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都掌握着不同的技术和专长,可以在参与精准思政课过程中,大规模,多领域的发挥其实效功能。

1.1.2智力优势

智力是深层次的优势、是授人以渔的造血性优势。高校思政老师在精准思政课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智力优势就是教育优势,高校师生参与精准思政课中最重要的优势就是智力优势,高校是智力高地,是教育高地,是教与学频繁互动的高地,所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师团队、扎实的专业基础、健全的基础设施、还有不断成长的大学生群体。高校精准思政课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持续性的闭环运转过程。高校精准思政的智力优势在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凸显,可以有效开展高校思政课。

1.1.3技术优势

技术优势更为注重知识与技能,高校精准思政课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可以改善教学与工作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技术优势还可以提升高校学生学习的信心。高校是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创新、发展的重要场域,也是科技人才培养、成长的聚集地,更是具有天然的优势,充分整合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利用科研技术最新成果、成熟成果等在精准思政课中发挥优势。技术优势具有专业性、全面性、适用性等特点。具体体现为:第一,体现为专业性,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与优势学科,在科学技术人才与技术研究方面也是专业的,在精准思政课的过程中,把精准思政与优势专业相结合进行教学,对应的优势专业和学科就会凸显出技术优势的精准性。第二,体现为适用性,技术的研究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高校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技术的落地转化一定要适应高校的发展,高校的技术优势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贫困地区的技术需求。

1.1.4资源优势

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高校精准思政课必须调用现有内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才可以充分体现高校精准思政课的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具有整合性、多样等特点。具体体现在:第一,体现为整合性,高校资源丰富,当然包括前文提到的智力资源、教育资源、技术资源等,但是社会资源更为成熟,高校可以整合社会资源融入到精准思政课过程中来,比如吸纳优秀高校开展精准思政课的方式方法等。第二,体现为多样性,高校精准思政课可以融合多样性、多层次、多领域的的社会资源,高校外部资源极其丰富,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并且结合精准思政课的具体需求,融合多样化的社会资源,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对口融合,具体融合,精准融合。

1.2劣势

1.2.1内生动力不足

高校精准思政课存在知识认同的问题,即高校学生尚未完全认识到高校精准思政课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没有形成对精准思政基于内在或者外在意义的肯定,没有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精准思政课形成契合,造成内生动力不足,内生动力不足是阻碍精准思政实效性的根本性因素,会导致高校精准思政课无法有效开展。

1.2.2重理论,轻实践

高校精准思政课过程中存在“一发不中的”的现象,即在精准课程过程中,无法精准捕捉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精准对接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多数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第一,实践教学措施不到位,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学生根本没有很多的实践经历,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足。第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监督不力。长期以来,学校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教学。

1.3機遇

1.3.1党组织领导与支持

党中央十分关心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党号召高校,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积极领导、支持、进行高校精准思政课的开展。党组织的领导与支持为高校师生参与精准思政课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机遇。具体体现为党中央的领导与支持,同时也离不开高校党委的领导与支持,高校党委高度重视,明确主体责任,积极开展高校精准思政课,探索高校精准思政课的工作机制,为高校师生参与精准思政课程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撑。

1.3.2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高校精准思政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校师生,广泛参与。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先天的多种优势,是教育高地、文化高地、科学技术高地等,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思政格局的形成以及一系列相关的精准思政的措施与方法为高校师生参与精准思政课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同时大思政格局的形成也迫切需要高校师生的全力参与和支持。

1.3.3新时代教育发展战略的机遇

新时代教育发展战略的机遇为高校参与精准思政课提供重要机遇,这种机遇的出现就是要促使高校教师着力寻找精准思政课与学生的价值主线和契合点。高校精准思政课可以有效助力新时代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新时代教育发展战略的机遇为高校参与精准思政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力、重要的市场活力、重要的精神动力。二者存在着重要的互补互进关系,没有高校坚实的思政工作,新时代教育发展战略就无法有效实施,新时代教育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可以激发高校师生参与精准思政工作的动机,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潜力。

1.4威胁

1.4.1缺乏精准思政的经验

高校师生参与精准思政课普遍存在缺乏精准思政的经验现象。高校師生在校园里生活、学习、工作,缺乏对社会现象的聚焦,也缺乏实际经验,容易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轨,老师难以精准把握学生的基本需求,实质需求和时代需求,不少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甚至彼此没有太多的交流,感觉到的只是隔阂与陌生。那么这种情况,就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政课教学,也无法真正的实现高校精准思政的开展。

1.4.2缺乏精准思政长效机制

高校师生参与精准思政课普遍存在缺乏思政长效机制的现象。高校师生参与精准思政课是一项神圣又重要的政治使命,同时也是提升学校影响力,提升师生社会实践素养的重要渠道。但是高校教师面临着繁重的课程压力、工作压力等;高校学生,低年级学生面临学习压力、考试压力等,高校精准思政课难以积聚合力。

2对高校精准思政课开展的建议

2.1高校思想政治与精准思政课互融互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精准思政课互融互通就是典型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时而新。高校精准思政课是对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全新渠道与有效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而精准思政课是可以将三者充分融合的大熔炉,具有因材施教的特点,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精准思政课互融互通可以充分发挥精准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可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任务。

2.2专业建设与精准思政互联互通

高校专业建设与高校精准思政课之间有着根本性的联系,高校专业的全面性决定了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全面性,高校专业的精细化决定着高校思政工作的精细化。将高校专业建设与精准思政工作互联互通可以把师生群体的价值追求与精准思政紧密联通在一起,高校专业建设关乎师生的切身利益,高校专业建设与精准思政互联互通就是要将高校专业或者部分专业打造成以精准思政为主要方向或者辅助方向的特色服务专业,那么这样,高校专业建设就成为精准思政课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利于高校师生提升精准思政文化修养和技术应用能力。高校专业本身不会与精准思政课互联互通,那么就要做到专业理论建设与实践建设充分结合各高校实际,在精准思政课中发挥专业特色,在发挥专业特色中进行帮扶,将专业运用与高校精准思政机制紧密集合,发挥精准思政课练兵场的作用,将师生的专业能力和精准思政能力培育有效协同,充分对接。因为大家都是朝着共同的目标进行作战,有着共同的梦想,加强精准思政工作交流,进行资源分享、吸纳、融合,有利于形成高校精准思政合力,形成新时代精准思政格局。

参考文献

[1] 徐艳国.以精准思维深入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9(01):1.

[2] 徐士元.高校精准思政论[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36(01):85-89.

[3] 徐曙峰.精准思政视阈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8):75-76.

[4] 吴满意,王丽鸽.从精准到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态势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04):198-204.

[5] 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实反思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8):99-102.

猜你喜欢
要素建议高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