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桃,常方圆,杨莹莹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内三科,河南 郑州450006)
冠心病是临床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机体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或阻塞进而造成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的心脏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但由于部分患者对于该治疗的认知度较低,易出现紧张等负面情绪,加之自我管理能力差等因素致使治疗后恢复情况并不理想[2-3]。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探讨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 (64.58±6.3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 (5.62±2.14)年。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 (66.28±7.32)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 (5.97±2.4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干预,护理时间为两周1次,100 min/次,共6次。具体操作如下:①创建团体活动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由团体活动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作为实施者。护理前应整理并了解每位患者的性格及病情状况,将病情类似的患者放于同一团体内 (5~8名)作为小组成员,同时组长与实施者需针对每次活动的实施流程、活动内容进行探讨并制定相应措施。②第1次团体活动:由组长主动讲解此次团体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本次活动的内容,让小组成员相互介绍,同时应用多媒体讲解冠心病相关防治知识及危害。③第2次团体活动:组长阐述康复训练办法,同时邀请持续训练患者分享自身的训练方法与感受;由资深护士讲述康复训练要领,共同讨论坚持训练的办法,积极寻找出患者未能长期坚持训练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④第3次团体活动:回顾与复习上次康复训练方法,并于资深护士带领下集体练习1套太极拳;由资深护士阐述日常生活中饮食与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邀请习惯良好者分享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⑤第4次团体活动:应用轮流作答方式让患者回顾其日常生活、饮食、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向患者介绍家庭用药方面的注意事项。⑥第5次团体活动:用药情况检查,令每位患者自行讲述用药体会,并针对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⑦第6次团体活动:采取知识竞答方式对以上活动中所学技能与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由组长主持举行1次总结会议,令患者主动阐述活动结束以后的日常活动方案,分享并总结此次活动的收获;患者间可自愿互留联系方式。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周期均为12周。
1.3观察指标①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应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CSMS)[4]评定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疾病知识管理、情绪认知管理、不良嗜好管理等7个维度,27个条目,各个条目评分相加则为自我管理总分,分值越高则自我管理能力越强。②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 (WHOQOL-BREF)[5]测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共26项,主要从生理、社会关系、心理、环境4个维度进行评分,每个问题分值均1~5分,分值越低则生存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两组的CSM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的CS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CSM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CSM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1 2周后 t P观察组 4 9 7 5.3 6±3.5 4 1 0 2.4 5±4.0 3 3 3.3 5 2 0.0 0 0对照组 4 9 7 6.5 8±3.8 4 8 3.6 2±3.5 6 9.4 1 1 0.0 0 0 t 1.6 3 5 2 4.5 1 3 P 0.1 0 5 0.0 0 0
2.2 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WHOQOL-BREF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WHOQOL-BREF评分比较 (±s,分)
时间 组别 n 生理 社会关系 心理 环境干预前 观察组 49 64.32±5.69 47.84±4.68 56.74±5.26 62.49±9.63对照组 49 62.74±5.12 48.61±4.37 55.69±4.58 63.87±9.82 t 1.445 0.842 1.054 0.702 P 0.152 0.402 0.295 0.484干预 12 观察组 49 88.47±4.12 78.84±3.46 81.76±4.16 85.94±5.76周后 对照组 49 77.25±4.51 59.96±3.21 68.41±4.72 75.62±6.14 t 12.857 28.002 14.853 8.581 P 0.000 0.000 0.000 0.000
既往临床针对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常辅以常规护理干预,但由于其对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关注度较少,因此干预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目标[6]。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干预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以促使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方面达到愉悦状态,进而满足患者较高层次需求的护理干预模式[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2周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SMS评分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高,表明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较好。分析原因在于: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干预通过成立团体活动小组,对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与掌握,同时对活动内容、流程等进行探讨,有助于后期护理干预的顺利实施;定期开展不同活动内容的团体活动,如通过介绍本次活动主要内容及冠心病相关知识,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度,从而提高其护理配合度与参与积极性;患者自我介绍有助于患者之间相互认识,建立初步病友间的信任;通过介绍康复训练办法、寻找未能坚持训练原因并提供对策等措施可改善患者体质,使其较好地控制病情;通过回顾与巩固训练,告知患者饮食与情绪管理相关知识,并令患者分享相关经验等能够加深患者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其日常管理能力;通过告知用药知识,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供相应治疗对策,以及知识竞答等措施可强化患者对疾病、用药的认知度,提高其用药积极性;通过会议总结,每位患者分享此次活动的收获可进一步加深患者对活动的认同感,使其能够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并具有足够信心战胜疾病;同时患者间互留联系方式能够达到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目的,从而减轻精神负担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