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背景下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能力的难点与对策

2020-05-13 14:38韦振龙
教育界·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区制校本研修

韦振龙

【摘要】学区制改革促进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改革后教师将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科学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最好的提升途径。只要抓住问题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准方向,必定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教师的校本研修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关键词】学区制;校本研修;难点与对策

自开展校本研修课题研究以来,笔者针对关于校本研修的水平现状、形成原因、研修能力等方面对学区内的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梳理及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一直以来农村小学在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方面遇到很多问题和难点。随着学区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如何结合当前的形势,抓住问题的重点,突破难点,有力推进校本研修工作是我们重点考虑的事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并进行相关的分析,从而寻求有效的对策。

一、在学区制背景下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能力的难点

1.资源短缺,师资薄弱

一是农村教师的配备不足,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区内的教师如果按照师生比1∶19,教师数量是充足的,但由于农村学生分布面广,小学校点分散,班级数量较多,班额较小,如按学校分配教师则数量非常紧缺。目前为止,全镇的6所小学中有4所小学的个别班级实行包班教学,繁重的工作量使得教师无暇顾及校本研修工作。

二是教师老龄化严重,空编教师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去年年底进行调查发现,本学区新入职教师占7%,青年教师占13%,中年教师占25%,老年教师占55%,教师的老龄化日益严重,有1所学校最年轻的教师已经是45岁了。这几年每年都有3-5名教师退休,空出来的教师编制几乎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充,已经有4所小学依靠返聘教师才能勉强安排得下相关的教学任务。

三是教师能够掌握的时间和精力太少。每天教师要应对各种各样的检查、评估,填写各种各样的表格,完成各种各样政府安排的工作,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不为教学所累而是为非教学的事务所累。偶尔教师聚在一起谈的大多是帮扶情况、贫困户情况、迎检工作完成情况等,几乎没有人谈到班级管理、学生情况、后进生情况、问题学生的情况等。很多教师都有一种职业“罪恶感”,“不务正业”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2.认识模糊,重视不够

校本研修本来可以给教师职业第二次“生命”,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多教师都不知道校本研修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校本研修,怎样开展校本研修。大多数教师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比较模糊,概念理解不清。关于校本研修,有的学校领导还比较乐观地认为,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由于知识储备都是新的,只要认真教学,无需再努力继续参加研修;已经教学几十年的中青教师,对教材熟悉,教学经验丰富,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继续校本研修;准备退休的教师有着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更不必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如果学校人员较松动,则安排担任一些非考试科目即可。如此一来,学校里每一位教师都不用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其实平日里大家都在开展校本研修的相关活动,只是没有很好地归纳、总结而已。简而言之,校本研修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专业自主的教师自我教育形式。这个活动融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学习的主人,最终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要重实践和积累,中青年教师要重归纳和提升,老年教师要重抛弃和“回炉”。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活到老,学到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制度欠缺,执行不力

每所学校都有制度,但在校本研修工作、提升教师能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制度还没有比较清晰的规划,更没有形成相关制度,实践中遇到几点突出的问题。

一是学校对校本研修的整体规划认识不足,校本研修工作也没有摆放到正确的位置,没有制定校本研修制度,无法用制度来管理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发挥制度管人的作用。虽然有的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是仅仅是照抄,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来制定,制度的作用仅是为了“有”和“美观”。

二是学区中心校的校本研修制度也不完善,无法辐射整个学区。学区中心校不是专门的科研机构,也不是上级行政部门,没有配置专业人员,不擅长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整体规划,上层建筑的思维框架尚未形成,甚至经常遇到事先规划好的校本研修活动因特殊原因无法继续進行,无法更好地发挥学区辐射作用。

三是学校的校本研修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整体推进不力。在实践中经常发现,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分管副校长安排教导主任负责,教导主任安排给教研组长负责,教研组长安排给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再安排跟班老师负责,最后就变成了没有人负责,一项较好的制度落空了。再好的制度没有落实,就谈不上产生任何效果了,校长不带头抓制度的落实,一切制度等于虚设。

二、充分发挥学区制的优势,为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能力提供对策

1.统筹管理,共享资源

学区制成立后,应该尽量发挥一些有利因素,比如,一是整合教师队伍资源,合理调配教师。当前农村小学师资紧缺,特别是英语、体育、信息、艺术等更加紧缺,而且任课教师的分布不均。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学区内进行调配,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学校走教并带动那里的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在学区内组建较大的教研组,由专业教师担任组长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打破校与校之间的隔阂。

二是统筹安排教师的工作,减少做重复工。当前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但有的工作是重复工作。为提高效率,除了上级各部门相互协调不分配重复的工作外,各学校也需要统筹安排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分工不分家,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好教师的能动作用和整个教师团队的力量。

三是共享学区教育资源。各学校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共享相关的教育资源,比如教学资料、设备、场所、技术等。比如中心校举行体育、艺术等大型活动的时候,可以临时抽调相关学校的教师来协助;小学要开展运动会时可以到初中学校借用场地及相关工作人员;利用初中的专业教师来培训学区内小学的教师等。

2.提高认识,专业引领

一是唤醒教师自我提升意识和忧患意识。有位专家说,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唤醒和启发。长期以来,大多数的教师终日忙碌,有的教师已经陷入了麻木状态。因此,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首要任务是唤醒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倡导教师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疫情高发期,学生利用互联网实现“停课不停学”,在家就能学习,使学业不受到过多的影响。

二是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学校领导要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不足,精心制订培训方案,精准培训,坚持全员培训、轮训、个别培训模式,注意吸收优质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选派学校的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及观摩、学习,鼓励教师参加课堂比赛,以赛促研,达到“一人带多人,一校带多校”的效果。

三是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时邀请名师到场指导,通过“手把手”地教,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也可以用名师的理念引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本校的制度,为教师的发展创设良好环境;或者加强同伴之间的交流,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3.完善制度,抓好落实

一是学区要制定并完善学区内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学区中心校要带头深入实际探索,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带头落实相关的制度。在校本研修工作中找准着力点,树立“参加研修就是福利”的理念,按照“机会均等、公开、公正、可行”的原则,加大对骨干教师等学科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经费投入,充分激发教师力争上游的热情,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二是细化管理制度,形成有利机制,避免制度在制定过程中的“假、大、空”或者流于形式的現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带领下,我们既要正视现实问题,又要大胆“走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多走走多看看,邀请专家“带一带”“帮一帮”,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是采用多种激励机制来鼓励教师。以前评优评先的项目主要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形式比较单一,激励的作用不大。以后可以尝试开展各类比赛来设置奖项,如写作指导、论文比赛、微课比赛、片段比赛、基本功比赛等,激发教师的潜能,形成一种“荣誉是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竞争机制。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只有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的时候,学校的办学理念才有可能得到较好落实。因此,在学区制改革的大好政策背景下,我们要着力推进校本研修,促使校本研修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引导农村小学教师由“经验型”向“学术型”“研究型”转变。学校要创造有利条件,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点火器”“助推器”和“加速器”,让教师与学校共成长,让研修与教育成为“同路人”。

【参考文献】

张鹭.中小学校本研修现状及对策[J].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2013,36(05):40-41.

刘天平,王林发.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15(15):33-35.

猜你喜欢
学区制校本研修
北京:超六成中小学纳入学区制管理
教育治理理念下的学区制管理模式构建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校本研修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法国学区制的发展状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