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荣
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小学位于新基村荫榄,这里民风淳朴,文风鼎盛,是“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足球、篮球、龙舟、象棋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文化底蕴丰厚。粤剧界著名文武生靓少华、著名物理学家莫党、国家健将级水球五连冠钟浩田、国家游泳队队员曹汉民等是当地靓丽的文化名片。基于“厚德、励志,勤勉、务实”的民风,丰富学校“厚德博学,励志笃行”校训的内涵。本着“经商诚为本,做人情为先”“情生万物,节俭为本”原则,奠定“情智教育”理念的人文底蕴。多年来,我们践行“情智教育”理念,学校教育教学成绩蜚然:2016年被评为“东莞市最美校园”;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校”;2019年成为“东莞市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先后荣获全国艺术特长生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健康示范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一、“情智共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情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前瞻定位,以情育人,情智共育,是培养适应中国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始终心怀饱满的教育情怀,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身为表率,引领师生以德为本,推崇道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注重情智并育。
遵循“古梅焕新,润泽生命,擎托未来”的教育宗旨,我们提出“情智共育,和谐发展”的情智教育,是面向未来时代、百年树人的教育要求,为教育者的角色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一是以情育人,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全面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守护学生的理想,关注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二是智慧教育,教师动用积极的情感和灵动的智慧作用于学生,让学生的情感与智慧和谐共生。
情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控制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注重探究实践,培养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古梅一小开发的第二课堂选修课程,内容丰富,多元情智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引导学生培养个性、让学生自主发展。
1.“情智共育”管理模式
作为校长,要以饱满的教育情怀,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育教育情怀,在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的情感关怀。在制度的制定上,以人为本,实行人本管理,着力打造凝聚人心的情智管理文化刻不容缓,文化引领才是长远的、具有真正动力的源泉。在绩效考核中实施积分评价改革,制定《学校章程》《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实现依法治校。实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营造每位教师都是学校主人的家庭氛围,强化责任感、成就感。
倡导“把容易的事做精,把手上的事做细,把精细做成规范,把规范形成制度”的管理理念。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依法治校。
2.“情智共育”高效课堂
在各学科教学中,追求高效有效,减少低效无效负效,努力实现当下分数和未来素质的统一,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群体和个体发展的统一,全力构建信息化小组合作教学的“生本情智”课堂。努力构筑理想高效课堂,落实“生本情智”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上好每堂课”为指导思想,以“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热爱学习的孩子”为基本价值观,以实施与完善“生本情智课堂”教学范式为研究路径,朝着理想课堂倡导的知识、生活与生命深刻共鸣的境界努力。
各年级各学科落实并逐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做到学以致用。在专业教师紧缺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托管模式积极开展430课后服务,以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评价模式,引进七彩评价,丰富学生的成长记录、改变评价机制。
3.“情智共育”教师成长模式
“三级三型“打造情智教师发展梯队。三级:名师级、特色级、成长级。三型:研究型、合作型、潜力型。通过“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特色成长”,促进教师梯队发展,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学校采取“请进名师——校际交流——推荐培训——论坛研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分层分批的校本培训。
4.开展“情智共育”活动
开展“情智共育”活动,通过举办经典诵读节,强身体育节、科技发明节、“ABC”英语节、快乐劳动节、欢乐音乐节、感恩孝爱节、整洁作业节、自选课程节、文明礼仪节等十大文化节,给每个学生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让学生情智双收。
二、“情智共育、和谐发展”的核心内涵
通过省级课题“情智共生教育”的实验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构建了“智慧筑高,情真致远;情智共育,和谐发展”的情智教育。注重教师的情感关怀,打造凝聚人心的情智教育体系,构建情智校园文化,真正实现了文化引领,主动发展。
以“情智共育,和谐发展”为核心内涵,培养“情智学生”——学生具有美好的心灵,智慧的头脑,灵活的办事能力,强健的体魄;构建“情智校园”——情商、智商并育,师生、家长互动的情智乐园。
构建以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空间文化、团队文化为主线的校园文化。
三、“情智共育、和谐发展”的“情智课程”
1.“情智课程”结构
三个层次:以培养创新、探究、实践能力为取向的研究课程,其表现形式有学科探究性学习、文化专题研究、科技创新、小课题研究、科学实验等;以加强课程的广度与深度为取向的拓展课程,其形式为学科思维训练、综合实践、学科专题学习以及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和智能发展选修课程等;以完成双基任务为取向的基础课程,包括常规的语数英艺术体育等。
三种状态:即以书斋式静态学习为特征的圈养式课程;以活动感知、生活体验、实践感悟为特征的游牧式课程;以学生自主建构课程意义为特征的自传式课程。
六大模块:即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拓展与研究课程(经典诵读、现代美文、英语主题阅读、数学思维美、科技创新等)、活动课程(校园节日庆典、社团课程、社会体验与综合实践课程)、空间课程(五大学园、十大教育场)、个性化课程(立足大面积提高质量的智能选修课程与立足培养精英人才的第二课堂课程)、家庭课程(家庭成员互动项目:亲子共读、小义工、小主人活动等)。
2.“情智教育”特色课程
构建“1+1”模式的个性化课程,丰富学生课程新体验,即“教师+家长”共进课堂,“课堂+课外活动”的教育渠道,“必修+选修”的双重课程。
以必修课程为主渠道,依托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抓好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拓展课程以阅读课程为主线,围绕经典诵读、现代美文、心育校本课程、英语主题阅读、数学思维美;活动课程在校园节日庆典、开学散学典礼上渗透,社团课程、社会体验与研学实践课程,和空间课程在情智校园——五大学园、十大教育场开展。选修课程突出个性化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情智足球——抗衡人生、育体课程 情智艺术——充实人生、育心课程,情智射击——坚定人生、育心课程,情智科技——创新人生益智课程,家庭课程以公民素养课程:小义工、小主人等为主,亲子共读:情智阅读课程。
3.特色课程实施路径
(1)制定特长生培养机制。建设特长生库,建立不同层次特长生梯队;为每一类的特色学生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如果学校专业指导老师不足,外聘校外业余老师指导;定时定地点进行训练;定期举行校级特色项目各类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类比赛,锻炼学生各项能力。
(2)鼓励教师通过专项培训、组建创研微群、课题研究的方式,以校本教材研发、教学改革、整合资源平台为抓手,探索专项校本课程的开发。
(3)探索建立具有跨学科学习、研学体验为特征的“情智教育校本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适切的学习支持,在教育层面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开展情智活动,开发了情智阅读、葫芦丝、足球、科技、书法、射击等特色课程,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5年获市体育技能大赛一等奖;2016—2017年获百花奖艺术展演金奖与特金奖;2017年获东莞市汉字听写大赛一等奖第一名;2018年校园歌曲大赛广东省决赛二等奖;葫芦丝节目《月光下的凤尾竹》在广东电视台教育频道2019年春晚節目播出;射击连续几年获多项冠军;足球队(女足)连续几年获东莞市冠军,2018年获省长杯U11(竞技组)冠军。
四、“情智共育,和谐发展”的“情智校园”
构建“智慧筑高,情真致远;情智共育,和谐发展”的情智校园,实现文化引领。注重教师的情感关怀,打造了凝聚人心的情智校园文化,真正实现了文化引领,主动发展。在顶层设计,体现了情智教育理念,形成了《学校章程》《规章制度汇编》《“情智教育”品牌学校培育方案》《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等,建设了情智共育主题园——孔园,打造一楼的书香文化园、植物园等。
创设优美的物态文化,提升学校硬实力,加大硬件设施的改造力度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促进师生情智素养,形成情智文化场。使学校成为情商、智商并育,师生、家长互动的情智乐园。
通过情智教育校本教材《情智阅读》《安全教育读本》的开发与使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大量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了情智共育。
落实“生本情智”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追求高效、有效,努力实现当下分数和未来素质的统一,在开启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由2014年前的倒数第一,上升到连续3年全镇综合平均分第一名。得到了南城七小校长、中堂三小、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胡改咏的好评。结对帮扶松山湖小学、麻涌镇第二小学、麻涌镇新港学校,聘请徐立峰等专家指导,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观交流学习。情智文化构建经验在全镇中小学交流2次,重庆市龙门浩小学交流学习1次,东莞市市市内小学交流学习3次,江西省玉山县中小学校长来校交流学习品牌建设经验多次。
绿水青山春常在,美丽古梅景色新。沐浴新时代的春风,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小学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孩子”为培养目标,不断开拓进取,极力打造“情智共育、和谐发展”情智教育品牌。让每个孩子在古梅一小这个精神家园共享快乐童年,共创幸福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