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炫文 王东阳
[提要]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入高发时期,对各级政府的应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基层社区,分析社区居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同时,为提高基层社区居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应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科宣模式,发挥基层社区动员作用,强调多方参与、协同治理,通过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为居民应急能力与政府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注入制度动力。
关键词:社区;居民;卫生应急素养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13日
一、问题提出
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最小单元,能真切反映当前社会治理的靶点问题。近年来,在人口流动、环境污染、原有生物病原体耐药性变异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突发公共衛生事件日益频发,根据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公布的2018年中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2018年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770,749例,死亡23,377人,报告发病率为559.41/10万,报告死亡率为1.68/10万。当前,我国传染病发病率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呈现隔年递增态势。这对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产生活与政府社会治理不断提出挑战。构建现代化应急治理体系,不单需要政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还应发挥基层社区的社会动员功能,提升社区居民的卫生应急素养。
卫生应急素养指理解、获取卫生应急知识,掌握紧急避险、救援能力的一种综合素质指标,是政府建立群防群控机制的社会基础。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基层社区卫生应急科普宣传力度提出政策要求,2018年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编制印发《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为进一步提高公民基本应急素养和自救能力提供专业指导与政策支持。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突发事件治理模式的研究不断增加。但在利益相关者视域下对社区居民应急素养水平的研究还较少。基于此,本文从微观层面——社区居民这一群体出发,通过现有卫生应急素养的研究梳理和实证调研,分析社区居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应急管理政策的设计提供具体参考。
二、文献回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危性、群体性、多因性、频发性和国际性等特点,极易造成社会恐慌动荡。然而,我国居民的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普遍偏低。学者在对陕西的研究中发现,公众不仅缺乏自然灾害事件的应对常识,对部分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掌握仍显欠缺;对吉林省调查的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公共应急素养仍存在较大差距。
学界普遍认为科学的科普宣传能够起到稳定社会舆论、传递知识信息、平稳公众心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畸变可能,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公众的应急知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在我国的应急管理实践中,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非专业一元领导制模式到非典前期的分散协调、临时响应模式,最终发展为当前的现代应急管理模式。在应急管理体系更新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急科普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应急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社区应急预案操作性差。当前公众缺乏应急常识的现状与应急科宣活动参与度低的矛盾普遍存在且日渐凸显。
对影响居民应急素养水平的研究,主要从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人特征和对政府管理的满意度三个方面展开。学者以北京和哈尔滨市的社区居民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性别是影响应急知识得分率的重要因素,年龄与应急素养水平显著相关,中年人的应急知识得分率明显高于青年人。在对职业人群的研究中发现,不同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的人群的应急素养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也有学者认为应急素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无关与应急准备状态显著相关,即应急培训经历与应急态度能够正向预测个人的应急素养水平。在对中小学生的研究中发现认知态度与生活环境能显著预测学生们的应急素养水平。除此之外,有学者认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以及使用社交工具的熟练程度对个人的应急素养有显著性影响。学者们的研究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与较发达地区,本研究收集处理了对陕西省2个地级市12个基层社区的调研数据,在调查社区居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单一变量以及多变量交互影响下与个体应急素养水平的关系,为现代化应急管理机制的系统性构建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来源。本次调研选取西安市市内四城区(碑林区、雁塔区、长安区、灞桥区)、渭南市临渭区的12个基层社区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问卷问题沿用陈超亿等人的研究,问题涉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个人对社区的归属感等内容。数据分析时,全样本人群为430人,其中男性165人,女性265人,所有数据使用SPSS24.0进行收集和分析。
(二)样本特征。将卫生应急知识总分的均值4.06分作为切点进行二分类(<4.06分视为应急素养水平较低,≥4.06分视为应急素养水平较高),将性别、人群、文化程度、职业类型、个人对社区的归属感、是否接受过应急培训、应急态度、互联网的使用、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满意度和对当前科宣工作的满意度这10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职业类型、是否接受过应急培训、应急态度、互联网的使用、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满意度这六个变量与社区居民的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有显著性相关。基于此,建立logisic回归模型,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是否成立。(表1)
(三)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以社区居民的应急素养水平为因变量,将调查对象的性别、职业类型、是否接受过应急培训、应急态度、互联网的使用、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满意度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模型系数的Omnibus检验(β=30.362,p<0.001)与模型拟合优度的Hosmer-Lemeshow检验(β=7.260,p>0.05),结果说明模型总体有意义且很好的拟合了基层社区居民的个案访谈数据。(表2)
回归结果显示,性别能显著预测基层社区居民的应急素养水平,高卫生应急素养男性群体的规模是高卫生应急素养女性群体的1.685倍,即男性的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女性(OR=1.685,p<0.05)。职业类型与居民的应急素养水平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以体制内工作者作为对照组,体制外工作者的应急素养成为高卫生应急素养群体的可能性是体制内工作者的2.098倍,即体制外工作者的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显著高于体制内工作者(OR=2.098,p<0.001),在校学生成为高卫生应急素养群体的可能性是体制内工作者的1.285倍,即在校学生群体的卫生应急素养高于体制内工作者,但回归分析结果不显著(OR=1.285,p>0.1)。是否接受过应急培训对居民的卫生应急素养有显著性影响,以未接受应急培训的群体为对照组,接受过应急培训的群体成为高卫生应急素养群体的可能性是未接受过应急培训群体的1.580倍,即接受应急培训群体的应急素养水平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卫生应急培训的群体(OR=1.580,p<0.1)。互聯网的使用能力能显著预测居民的卫生应急素养水平,以互联网使用生疏的人群为参照,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的群体成为高卫生应急素养群体的可能性是使用生疏群体的3.132倍,即熟练使用互联网群体的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显著高于互联网操作生疏的群体(OR=3.132,p<0.05),互联网操作水平一般的人群成为高卫生应急素养群体的可能性是互联网操作生疏群体的1.267倍,即互联网使用水平一般的人群其应急素养水平高于互联网操作生疏的群体(OR=1.267,p>0.1)。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满意度能够显著预测居民的应急素养水平,以低满意度为对照组,高满意度群体成为高卫生应急素养群体的可能性是低满意度群体的1.749倍,即高满意度群体的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显著高于低满意度群体(OR=1.749,p<0.1)。
四、结论与建议
基层社区居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提升是国家推进《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战略安排,本研究发现当前基层社区居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性别与职业差异,验证了陈志强(2017),徐佳南(2019)等人的观点。对政府的应急管理满意度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卫生应急素养水平,互联网的使用与应急培训成为影响个体应急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支持了陈卓(2013),陈超亿(2019)等人的观点。除此之外,通过对访谈文本的分析发现,当前的基层社区卫生科普活动还存在居民参与自主性差、科普方式与科普主体单一等问题。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基层社区居民卫生应急素养提升建议。
(一)厘清群体差异,加强培训宣传。应急培训已成为提升全民卫生应急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城市基层社区居民的应急素养水平仍存在明显的性别与职业差异,因此,应提高卫生应急知识科普宣传的群体针对性,加强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卫生应急知识培训频次,发挥家校互动优势,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当前的基层卫生宣传内容主要以季节性的单一流行病防治为主,较少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常识的科普,相关部门应参照《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提出基层公共卫生宣传新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置卫生应急常识专题,并将其纳入社区卫生知识宣传的常态化内容,以提升公众对公共卫生应急素养的关注度。
(二)创新科普方式,多元主体参与。互联网的使用水平是基层社区居民应急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微信、微博、自媒体等多种信息传播平台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等优势,对于中青年群体而言,互联网信息媒介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与卫生应急常识普及等活动中承担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老年群体则更倾向于通过传统媒介获取信息,因此应根据不同群体的具体特点和偏好,采取多样化宣传方式,更好地与受众实行有效对接。对现有卫生应急课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链接线上宣传与线下演练,利用传统媒介、自媒体、公共大屏的传播优势,为公共卫生应急教育提供技术保障。基层政府可通过授予权力、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方式,鼓励社区居委会引入社会组织或志愿团体等社会力量,开展卫生应急讲座、培训与演练等活动,发挥社会组织力量配合基层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三)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提供政策保障。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水平,应不断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横向(基层政府部门与物业管理中心、业主委员会)与纵向(垂直分工部门)联动机制,消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民应急教育壁垒,在信息横向传播过程中,确立第一响应人,缩短科宣活动审批时间,设置联席会议,实现跨部门的信息沟通,明晰各方资源禀赋、优势特点和职能定位,充分调动现有资源,协商沟通,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为公共卫生应急准备提供制度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娜,强美英.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普及的SWOT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7).
[2]杨旎.大数据时代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突发事件的研究范式与治理模式[J].青海民族研究,2017.28(3).
[3]樊博,詹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急响应协同研究[J].理论探讨,2013(5).
[4]雷晓康,安静,张茜茜.跨区域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内部应急协作的情景构建分析与优化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19(4).
[5]冯冉,冀国强,张文增,李红霞,胡广义,王安娜,石玮.北京市顺义区居民卫生应急相关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9.5(23).
[6]宁艳,陶茂萱,胡俊峰,程玉兰,张刚,胡桃,李莉,柴燕,南海涛,赵红旗,王俊杰.陕西省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水平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6(5).
[7]陈超亿,郝艳华,宁宁,吴群红,徐威,宋铁,易建荣.广东省社区居民应急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3.6.
[8]李海月,吴双胜,杨鹏,张奕,黎新宇,王全意.北京郊区成年居民传染病知识、行为及技能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9(7).
[9]刘彦君,赵芳,董晓晴,赵俊超.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科普机制研究[J].科普研究,2014(2).
[10]刘丽霞,蔡伟,应华清,赵鹏宇,吴世超,韩伟,王建,王如刚.北京市居民应急知识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5(9).
[11]陈志强,郝艳华,宁宁,焦明丽,曹若湘,于益,郑彬,胡曼.北京、黑龙江居民应急知识技能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7.3(5).
[12]张睿,肖琴,郝艳华,曹若湘.北京市职业人群应急知识和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6(12).
[13]徐佳南,顾帮朝,张永杰,沈征锴.南京市和淮安市5家企业员工卫生应急素养水平现况调查[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0(10).
[14]李球杰,郝艳华,吴群红,焦明丽,梁立波,宁宁,康正,尤佳,张文娟,韩松瀚.哈尔滨市居民应急准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1(1).
[15]陈卓,刘堃,郭蕾蕾,张林.小学生突发事件认知与应急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