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中职心理健康课程开发

2020-05-11 06:04王雅
教育界·A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中职

王雅

【摘要】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中,教师需要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生命教育。当前,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有待提升,需要开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课程内容。因此,文章基于生命教育视角对中职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命教育;中职;心理健康

一、前言

众所周知,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只有拥有生命,才能给人生带来无限的可能。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青少年自杀事件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青少年对生命的理解与认知不够到位而导致对现实生活失去了信心。当前,中职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多数来源于自身对生命意义理解的缺失,这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生命教育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专家学者提出了“生命教育”这一理念,这在世界的教育领域造成了极大的轰动,随着生命教育思维逐渐渗透到各个国家的教育领域,生命教育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思想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生命教育的主流思想莫过于以尊重生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来搭建一个生动活泼、充实而满足的学习环境与生活条件,以达成促进以生命教育为基础,发扬健康和谐的教育。

因此,我们在中职生生命教育健康课程的开发设计上应该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爱生命”为基本原则,以生命的“安全常识教育”“教育观教育”“死亡教育”等教育专题为辅助教育,其内容包含生命的初始、尊严、权利、责任、情调、阶段、规划、质量以及归宿等学生最为关注的几个问题。

三、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当前的教育中缺乏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这引发了现如今中职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否定自我价值、虚度光阴、漠视自己生命的现象。中职生更多地注重自身生命的存在,只想着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进行享受与挥霍,而对生命健康等自己所要负的责任与生活视而不见。许多中职生都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不以为然,生活极度不规律,不注重个人卫生,且对其他人的生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此类学生完全没有一个对生命该有的信仰,在现实社会找不到奋斗方向,严重缺失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掌控,导致青少年生活极度游戏化,网络成瘾、手机成瘾等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及时实施必要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思考一些问题:“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有什么意义?”在思考的过程中很容易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感到迷茫。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中职生把握人生方向,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在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不断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但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的一生中,悲欢离合、荣辱兴衰贯穿其中,因此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去承载,没有人可以一直成功,必须要经历一定的挫折才能找到克服挫折的方法,通过克服挫折的方式来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承载,而这种承载的方式方法需要通过教育进行不断引导。懂得为什么而活的人,无论碰到什么痛苦都能够忍受,只有清楚人生的意义,才会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痛苦与困难。对我们来说,生命是有限的,但这个有限的限度是可以去超越的。人的生命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极为短暂的,但人的精神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有限的生命活出永存的精神。

四、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健康的前提是生命,生命的保障是健康

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具有更深的内涵性与外延性,心理健康同样也是生命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也是精神的不断升华,学生精神的升华不仅是生命成长的关键核心,也是生命成长的方向与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拥有更完善的精神世界,这是实现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根本所在,体现了人生实质的意义与价值。在对中职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中,生命教育的意义极为重要,培养健全人格的首要条件就是让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生命体验。

2.生命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0世纪60年代末,欧洲的专家学者就对学生的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生命意义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生理心理疾病、加快身体康复以及及时适应变化的环境有着重要且无法被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学生遇到人生中的重大挫折或者严重的危机时,生命意义的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一些中职生并不了解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自身生命意义之间的关系。给予一个生命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来源。心理健康的意义就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仅可以对事物做出应有的反应,而且会充分展现生命的活力,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

五、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立足生命塑造的教育课程开发

中职学生因心理原因所导致的问题近年来直线上升,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时期接受教育内容的缺失与不正确的教养教育方式,对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素质没有进行一个良好的教育。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基于青少年生活时期的经历,从根源上进行心理健康的再教育,从对生命的塑造开始,设置以生命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中职生更好地对生命的本质进行明确认知,重新认识生命的起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为自己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生命信念。对于个体来说,生命教育是一個可以以一身之力来奠定与发展的基础,它是维护生命健康最基础的力量与信念来源。对于家庭来说,可以创造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生命,通过拥有健全人格的生命来搭建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庭,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家庭幸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尊重生命需要的教育教学内容设计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存在各个方面的关系。因此,想要保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就必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生命发展规律作为导向,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结合我国悠久的历史传承文化背景与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对生命的高度架构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框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国内的专家学者多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向度”“五种取向”。其中,“三个层次”的意思为:生命死亡教育、生命生存教育与生命价值教育;“四个向度”的意思为:知己、知彼、知人与环境、知人与宇宙的关系。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模块: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包括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特点。第二模块:学校生活,包括学生心理调适方法、直面青春期问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抵制校园暴力、拒绝不良诱惑。第三模块:职业素养,包括职业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等。“五种取向”的意思为:心理取向,探索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生理取向,充分了解自身的身体结构;社会取向,如何与他人、自然和谐共处;职业取向,通过不断实践证明自己;死亡取向,进行死亡教育,坦然面对,尊重生命。

3.适应生命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中职生的生命教育特点是具有一定特点的,具体如下:一是主体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强调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于生命主体的关注,爱护自身生命;二是道德性,这需要中职生积极主动关注尊重他人的生命,创设一种互相帮助、关爱生命的学习氛围;三是体验性,教学过程中需要让中职生充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四是审美性,不断提升中职生的审美水平,欣赏生命的美好;五是和谐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统一,以实现提升心理素质的愿景。

4.陪伴中职生生命成长的师资团队建设

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出对生命的态度与生命存在的高尚意义,给学生树立一个强大的榜样。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第一,爱学生。教师应该爱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对生活充满向往,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第二,以身作则。教师需要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学生知识水平与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第三,了解学生。教师需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想,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先进性,不能得过且过。生命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需要面临多方面的教育问题,必须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善于察觉出学生的要求与情绪的变化,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将其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同时,教師需要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内涵,提升教育质量。

六、结语

总而言之,生命的意义对于中职生来说,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加强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与探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此来加强对未来社会接班人个人素质的塑造。

【参考文献】

张琳.探寻生命的意义——欧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心理健康教育,2019(26):24-26.

董桂兰,金友,陈斯敏,等.生命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J].心理月刊,2019,14(16):37-38.

吴小茂.我国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的透视与回归分析[J].新西部,2019(23):162-163.

姚子雪婷.基于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模式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20):92-93.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心理健康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