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下)政治复习备考的三重视角

2020-05-11 05:52朱芹
考试周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高考基础知识

摘 要:在高三(下)政治复习备考时,不同的时段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从考点梳理复习到构建框架知识体系到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通过加强课堂单项选择题的练习、选做体现时政性、创新性、生活性的主观题,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通过课前时事演讲、热点专题复习和时事材料让学生关注热点,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关键词:基础知识;强化练习;关注热点;高考

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中作为第二选修科目的政治,在高考中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仅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这直接导致了政治科目在课时的安排上、在作业的布置上减少到最低。但是对考生来说,政治科目的等级如果与高考分数不匹配,将不能被录取到心仪的大学和专业,所以做到选修科目和语数外三门之间的匹配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又没有更多的时间也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在政治科目上,这就把更多的压力给了高三政治教师。而作为高三政治教师来说,也不希望政治科目的等级影响考生的录取,因此提高课堂效率、选择恰当的复习策略尤为重要。

基本上到了高三下学期,由于高考压力的加大,学生投放在政治科目上的时间和精力尽可能的少,他们对基础知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遗忘,答题的能力也会出现不可思议的降低。因此,下学期的复习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展开。

一、 灵活多样,夯实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在做单项选择题时不能排除错误的选项而选出错误答案,在答主观题时不能根据材料联系相关理论知识或者因为原理表述不规范而得不到分数。在求活、求新、求变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江苏政治高考题,无论是材料新颖的单项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主观题,答案绝大部分在教材中,突出基础性仍然是高考命题的第一条原则。所以掌握基础是学生取得理想等级的根本。当然掌握基础知识也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可以在不同的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层层递进地夯实基础。

(一)一模考试前,按照一轮复习的考点梳理复习

经过一个寒假,学生的知识点遗忘得差不多了,特别一些易错易混点已经不能区分,在练习中特别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是这种遗忘是暂时的,粗浅的,只要再复习甚至读一遍又马上恢复记忆加深理解,所以虽然内容多时间短,但是在一模考试之前完全可以复习完。基本上每节课留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复习知识点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当然,为了激发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根据课时的数量可以规定每节课复习的内容,比如在复习《经济生活》时要求一个课时复习“企业相关知识”,在复习《生活与哲学》时一个课时复习“辩证法相关知识”,在复习《政治生活》时一个课时复习“公民主体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对学生提出了复习要求,也让学生有了框架体系,从点到面的夯实基础。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学生按规定复习完后,针对高频考点或者易错易混点当堂提问,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课堂复习效率。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除了坐在座位上背诵出声音来,还可以让学生站起来背诵,或者在教室后面走动背诵,只要哪种方式对学生能够最有效就可以采用哪种方式。

(二)二模考试前,构建框架知识体系

一模之前系统地复习了一遍,对学生来说基础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扎实的,但是同时又是零碎的、分散的,这不利于学生在答题时知识点的灵活调用和迁移。而构建框架知识体系能够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能够更全面、更快速、更深入地掌握、理解基础知识,以及更高效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更快地提高应试能力。所以二模之前的任务是让学生构建框架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可以是按照单元的,也可以整本书按照一定的角度重新整合。例如《经济生活》的框架我让学生先根据目录选择分类的依据,他们选择按照主体分类,确定主体有市场、国家、企业、个人。在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先是学生单独快速完成,再让他们相互讨论完善,最后教师补充。以“国家”这个主体为例,先列出跟国家有关的关键词,有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科学的宏观调控、财政和税收、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济全球化,然后再把每一个内容的相关知识点补充完整,这样就把《经济生活》的所有知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便于学生在答题时灵活选择选用。

(三)高考前,回归教材

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把所有的时间放在了语数外三门上,在政治上复习的时间只有每周3节每节课45分鐘的,而且他们心理更为紧张,这个时候需要稳定他们情绪,回归考点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当然回归考点不是单纯的再把知识点背一遍,首先根据考纲逐条回忆,查漏补缺,其次着重复习重难点,把握主干知识,最后可以把一模二模试卷上学生错误率较多的选项作为易混易错点再印发给学生改正一遍,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 强化练习,提高能力

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办法。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改进教学方法。

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共有单项选择题33题,主观题4大题9小问,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时学生基本可以做完,但很少有时间检查,所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非常必要。但是从课务安排看是没有时间安排考试的,也没有时间给学生系统的练习,只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好各地的模拟卷了。

(一)客观题的练习

33题单项选择题在课堂上安排15分钟当堂完成,答题时要求留下做题痕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关键词、错误的选项等用笔圈、划,即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审题,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导致无谓的失分。课后批改,统计错误率,错误较多的题目在课堂上统一讲解,错题较多的同学课后单独订正,特别是一些基础题,采用提问、讲解、背诵等方式再强化记忆。这种分层教学的方法既可以有针对性讲解,节省时间,又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提优补差。

(二)主观题的练习

由于被要求不能布置作业,模拟卷的主观题训练必须在课堂上完成,只能选做一部分。选题的原则一是体现时政性,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以及与此相关的教材知识;二是体现创新性,新的设问、新的角度的训练让学生在考场上不至于看到新题无所适从;三是体现生活性,近年高考命题材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求学生具备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答题的有效性,主观题一般先让学生审题,步骤是先审设问,获取答题范围、主体、设问方向及材料信息,再带着问题去审材料,把跟问题有关的关键信息圈划,最后组织答案,要求规范答题格式,包括序号、原理表述规范、材料体现原理、字迹端正等。

由于各地的模拟卷规范性程度、难易程度、热点突出程度等不同,学生对每份模拟卷做下来的感受不同,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考前复习状态。所以不同模拟卷使用的先后顺序、模拟卷上的主观题的选用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比较难的模拟卷或者有新的设问的主观题使用在前,因为这样的模拟卷或者设问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复习还不到位、自己的答题能力和技巧还不够完善,可以让学生有复习的紧迫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引起学生对政治这门选修科目的重视。而比较基础的或者设问比较平稳或者比较常规的模拟卷在临考前让学生热身,一般这样的模拟卷做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得到比较满意的成绩,有助于缓解学生临考的紧张焦躁情绪,也能增强学生对高考的信心,在考场上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考出理想的等级。

三、 热点透视,积极应试

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因此高考试卷基本上各题都是以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国内外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作为背景,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尤其突显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考查。关注时政热点是高考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

(一)时事演讲

这可以作为寒假作业布置下去,每个学生做一个PPT,内容是4~12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有图有文字,演讲的时候还要运用相关教材知识进行解读,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为了避免重復和遗漏,全班同学分了组,以6人为一个小组,共有7个小组,每个小组在一个月份之内查找时事新闻,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保证不使用同一个材料。为了展示的时事有价值性,要求查找的时事必须是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会议,而不是某个地方的小新闻更不是娱乐性、搞笑性的事件。

(二)热点复习

高考试卷的材料无一都是当年的重要的时事背景,高考复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在二模前会进行热点专题的复习。热点专题一般选择的都是当年重要的影响较大的国内国际事件、政策、文件等。可以选定某个热点就事件、原因、影响、对策等系统整理呈现给学生,多角度的设置问题联系教材知识,使学生在应试时碰到类似的题目能有的放矢;也可以综合几张模拟卷上的同一事件的背景材料作为专题,相关时政材料的问题作为专题训练。总之,热点专题的复习不是为了碰运气能做到相同的题目,而是拓展学生的时政视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从而从容应对考题。

(三)时政材料

相对热点专题的少而精和时事演讲的泛而浅,时政材料整理来的面广而量多,一般分为国内和国际部分,国内部分包括经济类、政治类、政策文件类、科技类、文化体育类等,基本上学生对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有个系统的了解,在考试上读到相应的背景材料能做到心中有数。

从教学实施的过程来看,夯实基础、强化练习和关注热点这三个环节是穿插融汇进行的,不仅能提高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提高了学生适应高考命题趋势和解题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应试信心,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简介:朱芹,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不惧电磁偏转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汽车空调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