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思想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影响

2020-05-13 14:21杨天晨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影响

【摘 要】 本文通过描述重农抑商政策在各个历史朝代中的具体表现,以此来分析该政策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最终提出我们究竟应该以一个怎样的眼光去看待重农抑商政策,才能使得我国的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发展。

【关键词】 重农抑商;經济社会;影响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生产结构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传统结构。因此,以“以农为本、重视农业、抑制商业”为核心的重农抑商政策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追捧,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种表现则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从明清时期开始,资本主义逐渐萌芽,它的出现大大阻碍了封建主义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到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地位。由此来看,封建社会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虽然在推动农业发展、巩固社会统治者地位等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它同样也阻碍了资本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对我国后续的经济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一、历史上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1、春秋战国时期

重农抑商政策最先提出于这一时期。在思想方面,社会对于商人与商业的态度是十分苛刻的,诸如:韩非就把商业看作“五蠹”之一,把“耕战之士困,末作之民利”和“商贾外积”看作封建社会灭亡的象征;著名思想家荀况也提出“工商重,则国贫”,主张“省工贾,众农夫”,在他看来,社会若以发展工商业为主,那么国家的经济必然会变得十分萧条,因此还是要大力发展农业,避免商业的发展。

在经济政策方面,春秋战国时期也有着诸多表现,例如:魏国推出了“平籴”政策,通过统治者的力量来征购粮食,从而控制粮价;秦国则实行“粮食专卖制”,让粮食无法私下自由买卖;商鞅更改的“六律”之一就是“关市律”,对商业市场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此外,齐国对于粮食和货币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2、秦汉至隋唐时期

在这一时期,重农抑商政策逐渐从理论阶段过渡到政策、法令阶段。自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后,秦朝继续推行“重本抑末”政策,且在七科谪戍条例里,有四种人都是商人及其后代,可见当时抑商政策之严重。汉代开始从制度上、法律上大力推行“贱商”政策,如大肆宣扬“商业害国论”,贬低商人的地位,对其加以各种形式的侮辱,还通过征收加倍的税额、剥夺商人对土地的占有权、缩减商贾的经营范围等方式来在经济上对其进行打压。

3、唐代至明朝末年

这一时期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反复调整时期。隋唐作为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活跃时期,这个时代下的统治者也逐渐开始适应了客观发展的需要,如开凿运河便商伟业、建造洛阳大都市、连接海内外贸易物流等等,这些举措都是对商人与商业推行“贱而不抑”政策的体现。在这个时期,虽然在公开的法令与政策上,重农抑商的思想仍在发挥着作用,但更多体现的是“贱而不抑”。各个朝代在“贱商”的具体措施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也依然无法摆脱历史发展的趋势。

4、清代

清代依然奉行着重农抑商政策,并且这种思想已经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清朝,该政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压制海外贸易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在对外的海外贸易上,清朝政府曾多次颁布禁海令,严格禁止海外贸易,虽然后来也开设了海关,但各方面的限制依然十分严格。在对内的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上,加勤劝农、课以重税、禁止种植烟茶等,处处都可以体现出清代政府对于商业性农业发展的抑制。

二、重农抑商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

1、保障了平稳的经济环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统一

我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即便到了封建末期的明清时代,小农经济也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要地位;甚至到了现在,我国也依然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因此,重农抑商政策所倡导的以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不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平稳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还为我国长久以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与经济基础。

除此之外,重农抑商政策也帮助封建统治者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比如,清朝为鼓励农业发展而推行的“征收地丁银”、“摊丁入亩”政策,在取消人头税、按田亩征收银两的同时,还合并了土地税、丁税与徭役,这不仅大大简化了征税的手续,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徭役赋税的压力,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出现,为封建统治者赢得人心、维护社会的秩序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2、推动了农业的繁荣,实现了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在保护传统农业发展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商业资本在农业领域的渗透,大大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形成了诸多包括华北平原、江南经济、长江中下游等在内的农业经济区域。这些农业经济区域最初在明清时期形成,但是即便到了现在,这些区域也依然为我国的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此来看,重农抑商政策着实功不可没。

前文中已经提到,农业经济一直以来都占据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因此,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对于保障社会的财政收入、增加国家税收、确保国家利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农业经济的积累不仅为郑和下西洋、修建大运河等重大举措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为其他行业后续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三、重农抑商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1、扼杀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农业固然很重要,但是一个健康的社会经济是需要多个行业共同发展的,其中商业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组成部分。历史上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无疑将商业置于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辅助性地位上,对其进行打压与限制,严重的阻碍了商品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在这种小农的意识下,人们往往安于现状,难以突破自身的限制,感受不到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滞后。

特别是从明清时期开始,资本主义逐渐在我国开始萌芽。但是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力下,一方面资本主义市场需要面临严苛的法令,难以在我国立足;另一方面民众也面临着沉重的赋税压力,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并没有多余的资本去购买商品、促进资本市场。这些原因都导致了资本主义在我国难以渗透,资本主义市场在我国难以完整的形成。

2、禁锢了民众的思想,激发了社会阶级的矛盾

自商鞅变法以来,统治者就一直在着力推行着重农抑商政策,几千年来,这一政策始终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安土重迁的固有思维。对于基层民众而言,他们从内心里排斥并拒绝参与到商业经济活动中去;对于商贾而言,他们不愿将资金多用于商业资本,而更愿意将其用于兼并土地等地方上去。人们的思想被大大禁锢,严重的限制了资本向资本市场的转化。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在历朝历代中被广大统治者所推崇,归根结底,是因为这项政策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通过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农业上,地主阶级便可以将农民牢牢地捆绑在土地上,对其进行压榨并限制他们的活动,这些都导致了农民阶级变得愈发贫穷,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国社会阶级的矛盾。

四、结论

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之一,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既要承认到这项政策在保障我国的经济环境、优化我国的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的繁荣发展与维护社会的稳定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要清楚地意识到,这项政策在禁锢人们的思想、限制经济发展的平衡、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激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问题上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新的时代赋予了重农抑商政策新的含义。我们要以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将其与当代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以史为鉴,努力为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徐传谌,翟绪权.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规模对贫富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5(03)30-38.

[2] 季荣臣.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对中国现代化的负面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23)32-33.

[3] 李彬.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消极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40-41.

[4] 刘玉峰.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评议[J].江汉论坛,2008(09)48-52.

[5] 林文勋.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重农抑商政策辨析[J].思想战线,2003(03)54-58.

[6] 葉茂.略论重农抑商的历史根源[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04)14-21.

【作者简介】

杨天晨(1995.01—)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仿真学.

猜你喜欢
影响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一张图告诉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响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喜欢什么样的床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