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一、对高中历史课程中史学观念的整体把握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绪论类知识时,需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高中历史学科必修类教材内容的编写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勾勒出人类宏观发展轮廓,始终秉承以史学观念为向导引入其他种类史观内容。
在历史专题的具体学习过程中,要紧抓不同专题模块呈现的新理念,对新型历史观念进行详细说明。例如,在教学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发展,以及对生产关系带来的深刻改变,并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系统的产生以及对人类生活造成的深远影响。笔者通过分析本节课内容,发现本节课以“工业革命”为核心讲解其背景、影响、流程,以此让高中生掌握本节课程内容,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
二、采用多类史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需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建设,尤其要以唯物历史观念为主要导向,利用多层次、多角度,相互联系、优势互补等综合史学论体系,试着从各种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特别是在典型案例中史观教学内容的设计。例如,在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两次鸦片战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了采用诸多历史观念进行本节课程的设计。设计思路如下: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深入探索导致我国在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因素,使学生深入掌握战争爆发前东、西方文明的发展现状,战争爆发中工业文明为农业文明带来的碰撞,及战争结束后中国传统社会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培养高中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与解题技巧,将我国发展置于世界历史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考查,培养高中生的爱国精神以及忧患意识。
三、合理掌握高考中历史观念类题型
综观近年来全国高考试卷及地方高考试卷,有些试卷考查的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对人类历史进行阐释,例如,比较中国科举制度与某国近代的文官制度、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对政治制度造成的影响等。自新课标落实以来,全国文综卷中经常出现以新材料为主的材料解析类试题,此種试题彰显出以唯物历史观念为指导的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新型史观,呈现出以诸多史学观念为导向的高考命题特性,将古代与现代中西方知识进行贯通,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例如,在教学“冲击—反应”相关知识时,教师通过下图对中国近代历史进行详细阐释。
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根据所学内容,评析“冲击—反应”模式。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多视角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针对此类问题,作答时,需以唯物史观为导向,与社会、革命、文明、现代化等一系列史学观念相结合。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列强的侵略使我国政治、思想、经济等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逐渐吸纳新型史观,并充分运用新型史观,不仅要遵守史观的运用原则,还要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这样,才能达到既提升学生思维意识,又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标。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合理借鉴其他史学观念,高效完成历史学科的教育任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历史进行了解与审视,进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