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丽
摘 要: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初中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强烈冲击,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初中政治课程受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的成长发展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心理较为敏感,容易受外界不良信息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其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文章具体分析了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政治;法律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19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性格与行为习惯都是在此阶段形成的,对于一生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初中生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其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打造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
一、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
初中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如果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难以有效保护自己。尤其是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使得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面对校园霸凌,大多数学生选择忍气吞声,这会在其心里留下阴影。此外,有的学生也会采取不正当的报复手段,采用以恶制恶的方式,导致自身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而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法律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能够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应对不公平事件,或者积极寻求家长和教师的帮助[1]。
(二)降低中学生犯罪率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同时情绪也较为多变,遇到问题极易冲动,这是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性格等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而在违法犯罪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未能意识到自身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明确法律的界限,使其根据法律规定的相关要求对自身行为进行控制,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二、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道德,轻法律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而忽视了法律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法律素养不高,对于基本的法律常识不够了解。初中政治教材中关于思想道德的内容较多,也导致教师在工作中缺少法律知识教学资源,限制了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未能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析,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不够,不利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未能联系生活实际
初中政治的理论内容较为丰富,在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在课堂中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陌生感与疏离感,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政治学习的兴趣[2]。在渗透法律知识时,未能对其实践应用方式进行讲解,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教学课堂显得较为僵化。
三、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做好示范引导
教师的个人修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进行正确引导。尤其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而言,其心理较为敏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念,明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与标准,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制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应用于政治教学工作当中,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在初中政治教学当中,树立正面、积极、知法守法的教师形象,是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应该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義务教育法》等进行深入研读,并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当中[3]。
(二)联系生活实际
很多初中生对政治课程缺乏兴趣,往往是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无法激起学生的同理心,因此在课堂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积极等问题,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效果不佳。而生活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结合,消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的陌生感与疏离感,促进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事件数量明显上升,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只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而忽视了法律意识的培养,这也是导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初中政治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其深刻理解法律知识的基本内容,在生活中严格规范自身行为,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展开激烈的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分析事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以增强其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这种形式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其进行针对性纠正,有效实现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三)结合家庭教育
在初中政治教学当中,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应该实现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学生在家庭中会表现出更加真实的一面,而在学校当中会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影响收敛自己的行为。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大多数家长未能在家庭教育中渗透法制观念,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初中政治教师应该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分析学生在家庭、学校的行为特点,及时发现其不良行为习惯。通过法律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家长对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同时,能够将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家庭教育当中,在家园共育模式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拓展教育渠道
通过教育渠道的有效拓展和教育形式的创新改革,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法律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師应该高效利用校园宣传教育阵地,在校刊、黑板报和宣传专栏当中展示基本的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正确引导。在校园法制环境和氛围当中,学生能够对自身与他人行为进行监督,根据所学知识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4]。与此同时,在初中政治教学当中,教师还应该有效利用纪念日和纪念周等,比如“全国法制宣传日”“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周”和“公民道德宣传日”等等,在实践活动当中对理论内容加以强化,使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活动当中增强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强与社会专业法律人士的交流,邀请他们到政治课堂当中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结合他们丰富的经验,为学生答疑解惑,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优化课堂教学
政治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课堂进行逐步优化,促进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政治课堂的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对抽象化的概念与理论不感兴趣,在学习中缺乏动力。与此同时,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也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不足,在实践中难以得到有效应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出发,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该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拓展政治教学的内容与资源,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性。在多媒体设备当中,可以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和概念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尤其是多种类型的法制节目的引入,能够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哪些行为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六)运用讨论教学法
与其他课程相比,初中政治课程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思想碰撞当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话语权交还到学生手中,提高其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在自主能动性作用下逐步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在政治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辩论和讨论等形式深入分析问题,营造活跃的教学课堂氛围。分组讨论和确定议题的形式,是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手段。前者是以3-4个学生为一组,让学生在小范围内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后者则是在全班范围内展开的讨论活动。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使其正确认识相关法律知识的概念与实践应用,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重点,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防止出现违法犯罪事件的有效途径,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往往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学生容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偏离了正确的道路。同时,其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课堂教学实效性较低。为此,教师应该通过做好示范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家庭教育、拓展教育渠道、优化课堂教学、运用讨论教学法等多种途径,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吴荣茜.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6.
[2]宋小苏.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53.
[3]谢美英.初中政治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18):55.
[4]谭柏芝.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