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俊 高益 周祺 魏康 瞿玉兴 (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一科,江苏 常州 213000)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含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分为老年性、特发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3种,绝经后妇女5~10年内属于发病高峰期,而老年骨质疏松多发于70岁以上老年人〔1〕。临床中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较易引起胫骨远端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胫骨骨折常用传统解剖钢板固定术,此固定方法对骨折部位组织及血供无法提供保护,易加重骨折部位损伤,严重影响患者骨恢复〔2〕。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结合生物力学原理治疗可对患者骨折周围组织及血供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促进骨折愈合〔3〕。有研究表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合了生物力学等相关因素可为骨折部位周围组织和血供提供平稳的保护环境,可使患者骨折恢复加快〔4〕。本研究主要应用Johner-Wuhs评价老年胫骨骨折经解剖钢板与经皮微创锁定术后临床疗效。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胫骨终端骨折患者100例,均经临床结合X线和CT确诊。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7.40±5.26)岁,骨折原因:交通致伤23例、摔伤27例;实验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64~75岁,平均年龄(67.60±5.30)岁,骨折原因:摔伤24例、交通致伤26例。排除标准: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有手术禁忌证及肿瘤病变等;纳入标准:家属或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并无药物过敏史和相关手术。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中取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进行硬外膜麻醉,切口长度为10~15 cm,胫骨骨折部位前外侧行纵形切口,将皮下组织切口后观察具体骨折部位进行钢板内固定;实验组给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中体位及麻醉与对照组相同,应用C型臂X线观察骨折部位,确定位置后行内踝切开,切口长度为5 cm,测量骨折部位长度后选取钢板进行骨膜固定,骨折两端使用3~4枚螺钉固定,术中使用气囊止血带止血,术毕缝合并对缝合部位进行反复冲洗。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应用Johner-Wuhs法评价:优:术后切口处无感染发生,踝关节和膝关节活动无异常且胫骨未发现畸形,缩短<5 mm;良:踝关节与膝关节活动能力约75%,活动时略感疼痛,胫骨出现<5°的畸形角,血管损伤和患者切口无并发症出现,旋转10~20°,缩短5~10 mm;中:切口有严重痛感,仅有50%的活动能力,未发生感染,胫骨产生10~20°的畸形角度,旋转10~20°,缩短5~10 mm;差:术后胫骨畸形>20°,并发术后感染且疼痛症状严重,踝关节与膝关节活动能力仅存50%。优良率=(优+良+中)/总例数×100%
1.3.2裸关节评分 术后随访1、3、6、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骨折部位恢复状况;采用Kofoed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估,其中包括痛感50分、功能30分及活动度20分,评分越高代表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3.3临床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骨痂情况、临床切口、肿胀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并发症观察包括:切口愈合时间延迟、创伤性炎症、切口感染及切口血肿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LSD-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
2.1术后临床疗效 对照组术后优良率为72.00%(优20例、良16例、中8例、差6例),实验组优良率为88.00%(优24例、良20例、中4例、差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6,P<0.05)。
2.2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对比 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术后患者住院天数、肿胀消退、骨折愈合及骨痂形成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组别术中指标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出血量(ml)术后指标骨折愈合(w)骨痂形成(w)肿胀消退(d)住院天数(d)对照组68.97±4.5912.30±1.74215.38±37.5620.17±4.739.69±1.5210.14±2.1517.47±3.27实验组47.84±3.976.00±0.8588.97±14.5815.25±3.496.25±1.276.59±1.598.97±1.99t/P值24.243/0.00022.855/0.00021.759/0.0005.837/0.00012.309/0.0009.297/0.00015.473/0.000
2.3两组术后裸关节恢复时间对比 实验组术后1、3、6、12个月裸关节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对照组发生伤口感染3例、切口愈合延迟3例、血肿4例及创伤性炎症2例,并发率为24.00%;实验组发生伤口感染1例、血肿1例及创伤性炎症2例,并发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裸关节恢复时间的Kofoed评分比较 分,n=50)
与术后1个月对比:1)P<0.05
胫骨骨折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骨折疾病,主要与高空坠落、交痛意外等原因相关〔5,6〕。因胫骨部位软组织覆盖部位较少和终端部位血供差,导致术后骨折部位恢复时间增长。目前临床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较多,临床常见手术方法为钢板内固定,但传统的固定术易影响患者血运供给和术后恢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临床预后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6,7〕。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病情发展缓慢,其各项生化检查结果无太明显异常。骨质疏松的临床主要特征为钙流失、骨痛和骨量减少等,从而导致老年患者并发骨折概率升高。治疗胫骨骨折时术中给予适量血供可有效缩短术后骨折恢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评分。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时无须剥离机体软组织,此治疗方法有效保证了血功能和术后内固定支架的稳定性,且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术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和治愈明显优于传统钢板内固定术〔8,9〕。本研究证实实验组手术方案对胫骨创面和机体软组织损伤较小,且有效保证了血运供给,从而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有研究发现,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与本研究的结论相同〔10,11〕。传统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因传统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易引发关节粘连和感染,导致骨质愈合速度缩短〔12~14〕。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生物学接骨原则相同,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方案,此方法可有效改善临床预后,从而促进了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提高Kofoed评分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骨恢复时间,此方法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