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天津市静海区鲫鱼病害频发的一年,继2018年本区鲫鱼出血病小规模零星发作之后,2019年几乎所有鲫鱼养殖户受到了影响,病害来势汹汹,逐渐由南方蔓延至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等主要鲫鱼养殖区域,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危害。面对养殖户大批死鱼甚至全军覆没的局面,在整个养殖季节,笔者对静海区水产养殖集中的团泊、杨成庄、大丰堆等乡镇摸排、走访、了解、诊治鲫鱼病害的过程中,深感此病难以应对,真正是无药可医,有药不敢治。笔者通过一年来诊治鳃出血病的案例,研究分析如下,供广大水产从业者借鉴。
2019年春秋两季出现的鲫鱼病害的新特征,病原体经检测仍为疱疹病毒Ⅱ型。与鲤鱼疱疹病毒一样,带病毒未发病的鲫鱼没有临床表现。本地区养殖户鲫鱼发病最早在4月中旬,即刚刚放苗10~20天,气温17~19℃,水温13~15℃,开始零星池塘发病。鱼体没有报道中的典型症状,仅小部分鱼上下颚、体表(鱼鳍基部及体侧)有少量出血点。肌肉很像暴发性出血病,但出血程度很轻。每天死亡量在几尾至十几尾,肠道无腹水、无炎症,内脏基本完好。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池塘先后发病,5月底及6月中旬达到死亡高峰,此时的病症呈典型的鳃出血症状。体表、鳍、眼眶严重充血,肛门红肿,腹腔有黄色、红色腹水,肠内无食物、粘连,鱼鳔点状出血,肝肾肿大,分布出血点。病鱼浮于水面,沉浮不定,腹部、头、嘴、鳃盖、鳍条全部充血,尤其是鳃盖一侧或两侧出血。从水中捞出病鱼,血水即从鳃部流出。病鱼体表粗糙无黏液,侧线鳞以下两侧明显有粗糙和浮肿感,病鱼不久后死亡。
未发病鱼则继续吃料。池塘鲫鱼日死亡量不等,多则100尾/亩左右,少则1~10尾/亩。7月温度升高至35℃以上时死亡逐渐停止,9月中旬气温降至27~29℃时继续发病,此时发病鱼规格已达300~400克/尾。发病症状与春天略有不同,鳃丝出血减轻或消失,而体表、下颚、嘴、体侧出血依旧。大部分40~50亩池塘日死亡量100~400尾,极端严重的达到1000尾,少数池塘10~40尾,与春天发病不同的是不管发病与未发病的鱼均闭口停料。养殖户损失更大,既无法利用料台起网捕鱼,也无法进行内服治疗及外泼用药。
1.鲫鱼鳃出血病与鲤鱼疱疹Ⅲ型病毒发作时间、速度相差不大,但一旦发病,利用免疫增强剂和中草药治疗效果非常差。
2.前几年由于要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对水体的调理还比较重视,会定期使用生物制剂调水。2019年大部分养殖户对养殖南美白对虾失去了信心,不再投放虾苗,认为养鱼不再需要调节水质,不再使用生物制剂,致使池塘个个有蓝藻、裸藻水华,再加上后期猛喂饲料,水体富营养化十分严重,引发鱼类免疫力下降,病害发生率大大上升。
3.现阶段由于养殖户普遍追求鱼体增重速度,多采用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的饲料,投喂过程中鱼能吃多少就喂多少,使鱼吃得多、长得快,殊不知这种“鱼吃得多、长得快”的模式也是鱼得病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含量过高造成鱼肝脏负担过重,对水体破坏性大,为鱼病发生埋下隐患,一旦水体稍有不适,鱼即不能承受,造成较大损失。
1.春季发病池的治疗。笔者指导的池塘采用的方法均是内服中草药(三黄粉、甘草、板蓝根等成药)配合恩诺沙星,部分小面积池塘加内服免疫增强剂(多糖、多维等);池塘外泼采用中草药制剂(大黄精华素、五黄精华素)和解毒底改产品为主。该方法对死亡量少的池塘(每日10尾左右)效果较好,死亡量未增加,但对日死亡量大的池塘不但未减少死亡,反而增加到2000尾,严重者投放的鲫鱼苗种基本死光。
2.秋季发病的应对方案。9月一旦发现鲫鱼死亡,立即内服六黄、多糖、多维等免疫增强剂,同时采用片剂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底改或粉剂进行消毒。增氧机保持每天晚上、白天定时开启,并泼洒鳃丝调理剂清理鳃部黏液,保证鱼体得到充足的氧气。可以有效降低鱼的死亡率。
3.水环境至关重要,部分损失较小的发病池塘水质处理模式值得借鉴:首先是增氧机、增氧剂的合理使用,在没有有效针对疱疹病毒的药物之前,维持水体稳定特别是溶氧的稳定是关键,笔者建议养殖户安装溶氧检测仪,时刻了解水中溶氧的变化;其次,定期使用分解氧化性底改、解毒产品消除底部毒素。
1.基础设施的提升。对池塘进行改造,池塘底部设集污、排污管道设施,使用水车式增氧机使水环流,用风投式投饵机,安装水体溶氧检测装置、水下监控摄像头等先进的仪器设备,时刻掌控水体的具体情况。
2.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的调整。以静海区池塘条件及养殖水平看,鲫鱼不宜超过1000尾/亩,可考虑增加鲢、鳙鱼的投放比例,尤其是鳙鱼的投放量可以达到100~200尾/亩;还可以改养其他名特优品种,如罗非鱼、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鲈鱼、胡子鲇、巴沙鱼等。
3.养殖生产中把“调水”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水质的稳定尤其是溶解氧的稳定、充足是鳃出血防控中的关键点。低溶氧引起的鳃出血暴发死亡量一般都很大,建议养殖户在投料初期进行底改1~2次,可选用氧化底改、分解底改、解毒底改等。
4.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对饲料利用、肠道疾病预防、体质增强有积极作用,添加免疫多糖、多维、甘草应激灵、牛磺酸、核苷酸等可以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
5.尽可能在水温12℃以前投苗,17℃以上时不宜投苗(正在鳃出血发病温度)。发病期减料、控料以5~7天为宜,不能长期停料。
6.鲫鱼应激反应是暴发疾病的主要外在因素,有可能引发应激反应的刺激如pH、亚硝酸盐、氨氮升高和寄生虫。换水、拉网等要尽量避免,28℃以上时发病池塘不能使用杀虫剂及刺激性强的消毒药品。
7.水体尽可能保持稳定,可选择鳃丝清洗剂清理黏液(可以使用硫酸亚铁或有此功能的中草药制剂),能有效减轻鲫鱼暗浮头现象,减少死亡量。准确判断水体主要毒素的种类(水中对鳃刺激大的毒素以氨氮和藻毒素为主),有针对性地使用解毒产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有机酸或沸石粉,有效缓解中毒现象,减轻对鳃出血鱼的刺激。
综上,虽然2019年鲫鱼病害来势汹汹,但只要养殖户加强防范措施、转变养殖模式、调整养殖品种、降低养殖风险,水产养殖业利润仍有上升空间。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找出有针对性的方法,鲫鱼鳃出血病是能够攻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