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光
一、人文素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作文,能體现出他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任务、事件或现象所持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习作中的立意、选材及表达。因此,要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不是看了几百篇优秀例文就可以轻易完成的,非得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不可。
二、作文教学要把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统一起来
(一)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辨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教师应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1.与各科教学相结合。作文教学与各科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作文是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一种形式,各科教学既能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丰富、直观、生动的内容,又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更多选择题材的机会。
2.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读书爱好。阅读是源远流长的知识的泉眼。我们应创造条件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作品,启发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从课内到课外,组织开展练口活动,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中介绍名著和新作,达到彼此促进的目的。
3.让学生走上社会,接触社会,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笔者所在的城市惠水是一个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的小城,现代工业的发展又丰富了她的底蕴,教学中我们常采用如下做法:带学生参观园林、美丽乡村;调查新区、园地的建设成就;访问自主创业的青年典型等。眼观、耳听、分析、讨论、浇漓,锻炼学生认识事物、思考社会的能力,能为写作提供广泛的题材。
(二)注重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应着重抓住写作中的命题、立意、选材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命题时,一要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二要联系学生实际,在学生的经验范围之内命题,让他们以激情去书写他们的生活;三要联系社会生活,应将学生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的改革、时代的风貌纳入学生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写出体现时代精神,内容积极、思想健康、情趣高尚的文章。
立意指导上,要重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在选材的指导上,我告诉学生要赋予平凡琐事以丰富内涵,要在材料中折射写作者的审美意向。
(三)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在作文的命题上要创新。其次,学校可以开设人文、艺术类的课程或讲座,这对我们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都将带来新气象。人文、艺术修养的提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开展
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夯实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文学审美的功底。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并能灵活使用相宜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在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