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毓
中欧时间2020年3月4日,编组41辆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入比利时根特港接驳枢纽站。这是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来袭之后,中欧班列发出的首列班车,也是疫情后中国大庆工厂制造的沃尔沃S90轿车首批运抵欧洲。
2014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亲至比利时根特工厂,见证出口至中国市场的第30万辆沃尔沃汽车启程。一年后,从欧洲工厂向中国市场单向出口的局面发生改变——中国制造的沃尔沃汽车开始出口美国市场。
2016年12月,沃尔沃SPA可扩展模块架构正式落户中国,大庆工厂成为全球惟一的S90轿车生产基地,由其制造的S90轿车随后起运欧洲。截至2019年年底,仅出口至欧洲的沃尔沃S90轿车就已达到3万辆。
天平倾斜的背后,是中国市场制造实力的稳步提高,是“稳定欧美、发展中国”战略的巨大成果。
过去的十年,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与微软、谷歌、亚马逊同场比拼,中国的原创性创新实力日益显现;电子商务与在线零售成为中国生活的一部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万亿元,在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超过20%(商务部2019年数据);中产阶级群体达到1.4亿(中国社科院数据),消费需求开始从数量转向品质、从价格转向体验;中国政府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逾60%的全球人口从中获益……
过去的十年,沃尔沃并非简单地拓展市场+提升产能,而是对三大本土市场蕴藏潜力的主动开拓;并非中国与瑞典的线性叠加,而是基于尊重的文化融合、基于信任的体系融合;并非仅仅注重销量和利润增加,而是专注于集团内部的协同动作、全球化体系的创新发展……
从2010年到2019年的十年间,中国的GDP从5.9万亿美元到14.4万亿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从4260美元到9470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97万亿美元到4.57万亿美元,人文发展指数从0.663到0.758……中国不仅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工厂、软件基地,更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第一大投资热区。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双双跃上1800万辆,但中国市场在沃尔沃全球销售的份额中只有8.2%。2019年,中国市场汽车产销保持在2500万辆,中国市场销量在沃尔沃全球销量的占比跃至21.9%。
3万辆与30万辆,虽然数字之间尚有量级的差距,但进口与出口的态势已经开始反转;8.2%与21.9%,虽然数量难以准确定义质量,但“稳定欧美成熟市场,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持续保持高端豪华品牌的定位”已经初现成果……
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周围的人有快有慢,有的人很快就到达终点,有的人却要跑上五六个小时。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说:“车企的发展也是这样。外部环境我们左右不了,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处境、能力和规划,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推进。我们不应该以一个时间点上的销量去评判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要看它的战略与体系力。这才是决定沃尔沃前进速度、发展质量的关键。”
顺应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大势、站上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潮头,沃尔沃的脚步越来越稳、越来越快。
2008年8月8日20时,29个硕大的烟花“脚印”在夜空中次第绽放,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沿北京的中轴线、以精确的节拍走向“鸟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不仅强化了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了中国社会的凝集力,更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激发了中国人去发现世界的意愿,尝试从更高的层次审视自己、发现融入世界的新方式。
在所有望向“窗外”的人中,李书福是“先知先觉”的那一类。2007年5月发布的《宁波宣言》吹响了吉利汽车从“低价战略”向“品质战略”转型的号角。
2009年3月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在强调“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并提出要“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
这一表述,可以视为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的信号。李书福和吉利“刚好”踏上了节拍。
从2007年夏季起,由“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波及全球,贝尔斯登、房利美和房贷美先后被美联储接管,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Hypo Real Estate接受德国政府担保,冰岛三大银行也先后被接管……
在汽车行业,克莱斯勒集团被菲亚特集团合并重整,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后被美加政府接手,惟福特受惠于“One Ford”战略——先期剥离林肯、出售阿斯顿·马丁,因握有大量流动资金而幸免于难。
此时的吉利已经与英国锰铜合资生产TX4出租车,并以很小的代价将澳大利亚DSI(一家独立变速器供应商)收入囊中。前者令吉利站到全球制造业的聚光灯下,后者则令李书福积累、掌握核心技术的意愿更加强烈。
历时两年的金融危机,倾斜了世界金融业的重心,也改变了全球制造业的版图,为吉利汽车带来发展的机遇。并购沃尔沃,是吉利汽车打造国际化集团的一次努力,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的一次机会,更是改变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中国汽车泛而不精的一次破局。
2010年的春节,从中汽南方(其时沃尔沃在华北的最大经销店)离职的王坚,开始在北京四元桥旁筹建沃尔沃“海之沃”4S店。春节后的那些日子,他要么去跑工商注册手续,要么去工地看施工进度。王坚回忆说,那三个月里,每天忙得晕头转向,也断断续续听到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消息,但心里并没有任何慌张——“无论谁并购沃尔沃,对经销商都不会有影响”。
已在沃尔沃经销商体系服务超过20年的王坚,见证了沃尔沃的控股方从AB Volvo到福特汽车,再到吉利汽车的“变迁”。他认为,“两次出售,都不是沃尔沃自身的盈利能力、健康水平出现问题,而是缘于AB Volvo、福特汽车的战略调整。”
王坚说,20年的光阴流转,清晰勾勒出沃尔沃从自信到不自信,现在又重回自信的轨迹。2009年,正是沃尔沃的低谷;而现在,却还未到山顶。
回望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以及此后十年沃尔沃的发展历程,“尊重”两个字始终贯穿其中。
对于沃尔沃,李书福选择了尊重。“放虎归山”,是李书福对沃尔沃的态度,表达了对沃尔沃的品牌和文化、过去和未来的绝对尊重。
“放虎归山”,首先是重建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让沃尔沃的董事会、管理层真正发挥作用,是对现代管理制度与股东权利的尊重。首届董事会中既有工会成员,也包含不同国籍和专业背景的人才,但代表吉利控股集团的董事,包括李书福本人在内只有三位。
2010年9月13日,沃尔沃汽车召开并购后的首次董事会,全体董事参加。此后的董事会,除非必要,李书福则很少到场,仅由常驻瑞典的私人代表袁小林“旁听”。李书福很清楚,责权清晰的治理结构是保证股东权利的基础、是确保公司战略延续和管理团队稳定的保障,更是尊重沃尔沃独立发展的关键。
“放虎归山”,是关于“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明确表达,是对沃尔沃品牌独立性的尊重。在并购沃尔沃之后,不乏怀疑的声音——怀疑吉利能否理解沃尔沃、掌控沃尔沃、发展沃尔沃;更有吉利经销商拉出“庆祝”的横幅、发送集客的短信……
李书福所希冀的,是两个品牌各自发展、完全独立,是尊重沃尔沃的品牌与文化,而不是尝试用东方的文化与逻辑去改造它。他清楚地知道那著名的“七七定律”,不希望一头撞进那个魔咒。所谓“七七定律”是指在跨国并购中,70%的并购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而其中又有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如果将吉利与沃尔沃“捏碎重组”,只会失去沃尔沃既有的品牌价值、体系实力,使这一次并购的前程尽毁。
“放虎归山”,是对沃尔沃体系实力的尊重。李书福曾说过,如把沃尔沃比喻为一只老虎,那就必须要给它磨尖趾甲,否则它肯定活不了。其背后的潜台词是,李书福承认沃尔沃是一只老虎,而老虎自然有它自己的力量。
在完成并购的一年后,沃尔沃确定了“成为全球最具人文精神和进取精神的豪华汽车品牌”的发展愿景,制定了“稳定欧美、发展中国、保持豪华”的发展战略。正是李书福对于沃尔沃品牌、文化,对现代管理制度的尊重,才有了今天健康复兴、“以人为尊”的沃尔沃。
袁小林告诉《汽车人》:“吉利尊重沃尔沃汽车的品牌理念;沃尔沃汽车也尊重中国市场,尊重中国发展的速度。双方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追求共同的价值。所以在今天,我认为我们不仅是有信心,而且是笃信,是共同的价值观把我们连接在一起。”
就像一座山,沃尔沃始终在那里。尊重它的人,才能获得它的尊重。
过去十年中,沃尔沃最重要的战略,既不是产品战略、品牌战略,也不是人力资源战略或者文化融合战略,而是产能布局,特别是在中国的产能布局。“放虎归山”让沃尔沃找回自我,塑造并保持其独立的品牌价值;“在中国建厂”则奠定了沃尔沃此后健康发展的基础,使得沃尔沃的价值、并购的意义浮出水面。
2010年10月、完成并购交割的6个月后,曾任沃尔沃图什兰达工厂总经理的拉尔斯·邓,被派往中国,全面负责中国生产体系的建设。此一落子,是“发展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中国市场的级别开始提升、全球资源开始向中国倾斜,沃尔沃的全球化发展也由此提速。
曾经同属福特汽车“PAG集团”的捷豹路虎,2009年完成收购交割,2012年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2014年首款国产车型下线……5年光阴倏忽而过,与在中国市场一展宏图的时间窗口失之交臂。
王坚说,拥有自己的工厂,是汽车企业最重要的事。在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的今天,“自有产能”这件事,已经关系生死。
沃尔沃S80L轿车曾由长安福特工厂代工,但沃尔沃几无话语权。以调整车身颜色为例,经销商将“乌木黑色车身热销”的信息反馈给总部,但工厂做出调整要等6个月之后。那时,市场的需要可能已经从“乌木黑”变成“里海蓝”甚至是“北欧白”……在增量市场,有产能就能活下去;在今天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如果工厂仍然是这样的协同效率,其结果可想而知。
2013年三季度,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和大庆工厂先后建成投产。2014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售46.5万辆,不仅创下全球历史销量记录,更迈进持续增长的“快车道”。也正是在那一年,中国成为沃尔沃汽车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2004年,沃尔沃全球销量曾达到45.6万辆,虽然设定了“冲击60万辆”的目标,却在接下来的5年一路跌至谷底——2009年,全球销售仅33.48万辆。至2019年,沃尔沃全球销售70.55万辆,达到并购前的2倍。
随着美国查尔斯顿工厂的建立,沃尔沃汽车在欧洲、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都拥有了健全的工业和商业体系,从一个知名的瑞典品牌转变为一个真正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全球企业,从“全球复兴”阶段进入了“全球发展”阶段。
今天,沃尔沃汽车在中国拥有3家汽车制造基地和1家发动机制造基地,1座研发中心和1座设计中心;员工数量从188人增至8000余人;供应商超过了1700家,本地采购占全球采购总量超过30%;截至2019年底,沃尔沃的261家销售网点,已覆盖全部一、二线城市。
与其他品牌在中国实行的“国产化”不同,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制造基地完全遵循沃尔沃汽车“全球设计、本土制造、面向全球销售”的生产战略,确立以中国为核心的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部,更与欧洲、北美共同组成沃尔沃三大本土市场。迄今为止,作为中国惟一一家出口欧美市场的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所生产的沃尔沃车型已经出口至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出任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白车身制造总监、今天已是沃尔沃汽车马来西亚公司总经理的肖黎明告诉《汽车人》,沃尔沃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无论是设计研发、全球采购,还是质量控制、精益生产,全球的体系都是一致的。不用看车尾的铭牌,也不必理会具体的车型,拉开车门、坐进车里,指尖的触感、闻到的味道、感受的静音、皮质的柔软……都是完全一致。
肖黎明强调,别小看这个“一致”,其背后是全球统一的标准、规范、流程、质量解决方案……无论瑞典哥德堡、中国大庆,还是美国查尔斯顿、马来西亚吉隆坡工厂,都不会有任何不同,其背后是体系和战略的支撑,也是品牌基因与制造文化的传承。
比尔·盖茨曾说:“我坚信发生的每一件事后面都有一个精神层面的目的,无论我们认为它是好还是坏。”
站在外面看沃尔沃,入目的标签皆是北欧豪华、以人为尊,是健康起点、安全核心,是敬畏自然、高品质生活……与沃尔沃的员工、经销商、合作伙伴甚至全球副总裁交流,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却是“责任”。
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沃尔沃。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符号,而是内化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同与信任。这也是沃尔沃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制造、每一回销售时所肩负的责任。”
王坚认为,沃尔沃虽然谈“安全”,但安全仅是承担责任所需要的功能,“责任”才是一切的出发点。阿萨·格布里森与古斯塔夫·拉尔森为什么强调“做事情的原则,是,且必须是安全”?不是因为车辆需要这个功能,更不是因为销售需要这个卖点,而是因为两位创始人的心中怀着强烈的责任感。
沃尔沃将“安全、健康和环保”作为自己的造车理念,其中蕴含了对用户、社会和未来的责任。
无论是“尊重生命”、“安全”等理念,还是“三点式安全带”、“E.V.A.安全平等行动”等实践,都是在提升用户的体验,是沃尔沃对用户个体的责任。
“围绕嗅感、触感、体感、视感和听感打造健康舒适愉悦的车内空间”,则是郑重承诺从身体到心理再到生态的覆盖、强调不负用户及其家庭的重托,是沃尔沃对社会的责任;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2018至2025年期间,将旗下每辆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平均降低40%;2040年之前将沃尔沃汽车发展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则是沃尔沃对于未来的责任。
但这些,并非“责任”的全部……
尼尔斯·博林在60年前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至少可以减少50%-60%的事故伤害,但沃尔沃汽车并没有利用这一专利构筑自家产品的竞争优势,而是向全世界无偿地开放了“三点式安全带”的专利。2019年,沃尔沃汽车启动“E.V.A.沃尔沃安全平等行动”,宣布向全世界免费分享沃尔沃汽车60年来对汽车安全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料……
回忆8年前启动的成都工厂建设,肖黎明至今仍然感触良多。他告诉《汽车人》,瑞典也派驻了高管,但无论年龄、经历、职级,大家都愿意倾听不同意见。对用户、员工、合作伙伴所做的任何决策,沃尔沃都会首先考虑人的需要——这不是偶尔为之的形式主义,而是沃尔沃自身的文化所决定的。
今天看来,勇于担当,不计得失,本就是沃尔沃DNA中的一部分。
2020年2月10日,沃尔沃汽车集团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双方正在筹划将业务进行整合,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公告显示:“通过业务重组,双方将更具规模优势,并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资源,来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的这一公告至少说明了三件事:
首先,两家企业的董事会能够理性地看待自身的能力规模、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且对自身的不足有清醒的认知;其次,两家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全球化发展”、“集团化发展”的利弊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于“协同”之后的取长补短已经充满期待;再次,当电气化、智能化成为难以逆转的发展趋势,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管理者意识到,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已经在前方招手示意。
肖黎明说,今天的沃尔沃汽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三大本土市场”战略发挥作用、全球销量不断提升、全业务链在不遗余力地追求卓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相互信任、发挥特长……但还会继续进行效率提升。
可以预期,如果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协同动作,在坚持质量控制、流程优化,成本控制、精益生产等方面,沃尔沃会做得越来越好;而在全球化的道路上,特别是更加灵活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更加高效的产品研发矩阵上,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可以擦出新的火花。
袁小林强调,过去十年,“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这条核心的原则从来没有变过,变化的是战略维度和体系维度。今天的中国市场正在承担引领沃尔沃汽车全球发展的重任,明天的中国市场依然是沃尔沃汽车全球战略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