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庆丽
摘 要: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学习。语文是一门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的学科,作为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语文课程的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了解并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08
在初中阶段,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制订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的具体措施,例如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和开展文化诵读等,最后采取有效的策略,使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语文课程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串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发揚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能够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引导,所以,在学习课文时要对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学习其中良好的思想、精神[2]。例如,在教学《登岳阳楼记》时,教师讲解这篇诗文后,引导学生对诗文的主题思想进行探讨,而如果当时教师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学生可能一时无法理解。比如,诗文中的“孤舟”“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理解到诗中所传达出的孤独和凄凉,教师结合学生的特征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把握诗歌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内心的感情:作者充满壮志却无用武之地,才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内心悲苦。
(二)挖掘人物品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可以对传统文化中一些人物的品质进行挖掘,让学生学习他们的良好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心、以国家利益为重等。由于当前初中生所学习的内容很多,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进行挖掘,所以教师要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品质进行总结,把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外,还要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营造气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可以深入地对晏子的形象进行剖析,让学生感受晏子的精神品质——为不使国家和自己受到屈辱而灵活地应对,以国家利益为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理解,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对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进行理解。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古诗文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文中的内涵,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有韵律的吟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语文的人文性得到发挥[3]。
另一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民俗、节日、艺术等。这些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凝聚着人民的情感,彰显出民族的道德风尚,将其有效融入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一些民俗文化的了解。例如,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学生知道端午要吃粽子,但是对于节日的背景知道得却很少,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分成不同的小组,去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对端午节的认识,同时,接触到更多的民俗知识,能进一步去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调动起学习兴趣,更好地融入语文课程的学习中。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探讨
首先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在开展有关活动时,往往由于自身对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没有融入传统文化因素,学生对于一些课文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进一步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被激发出来。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无法获得一些体验,真正发挥出传统文化的育人效果,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讨
以上,我们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的重要性进行论述,明确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的作用。下面探讨要采取的有效策略,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融入传统文化因素
1.课前普及传统文化故事
在初中阶段,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时,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给学生找一些传统文化故事,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4]。如教师可以讲解一些传统故事,如《三顾茅庐》《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故事进行搜集。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每堂课前的时间将自己所搜集到的故事讲给其他学生听,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语言进行合理的组织,从而对传统文化了解得更深刻。
2.在课堂教学时融入传统文化因素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环节中,要借机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些传统的名人故事诗词,以及各地的习俗、民俗、节日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我们必须明确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进行长期的学习。例如,在教学《滕王阁序》时,其中的“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达的意思就是让学生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要积极向上,不要停下脚步,错过的已经错过,但未来还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仍有机会,要奋发图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一些古诗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够在古诗文学习中获得启发,形成正确的品质和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教师也要留给学生更多的课余时间,对作业进行合理的布置,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读《孔子》《孟子》《左传》等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利用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二)开展校园活动,融入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还要开展一些校园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且能够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拓展[5]。例如,在教学《看戏》一文时,一开始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带学生去观看戏曲舞台的表演,所覆盖的内容包括戏曲、文学、表演等,同时,给学生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通过活动,可以学习一些关于戏曲表演方面的知识,对戏剧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还能够促进学生全方面地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传统节日诗词作为一个专题,在学校内开展各种竞赛,比如诗词大会、节日文化竞赛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对古诗文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解。同时,也融入了德育教育,比如阅读《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等,让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故事、人物品质进行探索,提高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三)选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优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获取不同的学习体验。教師要对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以学生的兴趣作为支撑点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传统文化与课程的有机融合。同时,在课堂教学时,借助信息技术,如利用多媒体来对一些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视频和图片的播放,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印象,这样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索,融入传统文化教学氛围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加深对教材中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入剖析教材,对人物品质进行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融合传统文化内容,借助多种策略,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来进行探讨,使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本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15):66.
[2]徐敬华.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19(2):75.
[3]李花芝.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7):108.
[4]沈建红.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微[J].学周刊,2019(3):31.
[5]孟丽.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