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者,效也

2020-05-11 06:08李君琳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腊八粥新词深度

李君琳

语文课堂高耗低效,备受指责,笔者认为,如果语文课堂有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那么课堂的魔力将会让学生欲罢不能。基于一线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因语文学习的特殊性,语文深度学习时时处处发生着——

一、 生字新词学习时的引导

笔者曾参加统编本教材培训,听到专家介绍一篇篇课文选文的背景,深切感受到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成为课文实属不易,既要文质兼美,同时又要承载多重任务,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承担生字词的学习。每篇课文,每个生字词的学习,都是编者精心设置的,因此,学习一篇新课文,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教师都要力争“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温儒敏教授说:“把大词变为儿童能理解的词。”我想这里的“大词”应該就是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吧。对于新词意思的理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是查字典,但字典上的解释常常是概念化的,因此,在查到意思后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就需要学生调动已知来内化字典上的解释,这样的内化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加工”“ 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这样的“自我建构”必须经历大脑语言中枢,把眼前词语的意思与脑海中已有的词语对接,在对接中,需激活脑海中沉睡的词语,使其由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实现语言与思维共舞,这样的词语学习就定是深度学习。

薛法根老师在《火烧云》一课中对新词“火烧云”的教学,由词典上的概念到生活中的“晚霞、朝霞”,再回到文本中,落在课文中的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然后比较这样的课文语言与词典上的解释“日落或日出时出现在天边的红霞”。体会同一事物的两种表达方式,感悟语言的秘妙。由一词的理解引发为两种表达方式的辨析,这样丰富、深刻的词语学习不就是深度学习吗?

学者黎加厚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因此,词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读、会认、会写,会简单地组词、造句等运用层面,而要融于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甚至审美鉴赏的渗透,这样的词语教学才会让学生经历学习中的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经验投入,经历学习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二、初读课文时的点拨

语文是母语,汉语言博大精深,加之教材选文以经典文学作品居多,而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这就需要教者教学时要有语言的敏感性。语言学习重在熏陶。一篇课文,文字秘妙常常如星星般散落全文角角落落,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只能确保集中学习典型的重点句段,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初读时的点拨是对散落的珍珠般的语词的关注,更是对学生语言学习的一种引领。谁能说这样的语文学习不是一种深度学习?如统编本六下《匆匆》一课初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叠词、叠句的使用,让学生数一数课文中使用了多少个“了”,体会“了”的表达作用,这样的语味、情味在朱自清的其他文章中也比较明显。来自这一课的语言品味,运用于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用可能会远大于体会《匆匆》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陌生化表达中的感悟

统编本教材选入不少名家名篇,这些课文中往往隐含着特殊的语段,如统编本六下《腊八粥》一文中的首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这个长句子一读就能抓住人心,为什么呢?独特的叙述视角:以“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并以 “初学喊爸爸的”“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写不同年龄,而不同年龄的人,喜欢腊八粥都像孩子一样,中年人、老年人都返老还童了,可见喜欢程度之深。什么样的东西能让老人喜欢得像个孩子一样呢?腊八粥!可见腊八粥之深入人心!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就是创造。下面写了腊八粥的味道,六个字概括“甜甜的腻腻的”,与前面的内容一脉相承。

陌生化的语段,是作者表达丰富情感的需要,也是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智慧呈现。引导学生发现并品味语段中的陌生化表达,我想,这应该是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前后勾连中的比较

笔者曾在苏州大学实验学校的省级立项课题“构建立体化儿童阅读体系”阶段性汇报中执教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教学中,针对文中的瞻瞻的哭,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

1.先默读找到描写瞻瞻哭的句子,再引读。

2.同样写哭,不同事情中,写法不同。你看,小小失意,如花生米掉地下等,他会——生读;失手把泥人打破,他—— ;听故事时,跟姐姐争着要坐在篮子里上天,用哭来表达他的需求;当看到爸爸腋下的长毛,以为爸爸变成黄鼠狼时,他的哭更丰富——

3.重点品味最后的哭。这个哭写得最详细,把“看”与“哭”融为一体,把瞻瞻当时的思考、纠结、失望通过哭表现出来。

优秀的作家在创作作品前,总是先有一次次的观察、发现和思考,因而笔下的事物不仅特点鲜明而且是立体的。教学中可以以点切入,再前后勾连,整合比较,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有发现、有感悟。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会蕴含巧妙的创作方法,而这些方法是创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精心选择的。读的时候,不易一下子发现。因此,教学前,需细读文本,及时捕捉,然后引导学生从前后勾连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笔者认为,深度学习中,不仅有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也要有学习策略方式的习得和运用。

五、优生思维绽放的捕捉

任何学科,有思维的介入,才会有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能,语文学习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人的智商高低天生存在差异,因此,深度学习过程中,当课堂上有三五个思维活跃的优秀学生受启发时,教师的导由此切入,引导其他学生或从另外角度展开想象,或朝着优秀学生的思维方向想进去,再想开去,虽则当时刹那间有短暂的课堂沉默,但这种静思默想时刻恰恰是学生思维呈现出来的状态。接下来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则会是课堂生成的爆发点。这样由少数思维活跃学生的发言引发其他学生思考,共同经历一个思维的过程,情感共鸣,观点共享,有思维介入的学习是深度学习,且是全体学生的深度学习。

但凡有语文深度学习的发生,必将是高效的语文课堂。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及时捕捉语文学习的各种资源,给学生以启发引领,让深度学习时时发生。如在引领学生课外阅读时,笔者常常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摘录。一次,与学生分享摘录的汪曾祺描写鸡冠花的句子:“鸡冠花,花大如扫地笤帚,如此粗野。”学生读过,都说用比喻方法来写花,忽略了“粗野”。在引导学生品味其中韵味时,从“粗野”用法入手,该词常常用来写人,并且是写没有修养的人的举止,鸡冠花开放就像这类没有修养的人肆无忌惮的举止,从而感受到鸡冠花的勃然生机。心中有学生,时常把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学生分享,这是一种爱阅读的熏陶和引领。在这样的熏陶引领中,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在课外阅读中会关注这类词句。长此下去,语文深度学习就会慢慢由课内蔓延至课外,在学生的语文生活中潜滋暗长。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腊八粥新词深度
声音·数字·新词 等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一起喝腊八粥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腊八节
过年啦
学诗偶感
腊八粥等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