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估算价值,形成估算策略

2020-05-12 01:08朱庆平
教育界·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估算教学训练实践

朱庆平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精算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的估算意识相当薄弱,对估算的作用和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将从感受估算的价值,激发估算的兴趣;感悟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估算教学;实践;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但长期以来,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精算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的估算意识相当薄弱,对估算的作用和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而在现实生活中,估算的应用比例远远高于精算的比例。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感,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感受估算的价值,激发估算的兴趣

1.在生活实践中感受估算价值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之所以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材料,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寓估算教学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比如教学一年级数学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先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有几粒;再抓一把花生米,猜一猜大约有几粒;再抓一把黄豆,你能估计出大约有几粒?二年级数学活动课“我们身体上的尺”,当学生通过测量知道身体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有多长后,让学生估算课桌、黑板、教室的长和篮球场的长。再如学习完长度单位1米时可以让学生估一估黑板的长度和教室的长度大概多少米等;学习完面积单位平方米后,可以学生估一估教室的面积大概有多少平方米,自己家住房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等;学习完重量单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估一估常见的物品重量;等等。通过这些与生活实踐相关的数学,需要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估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估算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估算教学置于问题解决的背景下,让学生试用分析、比较、交流、探索等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感悟到有时候解决问题并不需要精算,只需要一个大致的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从单一的计算策略——精算中“走”出来,去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如三年级“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中有一道例题:西瓜每箱48元,张大叔带了200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学生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方法一:40×4=160元,8×4=32元,160+32=192元,192<200,够了。 方法二:把48看作50,50×4=200元,4×48<200,够了。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第二种用估算的方法比较简便,而且这题不需要我们算出正确的结果,精算是没必要的。又如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中有这样一道题:张叔叔把收获的生姜装在同样大小的袋子里,一共装了40袋。他称了其中的4袋,结果分别是18千克、21千克、19千克、23千克。他大约收获生姜多少千克?解答这题,有些学生会束手无策,感觉是三步以上的应用题,还没学过。其实一步计算就解决了:先估算每袋大约是20千克,用20×40=800千克就可以了。可见估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3.在计算和检验中感受估算价值

新课程书本中出现了很多先估后算或算后用估算检验的题型。这些都意味着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更加准确,二者是辨证的统一体。如三年级“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中,有这样的练习题:先估计商是几百多,再用竖式计算889÷4,935÷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有这样的练习题:先估计积大约是多少,再计算49×62,21×93。这种先估计商是几百多和积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计算的习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就会提高很多。反过来,如果你是老师,要判断935÷3=215,21×93=1753两题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用估算的方法,第一题商应该是三百多,第二题积应该大于1800,显然两题都算错了。

二、感悟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策略

1.近似估算法

根据实际情景,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两个数同时估大或同时估小,或一个估大一个估小到整十或整百等数,这样能方便心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例如,妈妈带了160元钱,买一件上衣89元,一条裤子58元,够吗?把89看成90,58看成60,这样两个数都估大了,结果才150元,所以妈妈带160元肯定是够了。

2.位数估算法

计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例如,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有0 的除法”中例题432÷4,要求先估算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计算。那我们只要看被除数的最高位4除以除数4,可以商1,说明商的最高位应在百位上,这道题商应该是一个三位数,如果有学生计算出商是18,那显然就错了。又如,5×364要求先说出积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计算。5和百位上的3相乘积已经是两位数了,可以估算出积应该是四位数,也就是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如果学生计算出的积是三位数那就错了。

3.调整估算法

在估算中有时候不能盲目取近似值,还应根据题意结合生活实际调整计算结果,这样才能保证估算结果更接近准确值,也能让估算结果更合理。例如,62名学生去郊游,每顶帐篷最多可以住6人,至少要搭多少顶帐篷?(口答)一开始可能有学生将62看作接近的整十数60来计算,口答出结果是10顶帐篷,导致有2人没有帐篷住,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加1顶帐篷,正确结果是11顶。又如,每个排球49元,买13个排球,请你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估算结果:① 把49看作50,13看作10来估算,大约需要500元;② 把49看作50,13看作15来估算,大约需要750元;③ 把49看作50,50乘13大约需要650元。显然第三种估算更接近正确准确值。

4.部分求整法

部分求整法也就是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来计算,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例如,1000本数学书摞在一起大约有多高?学生初看到这题感觉很难估算,其实这时候可以用部分求整法,提醒学生先估算出10本书摞在一起的高度,再估算1000本书摞在一起的高度就容易多了。再比如,300层楼的高度大约有多少米,一块篮球场大约能站多少人等问题都可以用部分求整法来估算结果。

5.尾数估算法

在做计算题时,有时只需要计算一下个位上的数,就能判断出对错。例如303+535-472=364,个位上计算结果是:3+5=8,8-2=6,就可以发现得数364是错误的。

6.转换估算法

学生会应用转换策略,问题就能简单化。如当要估算“888+789+702+810”的结果时,用移多补少的策略,可以把加法转换成一个乘法算式:800×4=3200,所以该题的计算结果大约是3200。

培养估算意识和掌握估算策略是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关键,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当然,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就成的,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累积的过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估算的教学情境,经常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变估算“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估算价值,丰富学生的估算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小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15(28).

[2]方冬敏.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16(05).

猜你喜欢
估算教学训练实践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