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字文化内涵的拓展和挖掘

2020-05-12 01:08曹娜
关键词:文化学生

曹娜

摘 要:识字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识字的数量,更应挖掘汉字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师要打开汉字背后的那一方天地,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触摸到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文化精神,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关键词:汉字教育;文化;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93-2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本身就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也是文化构成的一部分。“汉字不仅是记录汉字的文学符号,而且是负载着古代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固化了的信息模块。”汉字的特殊性使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當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却把汉字拆分成笔画和部件,有些教师则把汉字定义为部首和偏旁的组合,并且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格式化,让学生机械地抄写、记忆,从而忽略了汉字背后真正的文化含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文化的启蒙,高尚情趣的审美滋养。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识字阶段是培养、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时期。不论是对对汉字文化的敬畏,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树立汉字教育的大语文观,挖掘汉字蕴含的文化意蕴,打开汉字背后的那一方天地,实现从汉字“教学”到汉字“教育”的华丽转身。

一、溯源,向本质探一步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学生,他们的识字起点不再是零。课文中的许多生字,他们都有所了解,但往往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时的汉字教育要让学生的学习增值,还原汉字的“活色生香”,追溯汉字的本源,还原汉字造字的本义。

在学习“心”字时,我们可以展现“心”字的甲骨文、小篆、楷体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心”象形心脏,本义是指人的思维器官,进而延伸到以“心”为形旁的字都表示与人的思维、意识活动或人的情绪相关,如思、念、想、意等字。理解了“心”字的本义后,继续展示“心”的变体:一是“忄”,把“心”中间部分拉长,左右变成两点,如情、恨、悟等字;一是“?”,如忝、慕、恭等字,也多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追溯汉字各部分的本源,学生形象地感知汉字不同形体间的联系,以达到真正理解汉字的目的。在学习“本、末”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字在意义上的联系:“本”的本义是指草木的根部,引申为事物的根基;“末”的本义是指树木末梢,引申为物的末端。还原本义,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这两个字的不同含义,这样,学生在书写时便不容易混淆。

汉字的本义透露出古人对世界的朴素认识,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教”字就非常形象,是指算卦,右边是一只手拿一条鞭子,左下是个孩子,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封建式的“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作算术”的教育方式。“德”字的字体就揭示了道德的标准:行动要端正,而且目不斜视,还要心正,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这才是“德”。几千年来,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向学生展现汉字的本源,汉字背后的文化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学生对于汉字的感情一定会是“一往而情深”,最终实现汉字丰富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二、联系,朝远方伸一步

《语文课程标准》附录4为我们展现了300个基本字,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大多数字能够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尤其在形声字中出现的最多。汉字独特的逻辑推理方式使汉字形成了有序联系的博大精深的符号系统。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识字的结果,更要关注孩子自主识字过程,发掘学生的潜力。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教学片断为例:

师:四胞胎(课件展示:苞、饱、炮、泡)闪亮登场,大家一起认真看一看,它们长得像吗?

生:它们有一个“包”。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包有哪些?

生:书包、背包、钱包……

师:这四胞胎长得太像了,王老师都分不清它们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水泡与水有关,所以‘泡是三点水旁。‘花苞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

生:‘饱是饭吃饱了,所以是食字旁。‘炮与火药有关,所以是火字旁。

师:听你这么一说,王老师明白了分清这些字只需看它们的偏旁,因为偏旁表示了重要的意思,你们真会思考。

在这则形声字归类识字案例中,教师以“四胞胎“的直观形象揭示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生学习形声字时,由形得义,由声得音,触类旁通地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礻”和“衤”是学生易混淆的偏旁,教学时可从意符入手,讲清它们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差别。“礻”是“示”字的变形,福、禄、祈、社等字都与祭祀祈祷有关,表明古人认为这些事情多与神祉有关;“衤”是“衣”字的变形,裤、补、袄、衬、衫、袜、被等字和衣服、被子有关。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意符在汉字中的作用,了解形声字各构件组合成字的规律。

形声是一种富有活力、有很大优势的构字方法。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重点关注,首先得有基本的汉语言文化知识,要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和特点,不能望字生义,随意解释,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建立字与字之间的联系,用汉字的部首进行字义的类推,来标识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形成归纳、演绎的思维方式。

三、多元,离生活近一步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与情境的持续互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生意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除了课堂上的汉字教育,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多元的方式,去体味汉字文化深邃内涵。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名、校训、宣传标语、黑板报、告示牌、课程表等有利条件,带领孩子走近校园,在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到汉字的无穷魅力,从小在心中播下中华文化的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物品上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就可以“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少;家中物品的包装物汉字就更多了……当学生能够兴致盎然地认读出周围环境中的字,汉字对他们来讲再也不是枯燥的方块,还有许多许多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汉字文化项目化学习,例如学生根据班级同学的不同姓氏,提出了“草头黄”的汉字文化研讨主题:这个姓氏很特别,乍一看,它仅仅表示一种颜色,但是细品,就能拼出别番滋味:大战蚩尤、统一华夏的是黄帝;滋养我们的母亲河是黄河;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是黄土地;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有着东方人的黄皮肤;肥沃的黄土地,奔腾的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黄皮肤的华夏儿女。理解到这一点,学生在读“黄”这一汉字时,一定会包含深情。

以探究汉字中的“羊文化”为例,学生收集“羊”部件的汉字,如美、羞、羡、祥、善等,进而探究“羊”是如何在这些汉字中进行构意。古人认为羊大为美,这是由于“羊大”引起人们在视觉、味觉、触觉、经济等方面的感觉:视觉上羊有着肥胖的姿态;味觉上羊肉鲜美;触觉上羊毛羊皮带给人舒适感;羊还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经济价值极高。在古人看来,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来自鬼神的赐予,所以“羊”也被認为能带来神赐的恩泽,所以“羊”也有“吉祥”之意。羊能代表神来判断是非曲直,是因为“羊”与神具有密切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取得又同“羊”作为美、善的象征密切相联。

孩子们在这样的汉字文化研讨过程中,培育了发现的目光,触摸了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而且收获了探究、合作沟通的能力。

汉字本身就是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产物,也是记录中国文化的载体,因为有了汉字,中国文化才得以保存、流传、发展。因此,汉字教育要触摸汉字的文化底蕴,将汉字文化发扬下去,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作为一线教师,我将继续在汉字教育探索中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萧启宏.汉字通易经[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2]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J].小学青年教师,2001(04).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哲学导论——语言哲学视域中的语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江苏 南京211100)

猜你喜欢
文化学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学生写话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