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习作学习创造“新奇感”

2020-05-11 06:08吴勇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奇例文习作

习作学习较之其他学习活动,所依赖的环境复杂,所借助的条件繁多,其难度不言而喻。将学生引入习作教学,兴味盎然地进入习作活动,借助习作学习不断“变构”和“完善”他们的言语结构,“新奇”是镶嵌在其中的最为关键、最为醒目的要素。对于刚刚开始习作的学生,“新奇”的习作内容,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习作饶有情趣,从而产生用文字表达的欲望;“新奇”的习作活动,让学生裹挟其中,充分体验到习作教学是有魅力的,期盼下一次习作活动的来临;“新奇”的话语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知识的支撑力量,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本结构的探秘中。统编本习作教材在不同的层面和角度,给学生展示了习作学习的“新奇”之感,为每位学生延展开一条条通往书面表达的奇妙之旅。

一、遭遇“新奇”的生活世界

习作教学写什么,对学生来说很重要。新鲜奇特的习作内容,最能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产生先天性的好感,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作为习作内容,何谓“新鲜奇特”?在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适合儿童天性的游戏与活动,并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二是学生从未见过、从未做过、从未想过或者曾经想过却不敢尝试的事情;三是在生活中常见,但学生熟视无睹,很少留心观察,很少有细微发现。纵观编入统编本教材的习作内容,大多符合这三层要义。

符合学生游戏本性的习作内容有:三年级上册习作1《猜猜他是谁》——“我们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吧!”由游戏竞猜引入,习作华丽转身为“谜面”创作,习作学习由此而充满悬念。三年级上册习作8《那次玩得真高兴》——“你平时喜欢玩什么?哪次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一个“玩”字已经深深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浮想联翩,欲罢不能。四年级上册习作2《小小“动物园”》——“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呢?”将自己的亲人当作动物写,这样的习作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娱乐天性,并产生“将娱乐进行到底”的冲动。五年级上册习作2《“漫画”老师》——“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独特”和“夸张”给学生提供了一把“放大镜”,引导他们转换一种视角观察熟悉的老师,发现老师的独特与唯一。六年級上册习作7《我的拿手好戏》——“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学生人人都有“好戏”,个个喜欢“演戏”,这样的习作内容和素材,与童年的文化和哲学一脉相承,可以让学生对此“一见钟情”。

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体验的习作内容有:三年级上册习作7《我有一个想法》——“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一直是家长和老师向他们表达想法,而这一次习作,却是让他们向家长、老师或者其他人表达想法,有些乾坤倒转。四年级上册习作4《我和         过一天》——“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一个个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意味着幸福时刻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引领他们走向神奇的童话世界。五年级上册习作4《二十年后的家乡》——“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时空穿越”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想不到竟然在习作课上发生了,这无异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六年级上册习作1《变形记》——“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呢?”“我会变”,是童年时期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今天的习作课让学生梦想成真,去体验大千世界中另一种生命的存在,机遇和挑战可谓并存。这样的习作素材,让学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让学生摆脱身体的局限,打破生活的界限,借助习作,打开生命世界里另一扇大门,去探索和感受生命的另一种样态。

让学生获得崭新发现与感受的习作内容有:三年级上册习作5《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一定有了新发现。”教材引导学生借助耳朵听、鼻子闻、手摸、嘴尝的方式,从而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新的发现。四年级上册习作8《我的心儿怦怦跳》——“参加百米比赛、登上领奖台、参加班干部竞选、一个人走夜路……你有过上面的经历吗?……选一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写下来……”心动时刻,转瞬即逝,由于习作催化,使之放慢放大,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官回味和驻足体验。五年级上册习作7

《 ______ 即景》——“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大自然对学生而言,大多情况下属于信马由缰式的“走马观花”,而此篇练习则是让学生停下脚步,聚拢目光,在时空转换的动态景物中产生前所未有的美感。六年级上册习作3

《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促动学生从生活的“前行者”,变身为生活的“沉浸者”“体验者”“思考者”,更重要的是生活意义的“发现者”,发现信念背后的价值与行动之中的美好。这样的习作内容,就是引领学生在习作中练就“慢慢走,欣赏啊”的生活姿态,让目光变得更专注,让思维变得更多元,让内心变得更丰富。

统编本习作教材,就是尊重儿童文化,浸入生活场景,转换观察视角,引领学生不断与“新奇”相遇,以此引领他们用习作的方式来关注生活世界,勾画未来世界,美化精神世界。

二、设计“新奇”的习作活动

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丰富的习作实践中逐步练就的。对于一堂习作课,如果没有具体的习作学习活动,习作知识就会处在僵硬而割裂的状态,习作教学就会演化成习作知识的传授过程,学生的习作学习过程就自然沦为习作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西南大学的魏小娜博士认为,“活动的过程就是写作的过程”,习作活动的基本表现形态就是 “写作实践探究和研讨反思的过程”。因此,设计“新奇”的习作活动,是推动和支撑学生习作学习真正发生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譬如三年级上册习作8《那次玩得真高兴》,有位教师设计了“脑内小电影”的习作活动:

1.接下来,到了最重要的时刻,我要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习作秘籍:写之前先要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面放一场小电影。

2.比如老师刚刚也偷偷放了一部小电影,想的是我们全家一起去青岛海边玩的事情。我闭上眼睛,看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全家出发去青岛的场景;第二个镜头是当天下午我们看到大海;第三个镜头是我们换好泳装,去玩水了;第四个镜头是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回酒店。(如图)

3.孩子们,这就是放电影!下面大家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放放小电影,将玩的一个一个镜头用关键的词语记录下来。

4.记录下来了吗?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小电影?

5.想一想,在老师的小电影中,哪个镜头让你感觉“最快乐”?

6.是呀,这个镜头,老师在写的时候都忍不住笑出声来。想不想看一看?(出示例文)

近了!更近了!从不远处涌来一个浪头,我们全家手牵手,站在水中。“三、二、一,跳!”大家跟着我的节奏跳跃出水面,不巧,浪头正好扑打在我的膝(xī)盖上, “哎哟”一声,“扑通”一下,一屁股坐进了水里。我手舞足蹈,好不容易从海水里爬起来,可脸上、手上、衣服上沾满了泥沙。“哈哈哈!”“嘻嘻嘻!”“呵呵呵!”我们的笑声,在海滩上久久回荡。

7.来点评一下,这段文字中,哪里让你有看电影的感觉?

(1)有了这些鲜明的动作,这部小电影就活了,就动了,就有画面感了!(板书:动作生画)

(2)有了这些拟声词和话语,这部小电影就有了感情,有了趣味.(板书:声音助情)

(3)有了连贯的动作和快乐的声音,我相信读者都能知道你是怎么玩的,也能完全感受到你的快乐了。读这样的文字,就好像把读者拽进了你的电影院,跟你一起看电影了呢!

8.接下来就轮到你们写啦。为了让大家的文字有“镜头感”,务必在写的时候做到:(1)选择玩得最高兴的那个“镜头”,在脑海里放一遍“电影”,然后写下来;(2)要用不同的“动词”展示玩的过程,要写出玩得快乐的“声音”,这样文字就会让读者有“看电影”的感觉;(3)写作时间8分钟。

“脑内小电影”就是一次典型的习作活动,纵观这次习作活动,我们发现,它为本次习作教学承载着如下功能:

一是梳理习作素材。“小电影”是有镜头的,教师身先士卒,以“放电影”的方式为自己的“那次玩得真高兴”梳理出几个重要的镜头,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也仿照教师的样子,为自己的小电影进行“镜头”拆分。这在习作教学中,叫“列提纲”。但教师成功地将“列提纲”隐藏在“拍电影”的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习作学习。

二是凸显指導重点。“电影”是由一个个镜头构成的。作为观众,一定对其中的某个“镜头”特别期待,这既是他们的内在需求,又是习作指导的要领。在此习作活动中,教师提出:“想一想,在老师的小电影中,哪个镜头让你感觉最快乐?”一下子,将习作指导聚焦了。“最快乐”是习作的重点内容,也是习作的难点内容,以满足学生需求的方式凸显习作训练点,让教学推进自然生发,水到渠成。

三是展示指导过程。将指导过程放置在“电影镜头”欣赏中,通过在例文片段中寻找“看电影”的感觉,让学生发现:动作描写可以让“电影”有画面感,声音描摹可以让电影有情感、有趣味,动作和声音让“电影”洋溢着满满的快乐。这既是“电影”观赏,又是活泼泼的、深入人心的习作指导,给学生带来真正的习作学习和习作训练。

一堂习作课,离不开鲜活生动的习作活动。国外母语习作教材,总是将习作知识和策略潜藏在“新奇”的习作活动中,习作活动成为习作教材的主体形式。较之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统编本教材在习作活动设计上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五年级下册习作6《神奇的探险之旅》就是一篇用“习作活动”来指导学生习作的教材文本,像这样“新奇”的活动文本在统编本教材中还有不少。不难发现,呈现“习作活动”习作教材,会大大降低教师教学设计的难度,激发学生习作学习的动力,促进教师习作教学的质效。

三、发掘“新奇”的话语方式

在统编本教材中,与“习作”关联最紧密的板块就是“习作例文”。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例文中,都隐含着独特的言语密码,以此“优化”和“改善”学生的言语结构。学生爱上一篇习作,常常是因为一篇表达独特的习作例文。在统编本教材中,除了习作单元外,少有习作例文。在这些屈指可数的“习作例文”中,就潜藏着不少让学生“耳目一新”的独特语段。

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

我知道“王子”想去那儿干什么,它喜欢同火车赛跑。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这个语段是孩子眼中的“我家的小狗”,就凭“跟火车赛跑”的选材,足以体现“我家的小狗”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就足以吸引所有学生的眼球。这段文字在言语表达上,没有通常所见的“细节”——如何赛的,而是将“赛”的过程一带而过,这是为什么?因为作者的脚步根本跟不上一条奔跑的狗,对于狗在奔跑时刻的细节自然无从观察。所以,作者只写自己听到的——“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只写自己想到的——“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这样的独特表达,其实是在引导学生,单元要素中的“仔细观察”不是放大自己的感官体验,而是客观记录自己的见闻。这看似“独特”的背后其实就是“真实”。

又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

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比如他的家务计划规定,每天定时开关气窗,他就照章办事,到了关气窗的时间,哪怕外面打雷下雨,雨水打湿了窗帘,打湿了写字台上他正在拟订的计划,他也是先关气窗后关门窗;又如按照他的计划,全家人九点休息,时钟敲过九下,爸爸便大声宣布:“今天各项计划都已胜利完成,最后一项计划开始——睡觉!”

这段例文是围绕中心意思“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写的。借助事例来将中心意思写具体,这个“招数”并不新鲜,而这个语段的“新奇”之处在于所举的例子很“独特”,“独特”到极端和反常——打雷下雨天,不顾窗帘、写字台被打湿,竟然“按计划”先关气窗;就连晚上正常的睡觉也纳入到“计划”之中。在正常的情况下执行计划,这很寻常;在特殊和极端的情况下也严格执行“计划”,这很反常。用“反常”的事例来证明爸爸是个“计划狂”,就是“新奇”。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反常”可以创造言语结构的“新奇”,可以给学生言语带来“别样”的精彩,可以给读者带来“异样”的快感。

习作例文里的“新奇”隐含着独特的习作支架和言语策略,只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新奇”,感受其中的“新奇”,才能将这种“新奇”延续到他们的言语表达中,以此来推动学生言语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从而带动表达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郝 波

专栏作者:吴勇

“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晓庄学院外聘教授,获评“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现任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是《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的编委。主持的“童化作文”研究课题获江苏省首届教育科学“精品课题奖”。近年来,先后出版《吴勇教故事——小学故事性写作教学探索》《吴勇讲语用——小学功能性写作教学探索》《吴勇话知识——小学精准性写作探索》《吴勇用教材——小学教材类写作教学探索》《吴勇在训练——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训练学》等九部专著,“童化作文实践研究”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

猜你喜欢
新奇例文习作
新奇的包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新奇博物馆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