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英译研究现状

2020-05-11 06:13彭南丰黄春莲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国内外三字经研究现状

彭南丰 黄春莲

【摘要】《三字经》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自晚清起就被奉为典籍翻译的经典主题。通过理顺《三字经》在国内外的英译研究现状,为其英译研究理顺一条路线,并提供了一定的新的研究切入点,笔者以此为基础,对《三字经》的英译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三字经》;国内外;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彭南丰(1980-),汉族,湖南邵阳人,长沙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教学和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黄春莲(1981-),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

【基金项目】1.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一般项目课题“文学媒介生产论视阈下《英韵三字经》的传播研究”(编号:17C0186)的部分研究成果。2.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编号:湘教通[2017]452号-523号)的部分研究成果。3.2015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课题“《英韵三字经》之‘三词格偶韵体翻译策略研究”(编号:15YBA105)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引言

“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主要目标中指出在以有效保护为前提下,应全面加强文化遗产工作,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争取在“十三五”末,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其中,在2019-2020年进入实现“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主要目标的攻坚阶段。《三字经》,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早期传教士向异国介绍中华文化的首选典籍。《三字经》不仅具有流畅的韵律,简洁的结构,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层次美学价值的经典蒙学之作。因此,探讨《三字经》国内外英译研究现状,为其英译研究理顺一条路线,找到其英译研究的新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对实践“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主要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三字经》国外英译研究现状

《三字经》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之后又经历了清人贺兴思和辛亥革命后学者章炳麟的删改和续写。在国外,自晚清起,就有许多西方传教士以及汉学家将《三字经》推广至英语世界,其英译先后有Robert Morrison(1782-1834),E.C.Bridgman(1801-1861),E.J.Eitel(1838-1908)和Herbert A ? Giles(1845-1935)的英译本,其中以英国汉学家Herbert A ? Giles(1845-1935)于1900年撰写的重译本San Tzu Ching: Elementary Chinese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然而,国外《三字经》发,因此,目前国外暂时并没有相关论著明确地阐述学者在《三字经》英译研究方面的相关成果,此项研究在国外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

三、《三字经》国内英译研究现状

在国内,《三字经》的英译研究始于1995年《南宁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发表的《推荐梁译<新三字经>英文本》。2016-2018年为《三字经》英译研究的活跃期。2007 年前发表的论文多为报刊评论,以国内外译本的介绍为主,没有涉及理论或对译本的评价。2007年起,学者们对于《三字经》英译作品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

1.由相关学科(如美学、语言学、阐释学、伦理学、诗学)的理论观点切入,评析翻译作品及现象。其中,讨论最为热烈的是从美学角度出发,以具体译作为例,考察不同译者对原作美学价值的传达效果。从翻译美学和“三美”论角度出发对《三字经》英译作品进行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英韵三字经》的问世为分界线。2014年之前的学者(如王玉、夏睿、李春芳、翟娜等)不约而同地认为王宝童的英译本在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美学的体现上,在“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上较其他译本更为出色。如王玉(2011)认为:翟理斯和孟凡君的译本在音美和形美方面略有不足,而马礼逊的译本在“三美”的体现上均不十分充分,最符合“三美”标准的是王宝童的英译本。2014年之后的学者(如黄思杨、李金明、黄小艳、李彬等)认为在传达原著美学价值的效果时,赵彦春教授的英译本《英韵三字经》是在“音、形、义”三方面完美复原原著的最佳译作。

2.对翻译过程中要素的研究,如译者主体性、翻译策略、译作的接受等。其中,讨论译者选择何种具体翻译策略的论文居多。研究者们(如曹静、张建秀、邓燏、万垚等)通过具体的譯例对比进行分析,普遍认为译者倾向于主要采用某一策略和辅以其他策略的翻译方法,并对汉语典籍英译的策略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曹静(2012)结合奈达的对等理论、文化理论等对三个译本展开对比分析,认为三位译者(马礼逊、翟理斯、Julien)的译本均有所长但也有所失,提出对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习俗或历史事件宜采用异化策略以保持“原汁原味”,并辅以拼音和注释的方式以兼顾读者的接受。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如张建秀(2013)认为,翟理斯多采用归化策略,通过对字的解析和阐释以及附注翻译策略等,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此外,邓燏(2016)提出王宝童译本对情感地充分表达成功抓住了目标读者的心理,实现了译本的接受。万垚(2018)提出在保留原文韵式的基础上,赵彦春教授的英译本《英韵三字经》通过采用“三词格偶韵体”翻译方法,完美复原了原著的文本特色。

四、《三字经》英译研究的几点建议

除此之外,在国内,截至目前,主要有两位学者(罗迪江,李月霞)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三字经》进行了相关英译研究。罗迪江(2018)在《民族翻译》发表的《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诗歌翻译的形式之思——以<英韵三字经>为例》中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英韵三字经》为例,探讨了诗歌翻译的形式之思。李月霞(2019)在其硕士论文《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三字经>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中从生态翻译学出发,运用对比分析和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并评价了两个英译本。这虽为《三字经》的英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然而,两位学者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三字经》的相关研究只是局限在对其“形”的探讨,或只是从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中探讨谁更胜一筹。同时,截至2019年10月,有关《三字经》的英译研究只是主要集中在从不同理论角度评价《三字经》的英译实践或讨论译者选择何种具体的翻译策略,国内外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对《英韵三字经》中所采用的独创的翻译方法“三词格偶韵体”如何成功实现原著“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转换,从而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翻译系统的研究目前还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者对《三字经》的英译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在《三字经》英译研究的传播方面,学者可尝试:1.出版译著并制作音像产品,即结合“故事插入法”,将2014年9月学者柳川艳主编的《云阅读 彩虹童梦馆·三字经》以8句为单元,将42个涵盖思想、教育、学习以及历史文化等故事如“浪子回头金不换”“孟母教子”等转译成英文,出版译著并制成音像产品。2.拍摄微动漫电影及录制短片:参照美国NBC电视台改编并取名The Monkey King(猴王)使孙悟空进入大众视野、国内动漫电影《少年毛泽东》《哪吒》以及动画剧《三字经力的故事》等模式按照《三字经》内容构成拍摄微动漫电影及进行短片创作。3.借助教育频道或文化广告牌:借助大众和网络媒介在少儿频道开设“国学专栏”,参照当今文化传播模式结合《三字经》以8句为单元,设计中英对译传播文化广告牌。

五、结语

为了更好地实践“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目标,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学著作的研究和传播,每一位学者和研究者都要将其视为不可推卸的迫在眉睫的责任。《三字经》在国内外的英译研究与现状恰到好处地为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走向,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春芳.基于人际功能解读王宝童《英译三字经·千字文》的情感之美[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4(2):78-80.

[2]李晶.三字经英译:Giles与赵彦春平行译本分析[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12).

[3]王玉.“三美”视角下《三字经》英译本的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赵彦春.英韵三字经[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8).

猜你喜欢
国内外三字经研究现状
国内外眼视光学对比研究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朗朗韵味话经典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