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020-05-12 02:10陈晓鸿
科技资讯 2020年8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陈晓鸿

摘  要:在新课改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备受重视,这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进行说教,而应渗透情感教育,将情感作为课堂活动开展的线索,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道德观念。该文将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166-02

在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特点相较于过去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抵触情绪。相对而言,引入情感教育则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情感体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探讨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具有积极意义。

1  情感教育及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现状

1.1 情感教育简述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们一定的态度体验、满足学生们的情感需要,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情感、知识、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与学生积极情感因素的调动,是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法。

情感教育具有5项特征,具体如下。

(1)趣味性。在情感教育,教师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情感将获得充分释放,实现教学效果的增强。

(2)情境性。人的情感的产生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因此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境育情,构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

(3)感染性。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之间的情感往往会相互感染,形成共鸣。教师或是学生的情感流露会对课堂上的其他主体产生外部刺激,使其获得类似的主观体验。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正向影响。

(4)人文性。新课改要求我国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情感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能力、情感、创造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创造性。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滲透并不具备统一的模式,需要广大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创造性的一大体现。另一方面则是指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1.2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综合来看,在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点。

(1)情感教学目标被忽略。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就是“情感渗透”,但是因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依旧存在,导致很多教师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将灌输理论知识、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认知当作了教学目标,忽视了情感渗透的本质。这样只会造就一种情况,学生只是表面上接受了道德与法治教育,但在思想上并不认同其内容,同样也不会付诸于实践。

(2)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情感。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我国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确实会有意识进行情感教育,但是由于缺乏正确地认知理解,教师们所实施的情感教育只是披着“情感”外衣的说教而已,情感教育仅仅流于形式,教师单方面地进行情感教育的灌输,根本未注意学生的主观思想,这种模式下所实施的情感教育根本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还有一些教师将情感教育当作单纯的聊天,完全抛除教材内容,将课堂打造成了聊天室,刻意迎合学生选择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虽然营造了轻松的氛围,但是课程教学任务完成效果却很差。上述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在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必须以教材为核心,和学生们进行良好的情感互动,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发生,这样才符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标。

(3)情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对于情感教育渗透的效果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据调查来看,目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时使用最多的方法包括对话授课、小组讨论等,始终突破不了语言方式的限制。单一的方法很难是学生维持长久的兴趣,不利于课程的发展。

2  如何有效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2.1 完善教学设计,融入情感因素

在教学实践之前,教师要进行完善的教学准备,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为情感教育的渗透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对情感教育的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础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提取其中包含的情感元素。将这些情感元素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创设合理的情感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知识和思想的共同成长。例如,在进行《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友谊这一情感元素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友谊进行思考、讨论,例如,“我和朋友之间发生过的冲突”“我所做的友谊的行为”等,帮助学生们掌握维持友谊长久的方法,并学会珍视友谊。

2.2 构建情感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的渗透最好和具体的情感教学情境融合起来,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自主情感体验的产生。创建情感教学情境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把握,将其与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情感因素有机联系起来。在情境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问题,为学生情感激发提供一个基点。例如,在进行《爱在家人间》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找出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学会正确处理、掌握和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一些关于亲情、父爱、母爱的电影或是电视剧资料,让学生们看一看其中父母们的做法,并与自己生活中父母的表现进行对比,发现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遇到过的能够表现出父爱和母爱的行为,引导学生回忆和父母之间的相处,产生情感共鸣。

2.3 融入生活化情感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的有机联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爱在家人间》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预先通过家长群向广大家长征集一些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小事,最终汇总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课件的方式让学生们找一找关于自己的内容,了解父母眼中的自己,这样更加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形成。

3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非常有利于学生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且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但广大教师在应用时必须要注意方法,要以教材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导引,注重真情实意,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智茹.浅谈初中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中华少年,2019(26):98.

[2] 杨庆斌.让情感教育之花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绽放[J].考试周刊,2018(93):39.

[3] 钟勇.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10):56,58.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