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位置 明确目标 提升水平

2020-05-13 14:29陈云霞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合力发展

陈云霞

【摘要】随着家校共育的不断推进,我们感受到了家长的力量,感受到了合育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共育的美好氛围。可是在家校共育中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种种遗憾,为了保障家校共育的有效开展,我们应在共育中提升水平,找准位置,明确目标,让家校共育能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注重家校共育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让家校共育之路越走越宽广。

【关键词】家校共育 合力 发展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够成为好的教育。”在探讨家校共育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被广泛引用。

对于学生而言,家庭和学校是他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父母与教师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能否形成合力,对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然而,合力的形成却并不容易。近年来,虽然家校共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家校矛盾依然层出不穷。家校共育中出现的种种遗憾值得我们深思。如何让家校共育走出误区,笔者认为以下三点不容忽视。

一、找准位置,不“越”不“缺”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求未来亲家抱走学生,顺带辅导作业。”……这些“段子”刷屏的背后,是大批家长的心酸。辅导功课,似乎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从这些“段子”以及其后的评论更能深刻感受到辅导学生作业让家庭充满火药味。

作为教师,看到家长如此关心学生的学习,本应欣慰,因为这正是家长在尽全力配合着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是细思却又极其别扭,家长辅导了学生的功课,却伤害了家庭的温馨与和睦,家长让学生写对了这道题却未必讲清了这道题,反而不自觉地养成了学生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从而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家校配合似乎代价极大。

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要说的是家长的陪伴更应该是一种情感上的陪伴,也就是家长应坐在学生身边认真地读书或工作,以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学生的坐姿、写作业时学生是否会走神等,而不是眼都不带眨地看着学生写作业,一旦发现问题,就“这么简单的题,也能做错!这么笨!”“字怎么写得这么潦草,这是鬼画符啊!重写!……一唠叨、批评、喋喋不休,学生又如何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呢?更何况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点、检查作业这些根本就不是家长的事。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综合理解、运用能力。只有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才能从中得到最准确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果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每一天上交的作业都是全对,那么教师又从何了解真实的学习情况?尽管这个道理大部分家长可能都懂,但仍有许多的家长坚持着每天陪做作业,辅导功课。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学生学习的不放心,或是为了给教师留个好印象,不想让学生交出漏洞百出的作业;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屈于教师的“胁迫”,部分教师总爱在群里发布家庭作业错误多的学生名单,这也让部分家长难以忍受。而这正是笔者想要说的家校共育中的越位与错位。教师错误地把知识点的掌握转嫁给了家长,家长主动或被动地承担了本不属于自己的任务。

与此同时,“烹饪进课堂”“法律进课堂”……各种任务却进入学校教学,想来也挺有意思。学生的自理能力在家培养难道不是更合适吗?学生道德情感的熏陶,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难道不是更直接吗?当父母带着学生看到有人折断了树枝,雏鸟从窝里滚落在草地上做无力的挣扎,花同里出现了不知谁扔掉的无主的小猫……这时父母就可以教会学生当别人需要时表现出自己的同情心:对某人怜悯,对某人爱抚,对某人保护,对某人关心,为某种原因而焦急不安,为某件事而悲伤。这些才是父母应该做的,才是对儿童的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教师的话。”而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现在的学生大部分缺少一颗柔软的心!这种种的任务都进了课堂,不正意味着家庭教育的缺位吗?

在家校矛盾中,一个重要的冲突就是合作的偏离或者定位的失范,各走各的,并且越位和缺位的情况同时存在。所以,笔者认为在家校共育中,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二、明确目标,先“共”后“育”

近期,这样一波微信又纷纷出现在朋友圈:“这个六一嗨翻天,从教室的布置,到分管游戏、分发食物、打扫卫生,我们班的家长们太给力了。”

家校共育全面铺开后,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热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又出钱又出力,还出主意,可以说为了学生的教育,为了支持学校的教育煞费苦心。初看到这类画面,笔者为家长的能干无私而感动,为家校的齐心和谐而欣慰。可细思一下,微信中提到的教室布置、分管游戏、分发食物、打扫教室,这四件事全由家长包办代替了,那学生干啥去了?这样的家校共育,看似使教育更有条理,教师工作更为轻松,其实真正的教育效果又在哪里呢?学生们除了感到快乐,又锻炼了什么呢?

还记得我们班曾举办过一次包饺子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是:(1)让学生在感受包饺子的一系列工序后,体验到粒粒皆辛苦,从而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会饺子的各种包法,激发学生创作美食的热情。(3)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丰富校同文化生活。不出意外,这项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班级QQ群中,家长很快商定先为学生们准备好饺子皮以及各种各样的馅料(多达十余种),一下子就简化了包饺子的工序。然后,在活动当日选出包饺子的高手现场指导。说实话,看了他们的安排,笔者当时非常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工作完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谐美满,在家校共育上很有成就感。可是事情后来的发展完全出乎笔者的预料。活动当日,家委会的成员以及主动参与的家长,早早来到学校餐厅,帮学生们铺好了桌布,放好了皮子、馅料,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等待着学生。更让笔者没想到的是,家长竟然还买了许多的配菜(凉拌菜和熟菜)与水果,这些东西摆满了桌子。活动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们在短暂的包饺子后,立刻投入了对美食的享用。丰富的配菜与水果差不多成了“主角”,饺子的美味已不再纯粹。活动不仅没有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反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活动后,笔者很遗憾,没有再为家长的无私付出而沾沾自喜。笔者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发现家校共育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需要一定的规则,需要有一定的分寸。家校共育是一个牵涉家庭与學校双方的问题,要达到“育”的目标,解决好如何“共”是前提。在此方面既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合力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芪”心合力
合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