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佳 林颖仪 高薇薇 叶秀桢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州 511442)
发热是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症状及临床表现,病毒感染是大多数新生儿发热性疾病产生的根源,通过快速诊断病毒感染可以有效的提高诊疗效率、避免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使患儿得到更快更准确的治疗。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在任何年龄阶段均易感,感染通常为隐性,但显性感染表现多变,可呈现多种临床表现:发烧、少吃、皮疹等症状,严重患儿可能出现败血症症状,并发凝血功能障碍、心肌炎、肺炎等多器官功能损害,部分病例甚至死亡[1- 2]。其传播方式不仅有粪-口传播,还能够通过胎盘、羊水及产道传播,病情严重程度与患儿日龄、病毒血清型、入侵途径及病毒毒力等有关。通常来说,肠道病毒感染发生率及临床病症严重程度与婴儿年龄呈负增长关系,新生儿时期感染率最高[3]。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婴幼儿EV感染有较多的相关研究,但对于新生儿期的研究还很少。国外某ICU分析新生儿EV感染数据,结果显示EV感染是新生儿期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3]。此外,国内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在多地有EV病毒爆发流行的报导;EV是导致世界范围内新生儿感染的一种重要的病原体,但其感染因素复杂,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分析新生儿EV感染高危因素对提高诊疗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流行季节新生儿EV感染的发病率、临床表现、高危因素的,皆对高危患儿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5月—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因发热收治入院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患儿28例为研究对象(标本选取患儿粪便和/或脑脊液进行肠道病毒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将患者纳入EV感染组或者非EV感染组)。其中男15例,女13例,日龄2~28 d,平均日龄(15.81±10.55)d;足月儿23例,早产儿5例;临床症状: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且持续1~7 d,体温为37.8℃- 40.5℃;部分患者有腹泻症状;还有部分患儿食欲较差、精神状态差、少哭。
1.2 方法
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儿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等。治疗中所有新生儿患者采用物理降温、营养支持等治疗,部分患儿使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抗生素应用3~5 d,5例新生儿患者予2 g/kg人免疫球蛋白治疗。
2.1 本次研究显示在肠道病毒流行性季节,门诊因发热收治入院的新生儿检测后肠道病毒感染率达38.3%,对EV感染组与非EV感染组资料分析后发现,新生儿是否感染肠道病毒与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阴道分娩史、母乳喂养、母体年龄、母亲发热病史等无明显关系(见表1),两组间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见表2),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EV感染组较之非EV感染组无差异(见表3),通过两组的实验室结果对比显示包括白细胞、 C反应蛋白、血小板、 CKMB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见表4),热峰高于38.5℃,发热持续时间大于3 d、细菌培养阴性是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见表5)。
2.2 统计学分析
表1基本情况 部分的统计结果与复核不一致,请检查 例(%)
表2临床症状 例(%)
表3首发症状与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 例(%)
表4血常规及生化值
表5发热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随着对病毒检测的重视与增多, 研究得出新生儿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发热的比例逐渐增多。国外有研究发现新生儿发热病患者中病毒感染比严重细菌性感染几率更大[4],还有研究发现肠道病毒感染在新生儿发热病因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在新生儿脑膜炎及类败血症疾病中,肠道病毒是诱发疾的病原体之一[5- 6]。据统计,美国国家肠道病毒监测系统1983年—2003年检测发现新生儿EV感染占患儿比例达11.4[7]。1956年Javett团队报道了1952年10月—11月份南非约翰内斯堡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流行[8],此后在世界各地均有新生儿肠道病毒爆发流行,因此对肠道病毒的防治非常重要。温带地区夏秋季天气温暖湿润,为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高峰季节,热带、亚热带地区季节气候变化不明显,可全季流行。本次研究发现广东地区5-10月均为EV感染高发季(见图1)。
图1 肠道病毒患儿例数月份分布图
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临床症状、病情差异较大。多种临床症状可由同型病毒引发,同种临床症状可由不同型病毒引发。新生儿病患的临床表现通常难以鉴别,本文发现EV感染及非EV感染两组间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并且以新生儿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EV感染较之非EV感染并无差异(表3)。所以在临床上遇到以新生儿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反复发热的患儿也需要警惕EV感染,必要时也应该完善EV相关检查。本次研究发现患儿热峰高于38.5℃,发热持续时间大于3 d、细菌培养阴性是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有此类因素患儿必须高度警惕。
新生儿收治入院后均住在监护病房,单个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病房新生儿肠道病毒爆发流行,爆发流行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具体特征为病情复杂、控制难度大、可预警性低,这些特点都提示必须高度警惕肠道病毒感染重点预防,做好围产期保健,对母婴病房及新生儿病房要加强管理,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一旦发现有EV感染患者,应及时采取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阻断传播途径,从而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暴发。
国外有报导证实诊断新生儿EV感染的最佳选择是使用PCR技术[9],且对发热新生儿取粪便样本进行检测的阳性率较高,因此通过PCR方法对发热患儿进行粪便肠道病毒RNA检测作为病原学筛查简单易行,所以本次研究的标本选取患儿粪便。此外,本研究同样得出了新生儿脑脊液病毒检出率高,这一现象表明肠道病毒同样是新生儿脑膜炎发病的病原体之一[10]。以上现象及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在肠道病毒流行季节,对发热新生儿进行粪便肠道病毒RNA检测,必要时完善脑脊液肠道病毒检测,通过提高诊疗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的使用,确保新生儿病患尽早康复。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病毒流行季节应对发热新生儿常规进行肠道病毒检测,以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提高诊疗效率,减少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并且本次研究只是单中心小样本回顾性分析,之后必须高度重视新生儿EV感染问题,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