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月2日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举行的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安徽小麦赤霉病预计将全省大发生,需实施预防面积约8000万亩次,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据了解,小麦赤霉病是制约安徽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生物灾害,一旦防控不力,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和品质大幅下降,还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安徽省植保总站组织的专家会商结论和田间调查结果,一致预测今年安徽小麦赤霉病将全省大发生,其中淮北东北部地区偏重发生,全省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面积约3500万亩,需实施预防面积约8000万亩次,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小麦赤霉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梁仁枝介绍说,近年小麦赤霉病在安徽省重发频率高,麦稻(玉米)连作面积大,田间菌源数量逐年积累。当前,各地田间菌源量已满足赤霉病大发生条件,随着气温上升,田间菌源量还将进一步增加。而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上中旬,合肥以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有连阴雨。这一时间段,安徽省小麥普遍进入抽穗扬花期,连阴雨天气适宜赤霉病发生流行。
此外,安徽省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不强,沿淮淮北主产麦区高感品种比例较大,淮北旱茬麦区部分田块播种量大,沿淮及其以南的稻茬麦区因播期偏迟,田间秸秆裸露和大小苗现象较普遍,造成赤霉病流行风险较高。同时,据各地植保站镜检调查,今年赤霉病菌子囊壳发育进程较常年提前约10天,小麦总体生育期提前5-10天,预计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易感病生育期一致,适宜赤霉病菌侵染流行。
为抓住防控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3月13日安徽省全面启动了2020年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对防控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列出了20项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单位,推动工作落实。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可防难治,预防“窗口期”短,技术要求高。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及时印发了《2020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从抓好农业防治、强化化学防治、加强收储管理三个方面,适期用药、药剂选择、器械选择、施药方法四个环节,提出了今年防治的技术措施。
另据了解,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已会同安徽省财政厅从今年第一批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中切块5000万元,专项用于35个小麦主产县(市、区)开展赤霉病防控,明确省级财政1亿元专用粮建设经费可以用于赤霉病防控工作。安徽各地也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强化防控物资保障,截至3月30日,相关市、县两级已统筹赤霉病防控资金1.75亿元。其中,阜阳市、亳州市分别安排资金7382万元和4802万元,用于采购赤霉病防控药剂和统防统治作业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