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爱才有教育,爱为师德之魂。教师应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树立良好的形象,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引导学生不断提升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从而获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关键词:关爱;师德;师魂;公正;道德素养;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1.6;G4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0-0032-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有爱才有教育,爱为师德之魂。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引导学生不断提升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皆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师生相互依存,彼此构成发展共同体。要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就必须平等对待各种类型的学生,用爱心去欣赏所有的学生,包括学业和品行优劣不一的学生。真正关爱学生的教师不会整天埋怨学生,他们乐于和不同类型的学生打交道,并从中体验到作为教师所独有的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笔者所教的一名学生很聪慧,但有点傲气和懒惰,笔者多次与她聊天,给她讲理想与目标,讲名人成长经历,讲励志名言。特别是讲述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她听后深受启发,慢慢地变了,变得谦虚、勤奋,更专注于学习。期末考试,她独占鳌头。
二、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
学生在求学期间,基本上是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每天的活动除了听课之外就是做作业,学生往往希望有一些新奇的东西点缀其间,以缓解长期苦读的烦闷。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宽容理解”是一副灵丹妙药,它是心与心相互贴近、相互交融的催化剂。作为班主任,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成长环境,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于是,笔者就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做文章,如实行班长负责制和小组长负责制,让大家参与管理,做到齐抓共管。这样不但提高学生自控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此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好书大家看”“好歌大家唱”“追星大家谈”“才艺大家演”“开心加油站”“个性空间站”“新闻发布会”“知识抢答赛”等。这些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是面对心灵的事业,教师的工作无法绕开学生的心灵。笔者经常深入到学生群体中,穿梭在孩子们中间,与优生畅谈理想,鼓励他们勇攀高峰,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勉励他们上进。事实上,毕业之后经常和教师来往的以学困生居多。这些学困生在学业上有时难以达到教师的期望,但能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并不在意教师对他们曾经的严厉。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生对老师总会或多或少存有畏惧心理,师生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如何填平这道鸿沟呢?那就要用真情感动学生。真心实意是打动人心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这样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高尔基所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的关爱可以使学生由灰心变为振奋,由怯懦变为勇敢,可以获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所以,教师的真正力量并非源于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而是源于对学生的真情。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心理的关怀者、心智的开启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当然,教师关爱学生并不意味着不能对学生严格,但必须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效。做到严与爱有机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许多教师为笔者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如有的教师带生病的学生回自己家照顾,有的教师经常给贫困学生衣物,他们都在学生身上倾注了爱心,但他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不放过一点错误,及时进行教育,以促其不断進步,这才是善爱。此外,在“以严导行”方面,笔者更注重“以章育人”。教师如果只用单一说教去教育学生,很难做到“长治久安”,必须通过建立科学的班规和制度去强化管理。在每个学期开始时,笔者就制订或完善公正、公平、科学严密的班级制度,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方案既能够发扬民主,又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优点和弱点。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每个集体都要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作为集体的一员,每个人都有义务去遵守制度,冲动所受到的惩罚并非来自老师,而是来自制度。平等、民主、尊重、信任会使教师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四、树立良好的形象,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当成为所有学生的学习榜样,教师要始终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用真诚的笑容感染学生,用真挚的语言打动学生。教师要言出必行,表里如一,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教学中,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严密的推理、灵活的教法,能使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在管理上,良好的品德修养、一视同仁的态度、雷厉风行的作风,能使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在生活中,要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慢慢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情实意,渐渐赢得学生的信任。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之后,学生有什么烦恼事或困难都会悄悄地告诉老师,团结在老师的周围。师生“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就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的笑容、良言和对学生的欣赏眼神,都能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关爱所有学生,才能最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综上所述,爱是教育的前提,是师德之魂。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奉献于教育事业。以爱为师德之魂,教育这片热土的天空一定晴空万里。以爱为师德之魂,就能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彭茜.教育性教学交往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批准号:2017YQJK22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浩(1977-),男,广东廉江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德育、化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