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晓斌 吴端义 王丹阳 陈恩 陈丽纯 陈荣添 (汕头市中医医院内四科,广东 汕头 515031)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1〕。因脑卒中后许多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所以目前如何减少或预防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问题亟待解决。然而,因这类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多样性,结合该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给预防和诊治带来极大困难〔1,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溶栓治疗〔分经脉溶栓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下动脉溶栓〕得到国内外脑血管病专家的肯定和广泛应用,但是出血的风险较大,且因医疗条件及适应证等问题,只有少数患者受益〔3〕。因此,目前我们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及后期的康复治疗〔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能够有效进行针对性预防和保健,使患者及家属对该病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及病情的监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持健康心理〔5〕。本研究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汕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②患者为首次发病;③初中学历及以上;④患者依从性良好,能够完全按照医嘱进行康复锻炼;⑤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者;②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③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或其他脑部疾病史;④合并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⑤合并瘫痪者,包括偏瘫和全瘫者;⑥依从性差,不能完成相关康复锻炼;⑦患者不愿参与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高中文化及以上56例,初中文化及以下64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n(%),n=60〕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药物监督和基本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其他康复措施,具体如下。
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时,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负担极大,对自己的预后、可能给家庭造成的负担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焦虑,因此应和患者进行及时沟通,缓解患者焦虑,改变社交角色引起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在患者出院后,容易出现侥幸心理,不去改变明知有害的生活习惯或由于康复时间过长,而丧失信心,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予以不同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积极有效的面对急性期后漫长的康复期。
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接受知识的能力,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知识来教导患者,并提供不同文化程度的书籍,不同的教育深度使用,宣传和教育手册及视频资料的使用。
用药指导:使患者对医院的情况有系统的了解,入院后引入环境,及时尽快使患者适应医院的管理环境,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引导患者日常关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预防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如向患者介绍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认知干预:通过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分析并推断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认知干预主要包括记忆干预,语言训练,行为干预,社区和家庭认知干预。①记忆干预:观看易于识别和记忆的幻灯片和图片。每天两次组织病人进行怀旧治疗。帮助患者回忆过去,并向患者反复解释内容以防止智能衰退。帮助患者记住他们的近期活动、地点、人员及事物。②语言训练:鼓励患者描述每天发生的事情,并与患者沟通,以防止患者出现语言问题并保持语言的技能。③行为干预:从日常饮食开始,对具有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帮助他们有效的恢复身体功能,帮助患者保持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并定期对基本的生活技能进行维护培训。
社区与家庭干预:每个月都会定期对社区和患者家庭进行访问。患者出院后,采用随访计划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下一步治疗方案。
自我康复指导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当尽量避免过多公共场合的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饮食方面应当少食多餐,预防压力性溃疡,保持皮肤清洁,对于卧床患者应当采取勤翻身,被动运动。
1.3评价方法 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分别进行评估,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6〕评估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 得分从0~100分,评估分为8个维度,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7〕患者的ADL,包括饮食、洗手、洗澡、穿衣、散步、爬楼梯、控制粪便和排尿控制。满分100分,分为完全依赖、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完全独立。采用认知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8〕,项目1~5项是时间的指导评估,项目6~10项是指向地点的评估:第11项是对语言记忆的评估,12项为注意力和计算能力的评估,13项为短期记忆评估,14项为对象命名评估,15项为语言重复叙述评估,16项为阅读理解评估,17项个用于语言理解,18项个用于撰写评估,19项是图像描述评估。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
2.1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 治疗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同一治疗周期时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组别生命力社会功能疼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总体健康治疗前观察组11.03±1.6412.55±3.3710.32±1.6815.64±1.9010.27±1.8011.47±1.7813.02±1.29对照组11.85±1.8711.26±1.8411.32±1.7415.62±1.6910.39±1.9611.47±1.1612.04±1.49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92.36±10.581)2)94.35±15.871)2)90.13±10.271)2)90.25±10.871)2)92.30±14.491)2)93.52±10.361)2)96.14±12.461)2)对照组33.75±12.481)45.15±14.671)52.43±12.761)34.56±12.291)22.35±13.871)25.52±12.331)24.64±12.46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97.53±13.471)2)96.52±16.771)2)92.43±13.391)2)94.58±16.291)2)95.34±15.291)2)96.52±18.671)2)97.32±13.591)2)对照组39.54±15.361)49.52±12.391)42.55±9.791)36.25±15.261)28.33±12.361)29.36±12.761)25.54±13.771)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2.2两组认知功能评估比较 治疗后6个月,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两组生活能力指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认知功能评估比较 分,n=60)
表4 两组生活能力情况比较〔n(%),n=60〕
脑卒中已连续五年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第二位的原因。根据国家卫生部死亡原因构成调查,脑卒中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脑卒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对世界危害范围极大,近年来采取各种综合干预及非药物措施,使其成为亟待攻克的一种难题〔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措施对延缓病情有较为满意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10〕。
早期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科学的心理支持和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更好地与社会沟通交流,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这些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延缓患者的病情发展〔11,1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时面临着疾病进展的风险,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承受着社会的歧视和其他不能由药物来控制的压力,因此让全社会人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也十分有必要〔13〕。首先,我们应该与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康复的医护人员在密切接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应为患者提供身体和心理指导。其次,通过了解心理状态并解决心理问题,从而消除患者的心理担忧,并使他们得到更积极的治疗。该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存活与许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包括是否进行了标准化治疗,社会支持和教育程度等情况,它们在治疗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临床康复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医院外接受治疗,或由于康复资源有限,康复效果不理想,缺乏专业知识,康复人员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这些都会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造成很大的影响〔14,15〕。本研究结果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治疗,使病人的自我满足感得到增强,身心也得到良好的满意,病人积极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得到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有效延缓了疾病的进展。
综上,康复的早期介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临床工作中对该类患者给予最大力度的早期康复介入干预,不带任何歧视,并以最优质的康复服务于临床患者,尽可能地关心和帮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这样他们的康复预后才能取得极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