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串聚合 深度促学

2020-05-11 06:08孟强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字头雷雨读图

孟强

《雷雨》是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入选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雷雨前“黑云压城城欲摧”、雷雨中“大珠小珠落玉盘”、雷雨后“谁持彩练当空舞”等景象。教学中,运用“组串聚合、深度促学”的设计理念,从“读图激趣、习字品词、循声入境、构段谋篇”等角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读图激趣,启思促学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二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形象直观的画面最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也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读图”不失为激趣、启思、导学的“敲门砖”和“铺路石”。

【读图识天气教学片段】

师:大自然是个神奇的魔法师。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阴晴雨雪交替变化。(出示天气图标)你能读懂它们的意思吗?

生:雨、雪、阴、晴。

师:真棒!齐读。

生:雨、雪、阴、晴。

师:接着来,(出示雨的甲骨文图)能看懂这是什么天气吗?

生:阴雨天。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里面的点,好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雨点。

师:说得好。“雨”字已经有3000多岁了,上面代表云,下面是雨点儿,合起来表示雨滴从云中落下来。

师:雨是常见的天气现象,但是不同的雨各有各的脾气。(出示雷雨标识,与“雨”标识形成对比)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有闪电,一个没有闪电。

师:一个温柔,一个暴躁。能给带闪电的起个名字吗?

生:雷雨。

(解读:导入环节,把常见的天气标识聚合起来,形成“雨雪阴晴”天气组串。进而聚焦“雨”,出示甲骨文,进一步识图,渗透汉字文化。最后出示雷雨标识,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留下初步的印象,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识写结合,潜心研习

识字写字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识字,还要重视写字,进而从写对走向写好,在写字的过程中陶冶性情、立德修身,此之谓习字。

【“雷、黑”识写教学片段】

师:“雷”是生字,怎么记住它?

生:上面是雨字头,下面是田。

师:生字表里还有一个上下结构的字,是哪个字?

生:“黑”。

师:都是上下结构,但每一部分的宽窄一样吗?

生:“雷”是上面的雨字头宽,“黑”是下面的四点底宽。

师:雨字头在上部,像宽宽的盖子,这叫“上如盖”。四点底在下面,像宽宽的盘子,这叫“下如盘”。

生:上如盖,下如盘。

师:这两个部首最为集中的笔画是点,分别观察一下,雨字头的点,方向怎么样?

生:方向相同。

师:整齐划一,这是方向相同的点。四点底又怎么样?

生:一个左点三个右点。

师:一点左来三点右,这是方向不同的点。因此,写点的时候要特别留心,尤其要找准落点的方向,“点落准”最要紧。

生:点落准。

师:接着来看中间的竖画,落笔有什么特点,在什么位置?

生:竖中线。

师:“竖压线”很关键。

生:竖压线。

师:连起来读一下。

生:上如盖,下如盘。点落准,竖压线。

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类似的字。(出示:雪、需,点、羔)

(生读)

师:我们在写字时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运用。我们重点来写课文中的 “雷”和“黑”。

(解读:“雷”是课题中的首字,也是本课的生字。教学中,与相同结构的“黑”组合起来进行比较,凝练出“上如盖,下如盘。点落准,竖压线”12字歌诀。接着,举一反三地引出“雪、需,点、羔”等具有类似特点的字,最后,回归“雷、黑”的书写,在范写、练写和反馈指导中不断强化和改进。)

三、循声入境,会文解意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此语道出了披文入境、潜心会文的重要性。入境的方式不尽相同,可以举象入境,也可以循声入境,应当因文而异,不一而足。

【雷雨中教学片段】

师:默读第3~6自然段,把写雨的句子画下来。

生:“哗,哗,哗,雨下起來了。”“雨越下越大。”“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这3句话,完整地展现了雷雨中的景象。哪句话写得最生动?为什么?

生:第一句,象声词写得很生动。

师:再来看这个句子,(出示:滴答,滴答,雨下起来了)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都是写下雨,都有象声词。

师:“哗,哗,哗”与“滴答,滴答”听起来感觉一样吗?

生:哗,声音响,雨下得大。滴答,小雨滴,下得慢。

师:说得好。“哗,哗,哗”说明这场雨来得快,下得急,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

师:哗,仿佛把一盆水全部倒了出去,加上动作,再读。

(生读)

师:有力度,有气势,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滴答,滴答”用在哪里合适呢?能不能从后两句中给它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生: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滴答,滴答……

师:越来越小,两个滴答应该有所变化。再读。

(生读)

师:“滴答,滴答”为什么不能用在第二

句呢?

生:第二句是“越下越大”,不合适。

师:大到什么程度呢?

生:“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能把这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

师:树哇,房子啊,可以读得慢一点,读出聚精会神仔细辨认的感觉。

(生再读)

师:如果窗外是这样的场景,(出示雨中马路图)这句话又该怎么说?

生:往窗外望去,馬路啊,车辆啊,行人啊,都看不清了。

(解读:把写雨的三句话聚合起来,抓象声词“哗,哗,哗”,再引入“滴答,滴答”与之比较,感受表达效果的差异,读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跳转到“越下越大”,联系下文读出模模糊糊的感觉,再变换场景,进行仿说练习,实现读写结合的目的。)

四、构段谋篇,以鱼得渔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感受遣词用字的妙处,也可以习得布局谋篇的门道。以教材为例子,将学习的空间拓展到广阔的语用天地中,才能实现以鱼得渔的目的。

【空间布局教学片段】

师:再来看雷雨后的景象,(出示带有“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等词语的语句)换个角度来思考,它们所处的位置一样吗?

生:“太阳、彩虹”在天上,“蝉、蜘蛛”在树上,“池塘、青蛙”在地上。

师:说得好,一下子看出了门道。从天上到树上,再到地上,叫作“从上写到下,语句要听话”。

(生读)

师:欣赏一幅美丽的图景,(出示秋日原野图)图中的景象都认识吗?齐读。

生:蓝天、白云、稻田、池塘。

师:这里有一篇没有完成的短文。(出示:高高的           上飘着朵朵          。蓝天下是黄澄澄的           ,像铺了一地金子。稻田边上有一个          ,水面平得像一面镜子。)能不能用上图中的词语,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生填写后朗读)

师:这就叫活学活用,齐读。

(解读:以雷雨后的空间布局为例,凝练出“从上写到下,语句要听话”歌诀。然后引入秋日原野图,引导学生看图学词,进而运用“从上到下”的方法,补充短文。在学用结合、适时迁移中,落实语用,习得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字头雷雨读图
僧院雷雨(一)
《雷雨》中的“雨声”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羊字头》教学设计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