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商丘市中心医院 内科,河南 商丘 4760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会引起心肌缺血,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1]。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因机体功能下降及组织器官衰竭,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均不理想,致残及致死率极高。因此,在治疗中给予患者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提高预后效果[2-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商丘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超声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确诊,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59~83岁,平均(70.24±3.81)岁;NYHA分级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9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58~81岁,平均(69.84±3.62)岁;NYHA分级为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8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接受同种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护理、用药及宣传教育等。观察组联合应用一体化护理干预。(1)向入院患者发放疾病教育宣传手册,耐心向患者解读病因、治疗方法及护理效果,同时告知需遵循医嘱正确服药,结合治疗并适量锻炼,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水平。(2)针对老年患者情绪易变的特点,与患者多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关心与鼓励,讲述治疗及护理的优越性,降低患者对疾病的担忧,缓解内心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3)对刚入院患者进行身体状况调查,并用心脏彩超检测患者心功能,分析对比;住院期间可定期开展疾病相关讲座,介绍疾病知识,列举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愈决心;患者出院时告知要正确服药,并为其制定康复计划,护理人员要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及用药情况。
1.3 观察指标 采用NYHA分级对护理后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对比。Ⅱ级为进行体力活动时轻度受到限制;Ⅲ级为进行体力活动时明显受到限制;Ⅳ级为不能进行一切体力活动[4]。采用院内自制生活质量简表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健康、物质条件及心理健康等。
2.1 心功能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心功能水平比较[n(%)]
2.2 生活质量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冠心病是我国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心力衰竭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且近年来因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5]。因该病病因复杂,日常的不良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均可诱发、加重病情。因此,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完善患者心理教育及健康宣传护理,以增强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提升治疗效果[6]。
一体化护理模式是根据患者身心状态、病情掌握程度及治疗手段所实施的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及出院康复进行一体化护理。因该病治疗周期长且病情复杂,患者需长期控制饮食及配合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会产生抑郁及懈怠等负面心理情绪,降低治疗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入院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排解患者内心不良情绪,同时增强其对病症知识及治疗优势的认知,缓解患者心中的担忧;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安排患者参加疾病相关讲座,增强患者间的交流,同时列举院内治疗成功病例,提升治疗信心,并评估患者治疗情况,制定合理的日常锻炼方案,提升抵抗力;出院时告知患者遵循医嘱正确用药及进行日常适量锻炼,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提高生活质量,辅以药物治疗,改善心功能水平和临床疗效。
综上,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改善心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