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疫情防控中智库发挥智囊团作用的路径安排

2020-05-12 09:42:18柳晓明韦法云
关键词:智库防控疫情

柳晓明,韦法云

(1.淮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2.安徽省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安徽 淮北235000)

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在内的企事业单位以及经济与社会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党中央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并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

此次疫情尽管是在寒假期间集中爆发,但已经延续至春季学期,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如何有效应对疫情,稳定师生情绪,并确保高校正常教学科研活动和行政管理有序进行,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也对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作为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理应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将高校智库功能明确定位为“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方面[1]。功能多元化决定了研究对象的多元化,高校智库专家扎根中国大地,决定了其担负的使命与责任,应具备家国情怀、执着与坚守、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2]。因此,在各地高校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加强校园管控、推行线上教学的新形势下,高校智库需要积极作为,全面分析疫情给高校教学与治理体系带来的影响及对策,充分展现当代知识分子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一、高校智库参与疫情防控的主要举措

为有效推动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先后颁布和实施《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的通知》和《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等文件,启动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要求,服从全国防疫工作大局,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围绕疫情防控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在全面保障师生健康的前提下,根据“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总体要求,科学部署新学期各项教学教务工作,规范完善日常防护工作。在此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大学社会责任,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内的高校智库纷纷组织专家学者献计献策(如表1所示),充分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围绕疫情防控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表1 部分高校智库参与疫情防控的主要举措

安徽省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等众多高校智库的专家和学者通过主流媒体报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提出建议,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提振民众信心。从现有资料来看,各高校智库纷纷将重点放在经济、社会等层面如何将疫情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除应对当前疫情发展的应急对策研究,注重报送报告的质量外,更强调要立足于专业的研究基础,面向未来长远的疫情影响,开展深度的专题研究。

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智库大部分都属于所在高校的内部机构,需要围绕高校自身如何有效应对疫情进行深入分析,为高校有效防控疫情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但就现有文献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显然高校智库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分析。

二、高校智库在高校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当前,疫情防控仍处在关键阶段,高校如何将疫情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是高校智库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挖掘、分析和整合,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高校智库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并拥有大量的有价值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有效利用,可以结合疫情对高校发展的短期冲击和长远影响,抓住有效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和治理能力这一高校重点工作,将研究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一)全面评估此次疫情事件给高校带来的影响

就现状而言,此次疫情对高校的影响暂时主要体现在加大校园管理难度、推迟开学时间、增强网络教学重要性等方面,特别是开学阶段需要完成的注册、补退选、补(缓)考、重修选课、休学、复学等各项工作,对高校管理工作的潜在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高校智库需要强化责任担当,科学研判疫情发展态势,在按要求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整合现有研究力量,挖掘潜力,运用大数据理念与现代方法科学分析此次疫情对我国高校与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以依据智库组织建立和完善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数据库,通过网上协作,围绕教育教学、校园管理、后勤服务、教学条件保障等领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与研判,及时总结各地高校取得良好效果的典型措施,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经验,供相关院校借鉴与参考。

(二)动态监测线上教学方式运行状况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或者即将通过网上教学开始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采取有效举措,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是网络教学能够取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作为高校智库,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及时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协助教学管理部门增强线上教学实施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统筹考虑线上教学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确保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打折。同时,动态跟踪各专业不同课程的网上教学状况,针对线上教学开展精准监测,组织教育、计算机、网络、思政、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系统梳理和分析网上教学基本经验与亟待改进之处,并据此向主管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确保线上教学与正常返校后的复课在内容安排、教学效果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

(三)探讨网络教学方式下通过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具体路径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网上教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管理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效益,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不动摇。要探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的基本方式,结合涌现的英雄人物与先进事迹,深入开展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结合疫情防控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国家力量,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增强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素质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与使命担当的意识。

(四)提升与高校相关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大学生思想活跃、关心时事,对网络上的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涉及个人利益的事件关注度较高。疫情防控过程中,武汉为有效解决床位短缺的问题,征用部分高校宿舍作为临时隔离点。由于个别学校存在对学生物品处置不当的情况,引起网上出现不满声音,当事学校及时进行解释和说明。因此,相关高校智库应及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分析与合理引导。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结合疫情发展态势加强对涉及高校的网络舆情的关注与引导,协助相关机构建立舆情的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及时关注不同传播平台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网络舆情,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中国梦、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后疫情时代高校智库更好服务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

此次疫情既给高校进一步优化教学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高校智库发挥智囊团作用、更好服务于高校中心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纵观国内外历史发展,每次重大公共危机都孕育着社会变革的萌芽。教育领域改革的纵深发展迫切需要一批专业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高校智库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及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提供智力的支持与服务。因此,高校智库应未雨绸缪,及时关注针对此次疫情对高校教学及治理体系的影响及后果,抓住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运行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大数据理念加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前瞻性研究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新事物、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高校发展也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高校智库需要充分发挥其应当具有的引领作用,在努力遵从现有规则惯例时引领规则的变革和发展[3]。大数据时代,高校的决策模式也将由传统的顶层决策模式和群众创新决策模式转变为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模式[4]。因此,要运用数据来说话,加大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以解决过去大量的思辨式、定性研究所带来的“应然”结果的偏颇[5]。高校智库需要针对新时期高校改革与发展进行长期性、跟踪性研究,围绕提升国家软实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有影响力和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在研究范式上,既要严格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范式,更应突出在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等新的研究方法,借助云计算、虚拟科研环境等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操作网络平台,为新时期高校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使研究成果具有更强的前瞻性,更好服务于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

(二)深入探讨高校提升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的主要途径

我国高校治理结构改革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下,不断探索和寻找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科学性、合理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性的过程[6]。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出乎意料的自然和社会中急剧变化并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偶然性事件,由于信息时代传媒高度发达,事件及其后果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声、像、文字等媒体传播,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高校发展状况及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呈现出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强高校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坚持问题导向,设计和构建高校完整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以及相应的制度保证,完善和优化现有疫情防控体系和内部治理体系,确保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调动、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及时进行应对,确保高校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行秩序。

(三)通过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研究实力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高等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高校智库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具有经验观察的洞察力和理论建构能力[7]。地方高校拥有不同学科的专家,长期从事某个领域问题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展开趋势性分析与研究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要完全破除不同学科与机构之间的壁垒,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才能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吸纳交叉学科、不同机构、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专业科研人才,通过双聘制等方式有效整合校内外学者资源、集聚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多元化集聚人才,组建结构合理的教育决策研究和咨询队伍。

(四)完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综合改革与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紧密联系,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协同共进。高等学校治校能力不同于传统行政管控背景下的高校管理能力,它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改革发展的内驱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旨在规范高校内部权力结构、重新规划政府与高校之间关系以及高校自我建设的重要内容[8]。有关教育领域问题的研究与攻关,必须依托多学科、多部门的联盟,成为多学科的、多个人文社会学科的协同行为[9]。因此,除推动高校之间及高校内部合作之外,还应考虑与实际工作部门联合组建研究团队。主动加强与政府研究机构、社科院等的合作,形成稳定的合作平台和交流渠道,充分了解和掌握政府的政策需求以及社会公众的诉求,及时了解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对外部环境以及经济与社会变化趋势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加强与政府、媒体、企业和学界的对话沟通,形成开放与共赢的协同创新研究体系。

结语

高校智库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为目标导向,其建设与创新发展任重而道远。为充分发挥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战略研究、资政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舆论宣传与引导等重要功能,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与研究水平,在深入认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索高校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互动方式以及社会各利益群体参与治理的基本路径,积极应对诸如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使研究成果更具实践指导性和操作性,为高校治理体系的优化与高等学校健康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猜你喜欢
智库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 17:20:21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18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0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微智库
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