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
【摘 要】 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传统基础学科,是小学教育重点内容,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投入较多,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趋于多元化。但是教学效果的提升还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学习,那么如何提升學生深度学习?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深度学习的引领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理解学习基础之上,可以批判性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并将学习到的感知、感受、感悟有效融入自己现有的认知中,并达到强化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层次等目的,可以掌握探究问题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的综合学习,深度学习是高效学习前提,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自主学习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学习效果,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深度学习意识、习惯,掌握深度学习方法,从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做到深入理解记忆、学会举一反三、掌握迁移运用、形成批判思维等。这不仅能对当下语文教学工作带来推动作用,更为学生未来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打好了坚实基础。
一、研读课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侧重于课本内容背诵,学生花费在生字词学习、记忆上的时间较多,但随着时间迁移往往记忆的内容开始遗忘,学习效果不佳。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只停留在表面的课文、生字词学习和记忆。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时,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研读课本,深入理解思考,新旧知识点融会贯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记忆。
比如在教学《走月亮》时,这一课文讲述了主人公与阿妈走月亮相关的故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与家人走月亮、散步的经历展开教学,让学生回忆自身与家人散步的经历,回顾自己散步时的所想所感,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内容,思考文中主人公的几个心理活动,包括对阿妈浓浓的爱,对父亲的思念,以及走月亮的兴奋等,从而对每个部分内容深入理解,在后续课文学习中就会牢记时间线以及每个时间背后的思想情感。
教师应该研读课本,挖掘课本中深层次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理解的窍门,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与自己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深入理解记忆,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
二、问题引导,循序渐进推动学生思考
学会思考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因为自主学习能力还较弱,加之传统课堂上大多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思考空间很少,习惯了教师来讲解而逐渐丧失自主学习、思考意识。老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运用问题引导方式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探究问题,逐步形成自主思考、学习的意识,并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得以提升。
以课文《精卫填海》为例,老师在教学前可以提出“你们听说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吗?精卫是谁?谁可以给我们讲讲有关她的故事?”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第一课时结束后,学生对课文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的故事,并通过探究课文讲述的先后顺序,了解故事发生前后。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阅读《哪吒闹海》相关素材,并提问“哪吒是谁?为什么闹海?你知道闹海后的故事吗?”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并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掌握自主探究、思考方法,提升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课内外都能够积极开动脑筋,不断思考,不再依赖于教师讲解,真正做到自主深层学习。
三、贯通内外,构建起知识迁移学习
语文课堂时间有限,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来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外,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做好深度学习,课堂上要注重传授深度学习方式、方法,并在课后注重引导,让学生做到贯通课内外,顺利迁移课堂学习到课外。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紧跟老师脚步,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较高,但课后缺乏引导,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学习过程中三心二意,找不到诀窍,学习效率低下。
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理念,实践课内外融会贯通教学。以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为例,文中讲解了雷达的发明来源于蝙蝠,仿生物学正在逐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风暴测试仪与水母”“人工冷光与萤火虫”等等,这些都是仿生物发明的案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应用课后学习的方式方法,在课后寻找“风暴测试仪与水母”“人工冷光和萤火虫”相关读物来阅读,像课文学习一样进行预习、详细学习,并结合课文复习,通过阅读分享会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QQ或是微信班级沟通群”来交流,推荐阅读内容,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了解阅读内容,还应该充分应用课文阅读理解方式来解读,掌握融会贯通学习方法,在课后了解更多知识点,开阔眼界。
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传授深度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实践应用,提升个人知识应用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激发情感,切实体会课本情感
在阅读课内外内容时,只停留于表面的知识点学习远远不够。课本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富含情感元素、德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挖掘课本蕴藏的情感等元素,注重渗透德育内容,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对课本内容理解。课本中有大量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元素,老师应该充分应用这些情感元素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在自主阅读课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时充分考虑。
比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中讲述了我国伟大总理周恩来国外求学经历,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伟人的成长求学经历,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周总理对祖国的热爱。我们正处于稳定和谐的新发展时代,但历史不可忘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以及对先烈的敬畏怀念之情,让学生们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与和平,继承先烈们爱读书、爱祖国的优秀品德。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体会文章情感,挖掘背后的故事,通过情感交流加深文章印象,深层次理解文章。
语文学习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也是师生共同关注的学习重点。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是影响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在推进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深度学习,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挖掘课本深层次内容,加强理解记忆,提升语文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欣欣.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126-131+150.
[2]杨启光,杨冰.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写作:内涵、特征及教学策略[J].教育导刊,2019(12):65-69.
[3]周露芳.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例[J].华夏教师,2019(3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