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萍 赖秋萍 戴文娟 陈楠 衡睿杰
[提要]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农村人力资源得到高质量开发,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本文通过对秦巴地区之一的汉中市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剖析原因,进而提出助力汉中市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秦巴地区;汉中市;人力资源开发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助力秦巴地区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9JK0049)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6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之一。乡村振兴离不开“人”这个重要的主体,那么如何很好地发挥好这个主体的振兴作用,就成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秦巴乡村即秦巴地区各行政区所辖镇域和村域的广大农村,行政治理管辖权分别隶属于陕西省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湖北省的襄樊、十堰、荆门、随州、神农架林区五市区,四川省的达州、巴中两市,甘肃省的陇南市,河南省的南阳市以及重庆市的万州区,共有1,026个乡镇,14,665个村,2,324.23万人农业户籍人口。秦巴山区人才匮乏一直以来都是制约该地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如何利用本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激活本土农村人力资源的活力,利用国家扶贫开发的“扶贫先扶智”政策提高本土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调配社会人才走向农村,最终集内外人才资源合力共同开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难题。
一、汉中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汉中市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成效,但是要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差距还是很大的。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辖2区9县全部被列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扶持范围。截至2019年末农村户籍总人口300.4万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88元,比往年增长9.3%。如何将汉中市农村人口基数大的现状转化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优势,这就亟须加强对现有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造就并留住更多乡贤群体,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二、汉中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力资本开发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汉中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力资本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汉中市统计局2018年10月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汉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调查》结果,本项目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借助问卷网平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研,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汉中市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过剩。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汉中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有3,382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有5,566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有13,665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有78,573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2.47万人,文盲率为3.65%。汉中市每个农业人口占耕地约1.14亩左右,现有土地仅能供一半农业人口耕种,而剩下的另一半的农业劳动力人口长期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这些数据表明汉中市农村人力资源现有存量的学历水平、文化程度都处于低水平,再加上有限的耕地面积和守旧的思想使得过半数的农村劳动力过剩。
(二)乡村人才老化、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缺乏竞争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域性、全民性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多元化的人才队伍,既需要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引导者”,又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工匠”,还不能缺少承担管理职能、肩负服务使命的“管家”。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受访的农民大多是老年人和一些留守儿童,而有一技之长的能人也是年龄偏大,长期深居简出的生活使得他们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即使是外来的科技人才和乡村干部也是把在农村的这段经历当作跳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就业方向也大多是从事建筑、制造和服务这些缺乏竞争力的行业,显然这与乡村振兴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相差甚远。
(三)乡村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条件和环境不佳。素质高、技能强、能力优的乡贤群体回流对乡村文明程度的高低与建设质量的好坏会产生重大影响。调查显示:汉中市大部分农村家庭的主要开支用在了子女的教育上,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辈盼着子女有出息能跳出“农门”不要再回穷山沟,学有所成的乡贤们在外面接受了新知识、新事物的洗礼后,体会到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最终毅然决然的选择留在城市谋生,长此以往,他们乡情、乡愁也就淡了,更谈不上回乡创业发展。同时,因汉中整个的农村片区都是贫困山区,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农村基础设施都处于落后状况,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用人机制保障,外来的乡镇村干部人才和农业技能人才也不愿意长期留下来。
三、助力汉中市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要推动汉中市乡村振兴,必须要盘活现有的本土农村人力资源,出台相关“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政策制度,为广大乡贤群里搭建平台,鼓励支持引导其回乡创业,共建美好家园。
(一)从本土现有的丰富产业资源出发,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活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主力军还是要从汉中农村现有的人力资源存量出发,因为这部分人才是农村的主人,那么如何开发这部分人力资源存量呢?首先要转变思想意识。利用东部沿海农村发展成功的一些典型案例,我们的村镇干部需要经常深入农户中进行宣讲和说服教育,让本土农民认识到农村发展的前景,从而树立信心,进而以“主人翁”的意识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其次,提高素质。从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来看,汉中市目前大部分农民处于中、小学文化程度,这样的文化水平显然与乡村文明建設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我们要利用现阶段国家推行的高校百万扩招新政策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最后,增强技能。汉中市的农村人力资源大部分都是外出打工,而且技术含量都很低,怎么才能将这部分人力资源转变为有技能的人才队伍呢?新型职业农民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汉中市政府可以借助西北的一些农业院校和地方农机推广中心为广大的农民工兄弟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和示范指导,好让他们在技能提升中增加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从而也能激发他们积极投身到农村建设中来。
(二)为乡贤人才群体搭建平台,鼓励支持引导其返乡创新创业。培养开发存量的同时,我们还要引流增量。一方面汉中市政府需要借助大数据平台,在详细了解农村乡贤群里的职业和去向的基础上,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通过出台优惠用人制度和为其创造相当的平台,鼓励和支持农村精英团体回乡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和指导;另一方面从宣传“引”、政策“扶”、技能“教”、岗位“留”这四个方面入手,推动了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培养造就“三农”队伍,实现从“送你打工”到“引凤还巢”的转变,建立人才发展平台,吸引更多的企业家返回家园,通过示范引领的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凝聚了人才力量。
(三)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持续发展机制。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那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更需要这部分年轻人来建设,尤其不可或缺的就是大学生群体。前些年,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实施了“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多项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部分群体在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使得广大学子找到了施展才能的天地。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如何将这部分人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值得我们深思。结合实际,汉中市政府应该采取集“政策制度、学校宣传、示范带头、个人说服”等多种方式,建立大学生服务农村的长效发展机制,只有这部分人才能扎根农村建设,那么未来农村的发展肯定会有新变化。
实施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艰巨而复杂。它既不能简单盲目地追求短期结果,也不能超越现实盲目地前进,盲目追求发展目标的“高大”。汉中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紧紧围绕本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坚持激发本土人才存量和吸引社会人才增量并举,集内外人才全力共同致力于本地农村建设,进而增强乡村各类人才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钦行.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市场,2019.3.
[2]郑娜娜,许佳君.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扶贫的困境与治理路径[J].教育文化论坛,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