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克祥
【摘 要】本文分析目前医德养成教育中传统的医德教育方式无法达到德育的应有效果、医德教育活动开展效果不明显、没有意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等问题,提出应确定实训教学关于医德教育的内容和环节、医德教育中实训教学课堂的实施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医德教育实训教学的评价体系等,在实训教学中培养中职护生的医德。
【关键词】中职护生 医德养成 实训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024-02
中职护生未来面向的是真正的病人,救死扶伤是他们的职责,而医德正是保障其职责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为了让中职护生的医德养成教育得到更高效的开展,培养中职护生高尚的医德,有必要创新教学方式。实训教学强调学生的教学参与,结合对实际案例的模拟和演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多种能力,同时有效促进医德养成。为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开展医德养成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并设置实验班对传统教学方式与实训教学方式进行对比,结合国内外关于实训教学的研究现状,力争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优秀品质。
一、目前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医德教育方式无法达到德育的应有效果。调查发现,很多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医德教育方式过于陈旧,不适合素质教育下的中职教育。对于德育中的个人礼仪、职业礼仪等多种轻理论重实践的内容来说,传统教育模式难以让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再加上教材的编排缺乏针对性和专业特色的课题内容,德育无法与专业知识的教育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在师生交流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课堂往往枯燥且效果不佳。因此,如果仍以传统教育方式开展德育,那么中职护生会对医德教育越来越不重视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对今后的实际工作开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医德教育活动开展效果不明显。在长期的德育教学中,中职护生的德育教学活动开展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与预期的效果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一直采用的都是传统教学方式,导致在课程安排上理论、专业知识的安排比重更大,对医德教育类的课程安排较少。学时有限而任务又紧,老师们在授课时只能对德育内容进行筛选讲解,德育内容的不全面直接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另外,受就业的影响,学校以及学生都会更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德育的重要性,在德育课程的教育与学习上更加不上心,这也导致医德教育活动开展效果欠佳。
(三)没有意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当前,中职卫校部分师生没有意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首先,部分中职教师在医德教育上雖然承认了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没将医德教育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导致医德教育无法得到有效开展。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作为中职护生医德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施者与组织决策者,他们对护生医德教育工作的认识及态度将直接影响护生医德教育工作开展进度。其次,护生是医德教育中的主体,其对医德教育的认识将直接决定医德教育效果的提升。但根据有关调查,大部分护生缺乏对医德教育的认识,部分护生认为学医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就业,这种思想势必将阻碍护生养成良好的医德。
二、实训教育对中职护生医德养成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医德是医务工作者综合素养高低的重要表现形式,良好的德育能够帮助中职护生在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医德,进而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发展成为综合素质都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由上文可知,德育中很多注重实际操作的内容是无法在传统教学中实现的,而实训教学就是对实际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并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作为模拟基础,这与德育中的个人礼仪、职业礼仪等多种实践性的内容教学方式不谋而合。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将德育渗透其中,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另外,从中职护生的德育教学课程本质来看,它对知识和理论的东西要求并不高,更看重的是实用。实训教学法的运用能够让德育在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中得以体现,做到德育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的结合。从中职护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在传统课堂中他们注意力的维持时间不会超过 20 分钟,这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实训教学是通过模拟和场景演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更直观、更真切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这样的模拟演练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相较于传统课堂,学生和老师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创新,以实际案例为基准,能够充分保障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德育的实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从实训教学在国外的发展来看,受学生文化背景多元化和教育部门对教学能力的重视的影响,国外的实训教学和实验教学相比国内发展得更好,它们的实训教学会因学生群体和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三、医德实训教育实施策略
(一)确定实训教学关于医德教育的内容和环节。在中职医学专业中,实训教学适用于很多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医德教育中的许多内容,也同样需要通过实训教学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确定为实训教学的内容,借鉴国内外实训教学的应用经验和其他专业实训教学的成功案例,把各类礼仪的教育通过实际的演练和模拟练习进行内化,把社会规范的他律性通过行为重复练习的方式而实现行为的自律性,通过实训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训内容方面,既要通过基本原理阐述分析医学史上经典的正面的医德案例,也要充分结合现代社会中各种因为护士医德问题而造成的不良医疗事件进行反例分析。中职卫校可以将医德教育的实训内容与形势政策教学相融合,结合护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将护生行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进行分析,以确保医德实训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确定医德教育中实训教学课堂的实施形式。开展实训教学首先要找到它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并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创新传统课堂,改变传统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可以开展边学边练、边教边训的新型实训课堂,以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为依据对比实训课堂与传统课堂,以此看出实训课堂在德育中的高效。所谓实训教学,就是基于学生实践而开展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理论讲解,而且要更多地采用实践教学方式。例如,分组讨论分析模式、案例演示模式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接触更多的实例,在实践中进行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更真切地激发他们的医德感受。例如,在医德教育中,教师可以以全国典型医疗事件为切入点,强化护生医德。如以某医院拆线事件或者是某医院手术部位左右颠倒的医疗安全事件等为例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可加强护生医德教育,而且可以让护生熟悉临床执业道德特征,遵守实习医院的规章制度。
(三)确定医德教育中实训教学课堂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要随之创新。在实训教学中,学生要改变以前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的模式,改成观看视频等形式的课前学习+课堂练习或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重拾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利用微课程教学资源,全面实施实训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内的实训课程效果有限,因此,要重视拓展学生医德教育的实训途径。为了提高医德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学校和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与医院等社会机构的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医德的重要性。学校通过与医院、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有效拓展实训途径,扩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实感受、体验医德,培养和提高护生的医德。例如,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医德教育内容与身边值得学生学习的医德人员事迹制作成一个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并学习这类人员的高素质与高医德。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志愿者的事迹,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感受志愿者身上的高尚医德,并在潜移默化中向其学习。
(四)确定医德教育实训教学的评价体系。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实训教学同样需要评价,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看出实训教学的教学成效,了解实训教学的开展情况,以此判断实训教学在德育中的成效以及不足。评价可以通过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训教学的开展要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作出调整,对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进行实操训练,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模仿、扮演、体验等品德修养培育新模式,促进中职护生医德的养成,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業满意用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邵英杰.中职护生医德教育认知及医德教育实施现状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3
[2]李 璐.导学案法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护理实训教学初探——以“更换引流管护理”教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23)
[3]邢思超.加强医德教育,提高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J].教师,2014(22)
[4]许 允.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优化整合[J].成才之路,2011(6)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