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本取向,思趣写作

2020-05-11 06:08汤瑾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言语建构习作

汤瑾

习作教学是老师们痛并困惑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习作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确实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童本取向,思趣写作”立足统编本教材,以儿童的视角,采用儿童喜欢并适合儿童的方式,强调习作过程中情感的高投入、思维的高运转、技巧的高站位,使得习作教学在起步阶段便不架空,不跑偏,不低效,进而让学生走上习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一、审视:习作起步阶段教学误区

纵观目前小学习作起步阶段教学,主要存在三个误区:其一,由于儿童视角的缺失,忽视了儿童写作的主体性,没有引发儿童在习作过程中情感的高度投入。其二,素材的发掘和内容的选取被一些教师作为习作教学的第一要务,而缺乏表达的指导。其三,习作教学还处在“浅表学习”层面,教学实效不明显。一些教师忽视了在习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培育写作智慧。

“童本取向,思趣写作”强调关注儿童情感,启迪写作思维,伴随写作方法指导的习作过程的体验,试图引导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就走上言语生命表达的健康之路。

二、剖析:“童本取向,思趣写作”内涵

笔者提出“童本取向”,是强调将儿童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习作教学的设计及活动的展开应建立在基于儿童发展的方式之上,要着力体现四个要点。首先,凸显教学的对象是儿童。要让儿童在自己所处的生活世界中体验归属感和意义感,建构他们关于自身的认知和认同,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成长。其次,尊重儿童的特质。儿童具有“好问,好玩,好奇”的特质,要呵护其天性,了解并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满足儿童的认知需要和发展需求。其三,选择合适的教学。要尽可能为儿童提供适切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展开教学。其四,促进自主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儿童生命潜能,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促进儿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基于童本取向,“思趣写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落实以下三点:

(一)儿童情感的持续投入

为激发每一颗好奇的心,为实现儿童情感的持续投入及学习的长久坚持,“思趣写作”积极探寻适合儿童个性发展的有意思的习作教学策略,使儿童主动参与环环相扣的写作过程,让儿童的生命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尽情舒展。

在这里,儿童写童话,能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儿童写生活,融入自己,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认知;在这里,源自生命的言语表达的诉求被予以尊重、善待与激发。写作,成为一种生命的本真需求和自然倾诉,“人”的天性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得以释放。人的言语诉求、言语意思、言语才情、言语智慧、言语能力、言语抱负和言语信仰,是从每一个人的鲜活自在的内在生命中生长、绽放出来的花朵。“童本取向,思趣写作”试图让每一个儿童成为自由、自主、自信的言说者,让他们勇敢地发出源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获得情感上的极大满足。

(二)写作思维的持续激发

思维是习作的核心,“童本取向,思趣写作”关注学生思维力的激发和培养,力求让思维伴随写作全程。“思趣写作”更重视教授儿童写作的思维,并充分展现写作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在习作体验中发现、探究、运用,在经历中发现语言的密码,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儿童是写作的主体,更是思维的主导。在习作过程中,儿童真切地存在着,身体和思想共同在场。“思趣写作”是一场身心融入的“头脑风暴”。在一个个学生真实参与的习作现场,教师试图让写作思维的过程可观、可感,引导学生确定写作方向,调整写作路径,通过思维为自己的写作保驾护航,确保自己的内部语言得到有效输出。学生正是在一次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中,获得思维力的提升,实现习作能力的螺旋上升。

(三)表达技巧的持续指导

毋庸置疑,写作能力的提升与阅读、交往、环境、天赋等因素息息相关,但仍需要教师的“教”。“思趣写作”,就是在教师“深耕”下,儿童才能“细作”,产生新的“写”的结果的活动。因此,“思趣写作”要求在习作过程中伴随习作技法的持续指导。

“童本取向,思趣写作”,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自主建构。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只是语言建构的协助者、促进者,学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语言的主动习得者、建构者。学生亲历真实的习作过程,探索、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密码,并与自己原有的语言结构产生联系,进而完成新的语言建构。这一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更是创造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知与思考,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考量其实际的写作水平,在习作过程中,关注学生是怎么感受、学习、思考、发展、成长的,巧妙渗透习作技法的指导,以期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指导学生习得言语智慧,促进学生言语个性和精神创造力的生长。

三、体悟:统编本教材习作编排的新亮点

统编本教材尊重语文教育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体现了语言文字、价值取向与教学取向三者的统一。统编本教材加大了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

统编本教材实行双线并行的单元结构,建构多板块、多层级的习作体系。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有一个习作单元,建立起精读、交流平台、小练笔、习作例文与大习作的联合体。还增加了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的习作单元,改变了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改变了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写话与习作关注了在语境中习得和交际运用,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和交际习惯,强调了以学生的语言交际功能为核心,推进真实性习作教学。

认真研读统编本教材,笔者发现,统编本教材習作突出了三个“指向”,即指向儿童,要求将儿童放在习作教学的中央,激励每一个孩子说童真的话,写童真的事,抒童心的情;指向生活,力求将习作与儿童的生活、成长建立起丰富的联结;指向实践,强调学生在习作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表达,习得言语智慧,实现习作能力的螺旋上升。

猜你喜欢
言语建构习作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建构游戏玩不够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