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淳 王京安 杨奇星
【摘要】近年来,组织冗余在创新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已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分别以“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和中国知网为数据源,刻画组织冗余与创新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内外组织冗余与创新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国内外研究都强调不同类型的组织冗余对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有必要对组织冗余进行分类展开研究;组织冗余不仅是创新的前因变量,而且在其他因素对创新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跨学科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需要综合多种理论对组织冗余与创新的关系进行解释。
【关键词】组织冗余;创新;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7-0122-8
一、引言
组织冗余与创新的关系是战略管理和组织行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十分丰富。众多学者从组织理论或代理理论出发,分别提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负相关、倒U型等关系,莫衷一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出发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如考虑情境因素所起的调节作用等。因而,有必要对组织冗余与创新的关系进行梳理,理清该领域研究发展的脉络、热点以及前沿。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述评相对较少,廖中举等[1] 在对组织冗余进行整体述评时,提及技术创新在资源冗余与组织绩效之间能够起到中介作用。钟和平[2] 对组织冗余與创新的多种关系进行述评,并归纳了相关的情景因素。总体来看,已有综述往往依托于学者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判断,难免有失偏颇,且缺乏对该领域知识演进过程的梳理,难以从广泛的角度识别两者关系,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本文从“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和中国知网(CNKI)上搜索相关文献,利用科学计量方法,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组织冗余与创新关系的相关研究,绘制知识图谱,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和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把握相关研究进展,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计量方法,在我国正在蓬勃发展,其以科学知识为计量对象,能够客观地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和结构。目前,知识图谱在我国多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且大多数集中在管理学领域。
Citespace软件是一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献分析软件。目前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逐渐成为主流,其引文分析具有多元、分时和动态性等特征,能够将知识演进的过程集中于引文网络图谱上,为研究者提供可视化分析。因此,本文拟借用Ctiespace软件中的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等功能,绘制组织冗余与创新关系的知识图谱,分析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及前沿。
(二)数据来源
本文分别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在国际研究中,Web of ScienceTM核心文集覆盖了一万多种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刊物,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其权威性不言而喻。在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中,选择核心文集,检索语句为“TS=(Slack and innovation)”,年份选择1986 ~ 2019年,共检索出317篇英文样本文献(截至2019年9月底)。在国内研究中,选择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语句如下:“SU=‘冗余 AND SU=(‘创新+‘研发) AND SU=(‘组织+‘公司+‘企业)”。为了保证所选文献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共检索出143篇中文样本文献。
三、国际相关研究的分析与结果
(一)样本文献的基本特征
1. 发文时间。关于国际组织冗余与创新关系的文献数量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发文数量总体保持上升趋势,表明该研究领域正处于成长期,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1994 ~ 2004年发文数量增长缓慢;2005 ~ 2008年为快速增长阶段,从2篇增长到17篇,该阶段增长的原因可能是George[3] 于2005年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上发表了Slack Resourc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Privately Held Firms一文,而后众多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相关研究数量快速增加;2009 ~ 2010年发文数量有轻微的回落;2011 ~ 2015年为平稳增长阶段;2016 ~ 2018年为爆发增长阶段,从2016年的19篇增加到2017年的39篇,2018年发文数量为41篇,截至2019年9月底当年发文数量为45篇。
2. 发文期刊。表1列出了国际上关于组织冗余与创新关系发文数量在6篇以上的期刊。
从表1可以看出,Sustainabilit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和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三个期刊发文数量较多。结合五年影响因子来看,表1列出的所有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在2.0以上,其中不乏管理学领域的顶级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影响因子高达7.48。这说明虽然关于组织冗余与创新关系的研究仅经历了30余年,但该领域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领域,众多知名期刊对此具有浓厚的兴趣。此外,相关期刊还有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Technovation、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等技术、工程管理学科刊物,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多元性。
(二)国际相关研究的知识基础
知识基础是研究领域知识进化的前提和支持,由一系列共同引用的文献组成,这些引用文献组成了科学研究的进化网络和共同轨迹。Ctiespace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能够协助研究者找到关键节点和聚类来分析研究主题的演变。在Citespace中,时间切片Time Slicing选择1994 ~ 2019年,时间间隔为1年,网络类型Node Types选择Ctied Reference进行共词分析,网络节点的关联强度Links选择Cosine算法,阈值Thresholds(c,cc,ccv)分别为(2,2,20)、(4,3,20)、(4,3,20),其余用线性内插法处理,对整体网络不选择任何裁剪处理。最终得到864个节点、1918条连线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有关组织冗余与创新关系的国际研究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节点越大表示被引次数越多,较大的节点代表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文献。从研究的发展脉络来看,该研究领域具有连续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早期的研究以Tan和George为代表,在该阶段学者们并没有专门研究组织冗余对创新的影响,更多的是研究组织冗余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仅在论述中提及了冗余与创新的关系。如:Tan和Peng[4] 以新兴经济体中国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在对文献进行梳理时,发现Nohria和Gulati[5] 曾认为冗余与创新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过多或过少的冗余均不利于企业创新,但相关研究似乎没有引起特別的关注;George[3] 以私营企业为研究对象,认为将组织行为与资源限制结合起来讨论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其没有直接研究组织冗余对创新的影响,但提到冗余放松了内部控制,创造出的资金可以被重新引导至产出不确定的项目,为创新创造了环境。
2. 第二阶段。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把专注点集中于组织冗余对于创新的影响上。Herold等[6] 采用速动比率衡量组织冗余并采用专利的创新指数衡量创新程度,认为倒U型比较适合用来描述两者的关系;Kim等[7] 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发现组织冗余与研发投入具有倒U型关系,这种关系受到所有者结构的影响。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Voss等[8] 的研究可被认为是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文献。图2中最大的节点为Voss于2008年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上发表的The Effects of Slack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Threat on Product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一文,其中中介中心性为0.12,一般认为中介中心性超过0.1,则该节点可认定为关键节点,在知识演进中起关键作用,是该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知识基础。Voss等[8] 以美国非营利性组织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组织冗余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产品创新产生影响,其不仅将组织冗余分类为吸收性冗余和非吸收性冗余,而且将产品创新划分为探索性创新(exploration)和开发性创新(exploitation),揭示了不同性质的冗余对于两种创新的影响,并考虑了环境威胁的影响。该研究的贡献在于:一是强调有必要区分组织冗余的类型,不同性质的冗余对创新存在不同的影响;二是强调创新存在不同的类型;三是强调情境因素的影响。其对后续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参考Voss等[8] 的研究,Bradley等[9] 重点考察了困难情境中组织冗余对于新组织的重要性,发现组织冗余在动态环境中为创新实验提供了灵活性。
(三)国际相关研究的热点
以外文文献的标题、关键词、摘要和被引文献为节点,通过对共引网络进行聚类,利用对数似然率算法(LLR算法)提取主题,能够发现研究领域的热点。对上述共引网络进行聚类,采用LLR算法提取主题,最终形成主题关键词的聚类图谱,如图3所示。
按照不同聚类规模的大小,可以看出国际相关研究热点的演变轨迹。
1. 对组织冗余是否会产生消极影响存在争议。部分学者对组织冗余持消极看法。例如:Love和Nohria[10] 以美国大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当组织面临高度的财务冗余时,主动缩减规模能够有效改善公司的绩效;Pang等[11] 认为,新企业应加强资源管理,减少已吸收冗余,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部分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Mellahi和Wilkinson[12] 以英国公司为例进行研究,发现缩减冗余仅仅对创新产出有暂时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冗余对于创新产出具有积极影响,减少人力冗余对于创新并没有重大影响。
2. 将组织冗余与组织能力联系起来。Greve[13] 认为,组织发展的核心理论问题是组织如何获得新的能力,对组织当前能力的利用往往会减少对新能力的探索,从而导致组织适应性的短期偏见,而冗余搜索对于开发和探索具有不同的影响,原因在于探索蕴含更大的风险和更少的常规化。Wu[14] 将管理层风险视为创新的一个“镜头”,其研究了内部治理对创新的影响,发现两者关系受到企业冗余资源的影响。Danneels[15] 在研究组织的动态能力时,发现冗余对于市场营销和研发二阶能力的关系具有U型滞后效应。Chen和Miller[16] 研究发现,组织的研发模式和研究强度的变化取决于公司的实际情况,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组织冗余。
3. 认为不同水平或不同类型的冗余对创新存在不同影响。Bruneel等[17] 在研究企业如何通过与高校合作来进行创新活动时,发现财务冗余是关键的影响因素,高水平的财务冗余与探索性知识相关,而低水平的财务冗余与开发性知识相关。Zhang和Guan[18] 发现,政府直接补贴在短期内有利于提升绩效,但会降低企业的长期绩效,其中财务冗余缓解了政府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而人力冗余具有相反的调节作用。
4. 采用跨学科的视角进行研究,特别考虑到对环境创新的影响。Acar等[19] 认为,将创意转化为创新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但这个过程受到法规、稀缺资源等的限制。这些限制引起了战略管理、技术和运营管理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学者的兴趣,不同学派之间的解释存在矛盾,因而有必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的观点,解释不同限制如何影响创造力和创新。Arena等[20] 从高阶理论出发,研究CEO傲慢对于绿色创新的影响,发现组织冗余正向调节了两者的关系。Liao和Long[21] 综合高层理论、监管焦点理论和资源基础观,发现组织冗余正向调节了CEO推广重点和环境创新、CEO预防重点和环境创新的关系。
四、國内相关研究的分析与结果
(一)核心关键词
由于CNKI的数据无法进行共被引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关键词反映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利用组织冗余与创新的相关研究关键词绘制贡献图谱,可以发现国内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动态。将采集的中文数据导入Citespace,时间切片Time Slicing选择2003~2019年,网络类型Node Types选择Keyword进行共词分析,网络节点的关联强度Links选择Cosine算法,阈值Thresholds(c,cc,ccv)分别为(2,2,20)、(4,3,20)、(4,3,20),其余用线性内插法处理,对整体网络不选择任何裁剪处理。最终得到286个节点、656条连线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
对图4得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的高频关键词和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组织冗余”“冗余资源”“资源冗余”均为高频和高中心性关键词,说明组织冗余这一概念存在不同形式的表述,因此本研究以“冗余”而非“组织冗余”进行检索具有合理性,能够避免因检索范围过小而忽略相关研究。类似地,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创新有“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研发投资”“产品创新”多种表述方式。从核心关键词来看,“企业绩效”“创新绩效”也是高频和高中心性关键词,说明国内相关研究关注了组织冗余对创新的影响,同时特别注重这种作用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除此以外,相关研究还涉及其他方面,如:关注了未吸收冗余这一种类型的组织冗余;考虑了金融危机的情境因素;考虑了企业家导向、产权性质等公司治理因素;探讨了注意力基础观的理论基础。可以看出,国内相关研究开始往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
(二)关键词聚类
Citespace可将研究范围相似的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内容相似的研究成果。在关键词可视化网络中进行聚类,并利用LLR算法提取标签对聚类进行命名,得到聚类知识图谱,如图5所示。
该聚类知识图谱的Modularity Q值为0.759,一般该值大于0.3时可认为该网络社团结果是显著的,Mean Silhouette为0.7819,该值大于0.7,表明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在图5中,聚类序号较小的知识群组聚类具有较强的节点关联和较大的网络密度。在不同聚类之间具有重叠区域,表明不同知识聚类的研究存在交叉。
从图5中可以看出,不同聚类之间存在较多的交叉。其中:聚类#0、#1的标签分别为冗余资源、组织冗余,表明组织冗余存在不同形式的表述;聚类#2、#5、#7的标签分别为未吸收冗余、沉淀冗余、一般性冗余,表明组织冗余存在不同的分类;从聚类#3可以看出,部分研究采用了DEA(数据包络)方法进行研究;聚类#4、#6则关注技术创新以及创新绩效;聚类#8关注了技能型人才所发挥的作用。梳理以上信息,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研究脉络。
1. 直接将组织冗余视为创新的前因变量。
(1)部分学者将组织冗余视为整体或者进行分类,直接研究组织冗余与创新的关系。孙爱英、苏中锋[22] 对组织冗余的类型进行区分,发现不同性质的冗余与创新的关系存在差异。郭立新、陈传明[23] 建立了组织冗余与技术创新绩效的两阶段非线性模型。钟和平等[24] 发现,人力冗余与技术创新存在倒置N型关系。郭斌、谢企华[25] 认为,要结合组织冗余的类型确定创新方式。关于组织冗余与创新的关系,不仅需要从总体上进行研究,更要根据组织冗余的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其对创新的影响。从现有研究来看,基本都认同组织冗余与创新存在非线性关系。
(2)除直接研究组织冗余对创新的影响外,部分学者在研究中还考虑了其作用机制或情境因素,引入了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如图6所示。
在这些研究中,自变量组织冗余存在沉淀冗余、可用冗余等多种性质。因变量企业创新不仅存在研发投入、研发投资等多种表述,而且存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合作创新等多种形式。从作用机制来看,相关的作用机制仍然较少,存在两种形式的表述:组织搜索和环境扫描。这两个概念具有相似和重叠之处,环境扫描与组织搜索中的跨界搜索十分类似。因此,相关的作用机制可以归纳为,组织冗余对创新存在影响,组织搜索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根据搜索的范围可以将组织搜索划分为本地搜索和跨界搜索(环境扫描)两种形式,根据搜索的对象可以划分为市场搜索和技术搜索。从情境因素来看,可以分为内在情境因素和外在情境因素,内在情境因素包括股权激励、产权性质、企业家导向、技术内部董事、高管薪酬水平、股权集中度、CEO产出型职能经验、组织氛围、预期利益、非官方活动等,外在情境因素包括政治关联、国际化程度、制度环境、环境不确定性等,说明组织冗余对创新的作用受到多种内外情境因素的影响。
2. 将组织冗余视为一种情境因素,认为其在其他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从这类研究来看,组织冗余在创新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组织冗余作为“缓冲剂”,能应对环境的冲击,为创新提供支撑。如:李妹、高山行[26] 发现,已吸收冗余会强化市场不确定性与原始性创新的负向关系,未吸收冗余会强化技术不确定性与原始性创新的正向关系;孙婧、沈志渔[27] 发现,企业冗余较丰富时能够强化外部搜索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罗彪等[28] 发现,管理层对外部环境威胁的感知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战略,不同性质的组织冗余在其中发挥调节效应;李健等[29] 认为,非沉淀性冗余对产品市场竞争与技术创新的倒U型关系具有情境效应;连军等[30] 发现,紧缩和不稳定的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有负面冲击,财务冗余能够克服市场制度缺陷。
(2)组织冗余作为一种内部资源,能够与企业的外部资源配合,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企业的外部资源主要包括与政治相关的资源以及企业所处网络带来的资源。在研究与政治相关的资源对创新的影响时,毕晓方等[31] 认为,政府补贴能够支持创新,财务冗余与政府补贴具有互补作用;娜仁、程文[32] 发现,沉淀性冗余正向调节了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李涛等[33] 发现,税收优惠对研发投资具有倒U型影响,财务冗余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在研究企业所处网络对创新的影响时,学者们发现组织冗余具有情境效应。陈立勇等[34] 发现,不同性质的冗余在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不同;吴俊杰等[35] 发现,组织冗余在企业家社会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严若森等[36] 认为,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影响,组织冗余发挥调节作用。
(3)组织冗余能够为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提供资源支持。公司治理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层因素、股东因素和董事会因素。从管理层因素来看,高管的个人特征会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毕晓方等[37] 认为,高管过度自信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在高水平冗余下更加明显;陈守明、胡媛媛[38] 发现,高管注意力的提高有利于创新战略的实施,组织冗余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贺小刚等[39] 发现,组织冗余正向调节了决策者期望落差与创新的关系;为缓解管理层的委托代理问题,孙秋枫、孙识濛[40] 认为,股票期权激励能够促进研发投资,不同性质的冗余在其中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从股东因素来看,陈志军等[41] 发现,家族涉入对创新存在消极影响,较高水平的人力冗余能够缓解这类消极影响。从董事会因素来看,李玲等[42] 认为,组织冗余对董事会异质性与创新战略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从当前关于组织冗余在公司治理与创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来看,相关研究更多地关注了管理层因素的影响,而对于股东和董事会因素的关注相对较少。
(4)组织冗余在组织行为或特征对创新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部分学者在研究慈善捐赠对创新的影响时提及了组织冗余。张振刚等[43] 发现,组织冗余正向调节了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科技资源获取与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沈弋等[44] 以高科技产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慈善捐赠与研发投入存在挤出效应,在高财务冗余水平下更加明显。部分学者在研究组织学习对创新的影响时考虑了冗余的调节作用。高孟立[45] 在研究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时发现,组织冗余起正向调节作用;黄杜鹃、陈松[46] 发现,失败学习行为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组织冗余和竞争强度在其中发挥了联合调节效应;邢丽微、李卓键[47] 则从忘却学习的角度出发,认为组织冗余在忘却学习和创新之间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除上述组织行为以外,学者们还发现组织冗余在组织创造力、研发组织方式、知识搜寻、资源组拼对创新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
3. 將组织冗余视为中介变量,认为其在其他因素对创新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目前这类研究仍然相对较少。毕晓方等[37] 发现,财务冗余是企业高管过度自信和研发支出的中介变量;刘力刚、董莹[48] 认为,政治关联和组织冗余分别作为企业外部和内部资源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冗余是政治关联和技术创新的中介变量;苏昕、刘昊龙[49] 发现,组织冗余是多元化经营和研发投入强度的中介变量,在相关多元化经营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中存在不同的中介效应。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组织冗余与创新的关系研究已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基于Citespace这一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和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绘制相关知识图谱。
研究发现:第一,国内外组织冗余与创新关系的研究发文数量逐步增加,其中国际研究的发文数量从2005年后开始快速增加,国内相关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2014年以后发文数量也快速增加,且不乏一定数量的文章发表于管理学科权威期刊,说明组织冗余与创新的关系研究正逐渐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第二,组织冗余的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别对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因而有必要对组织冗余的性质进行区分,探讨不同组织冗余对创新的影响;第三,组织冗余对创新存在多种作用,一方面可能是创新的前因变量,另一方面可能在企业内外部因素对创新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第四,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组织冗余与创新关系的一种新趋势,因此综合多种学科和多个理论的观点,辩证地看待组织冗余对创新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二)展望
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关于组织冗余对创新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目前学者们主要以组织理论和代理理论为基础展开探讨,未来可将多种理论结合起来对这些争议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二,相关研究表明,组织冗余可能是创新的前因变量、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未来可进一步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索:组织冗余是创新的诱因还是创新的“润滑剂”或“缓冲垫”,抑或多种作用并存?组织冗余在创新中发挥什么作用?第三,现有研究关注组织冗余对创新的作用大多数限于研发投入,但创新存在多个方面,如“服务创新”“合作创新”等,这些仍然有广阔的研究空间。第四,有关组织冗余对创新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然较少,目前已经发现的作用机制包括环境扫描和组织搜索,是否存在其他作用机制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廖中举,黄超,姚春序.组织资源冗余:概念、测量、成因与作用[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10):49 ~ 59.
[ 2 ] 钟和平.组织冗余与创新的关系研究述评[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4):79 ~ 84.
[ 3 ] George G.. Slack resourc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privately held firm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5(4):661 ~ 676.
[ 4 ] Tan J., Peng M. W.. 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firm performance during economic transitions: Two studies from an emerging economy[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13):1249 ~ 1263.
[ 5 ] Nohria N., Gulati R.. Is slack good or bad for innovation?[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5):1245 ~ 1264.
[ 6 ] Herold D. M., Jayaraman N., Narayanaswamy C. R..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innovation?[ 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06(3):372 ~ 392.
[ 7 ] Kim H., Kim H., Lee P. M..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slack and R&D investments: Evidence from Korean firms[ J].Organization Science,2008(3):404 ~ 418.
[ 8 ] Voss G. B., Sirdeshmukh D., Voss Z. G.. The effects of slack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threat on product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1):147 ~ 164.
[ 9 ] Bradley S. W., Shepherd D. A., Wiklund J.. The importance of slack for new organizations facing 'tough' environments[ J].Journal of Manangement Studies,2011(5):1071 ~ 1097.
[10] Love E. G., Nohria N.. Reducing slack: The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of downsizing by large industrial firms, 1977-93[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12):1087 ~ 1108.
[11] Pang C., Shen H., Li Y.. How organizational slack affects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in China: A contingent perspective[ J].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2011(2):181 ~ 193.
[12] Mellahi K., Wilkinson A.. A study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evel of Slack reduction following downsizing and innovation output[ J].Journal of Manangement Studies,2010(3):483 ~ 508.
[13] Greve H. 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product innovation[ 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7(5):945 ~ 975.
[14] Wu H.. When does internal governance make firms innovative?[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8(2):141 ~ 153.
[15] Danneels E..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of second-order competenc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 (5):519 ~ 543.
[16] Chen W., Miller K. D.. Situ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firms' R&D search intensity[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 (4):368 ~ 381.
[17] Bruneel J., D' Este P., Salter A..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slack on explorative and exploitative knowledge sourcing from universities: Evidence from the UK[ 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16(4):689 ~ 706.
[18] Zhang J. J., Guan J.. The time-varying impacts of government incentives on innovation[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18(10):132 ~ 144.
[19] Acar O. A., Tarakci M., van Knippenberg D..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under constraints: A cross-disciplinary integrative review[ J].Journal of Manangement,2019(1):96 ~ 121.
[20] Arena C., Michelon G., Trojanowski G.. Big egos can be green: A study of CEO hubris and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8(2):316 ~ 336.
[21] Liao Z., Long S.. CEOs' regulatory focus, slack resources and firms'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8(5):981 ~ 990.
[22] 孙爱英,苏中锋.资源冗余对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5):60 ~ 63.
[23] 郭立新,陈传明.组织冗余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52 ~ 60.
[24] 钟和平,张旭梅,方润生.人力资源冗余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4):134 ~ 137.
[25] 郭斌,谢企华.企业资源对企业创新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6):105 ~ 109.
[26] 李妹,高山行.环境不确定性、组织冗余与原始性创新的关系研究[ J].管理评论,2014(1):47 ~ 56.
[27] 孙婧,沈志渔.权变视角下外部搜索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 J].南方经济,2014(9):1 ~ 13.
[28] 罗彪,魏正云,王琼.探索还是开发?关键一刻的抉择——奇瑞创新战略分析[ 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1):57 ~ 70.
[29] 李健,李婷婷,潘镇.组织冗余、产品市场竞争与创新可持续性[ J].中国科技论坛,2016(1):88 ~ 92.
[30] 连军,吴霞,刘星.货币政策、财务冗余与企业R&D投资[ J].贵州社会科学,2018(6):50 ~ 58.
[31] 毕晓方,翟淑萍,姜宝强.政府补贴、财务冗余对高新技术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 J].会计研究,2017(1):46 ~ 52.
[32] 娜仁,程文.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沉淀性冗余与环境不确定性的交互调节作用[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20 ~ 34.
[33] 李涛,刘会,田芮佳等.税收优惠、财务冗余与研发投资——基于门槛效应和Ⅳ-2SLS模型的实证分析[ J].投资研究, 2018(12):4 ~ 16.
[34] 陈立勇,谢芳,曾德明等.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组织冗余对二元式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汽车企业面板数据[ J].软科学,2015(9):9 ~ 13.
[35] 吴俊杰,王节祥,耿新.企业家社会网络总是有助于提升创新绩效吗?[ J].科学学研究,2015(12):1883 ~ 1893.
[36] 严若森,华小丽,钱晶晶.组织冗余及产权性质调节作用下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 J].管理学报,2018(2):217 ~ 229.
[37] 毕晓方,李海英,宋雪如.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财务冗余的中介作用與调节作用[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7):108 ~ 114.
[38] 陈守明,胡媛媛.高管对员工的注意力、冗余资源与企业创新产出[ J].软科学,2016(12):85 ~ 88.
[39] 贺小刚,邓浩,吕斐斐等.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的动态关系——冗余资源与竞争威胁的调节效应分析[ J].管理科学学报,2017(5):13 ~ 34.
[40] 孙秋枫,孙识濛.高管股票期权激励与研发支出研究——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 J].现代经济探讨,2017(7):37 ~ 44.
[41] 陈志军,闵亦杰,蔡地.家族涉入与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与人力资本冗余的调节作用[ J].南方经济,2016(9):61 ~ 76.
[42] 李玲,白昆艳,张巍.董事会异质性、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战略[ J].科技管理研究,2018(2):223 ~ 230.
[43] 张振刚,李云健,李莉.企业慈善捐赠、科技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企业与政府的资源交换视角[ J].南开管理评论, 2016(3):123 ~ 135.
[44] 沈弋,徐光华,钱明.慈善捐赠、研发投入与财务资源的调节作用——基于战略间互动视角[ J].管理评论,2018(2):159 ~ 171.
[45] 高孟立.双元学习与服务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组织冗余与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 J].科技管理研究,2017(14):202 ~ 212.
[46] 黄杜鹃,陈松.探索还是利用:失败学习模式选择与创新绩效[ J].科研管理,2018(S1):236 ~ 244.
[47] 邢丽微,李卓键.组织忘记、组织柔性与原始性创新:组织学习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 J].预测,2017(4):9 ~ 14.
[48] 刘力钢,董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组织冗余和技术创新[ J].广西社会科学,2017(8):79 ~ 82.
[49] 苏昕,刘昊龙.多元化经营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组织冗余的中介作用[ J].科研管理,2018(1):126 ~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