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丽
摘要:积木法就是类似搭积木一样,将一个复杂的器件拆分成不同的结构,然后再进行重新搭建,化整为零、以零凑整。初中科学教学中存在许多复杂的器件,例如,滑动变阻器、托盘天平、彈簧测力计,其结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就是重点难点。采用积木法进行教学,既帮助了学生对复杂器材结构的认识,也顺势解决学生对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的理解难点。
关键词:积木法;问题链;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64-1
一、研究背景分析
在初中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常常需用到许多实验器材,例如,滑动变阻器、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等。这些仪器其结构复杂,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对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一知半解。
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科学电学实验中重要的实验仪器,电学实验中常常需要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但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较为复杂,部件多、接线柱多。教学中往往直接展示滑动变阻器的模型,没有对其构造进行深入理解。因此,导致学生在变阻原理和判断有效电阻的理解上认知难度要求较高。
托盘天平是学生在称量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学生在实际使用过程荣,往往容易在操作过程中以及判断称量结果偏大偏小的问题上出错。主要原因体现在托盘天平部件多、结构复杂、操作过程复杂等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直接展示托盘天平,并告知结构名称,并没有对其结构的作用深入分析。因此,学生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对称量结果偏大偏小问题的判断感觉困难。
弹簧测力计也是力学实验中常常使用的实验仪器,由弹簧、挂钩、刻度盘、指针、外壳、吊环等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也往往直接展示,告知学生使用方法,并未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原理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
二、积木法的应用
积木法就是将复杂的器件拆分成各个简单的结构,然后将各部分进行重新搭建,以零凑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积木法教学,让学生逐步认识复杂仪器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同时,通过问题链的驱动,进行仪器的设计与制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1.积木法在滑动变阻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将滑动变阻器分成线圈、滑片、金属滑竿、支架等部分,通过问题链层层递进,逐步搭建滑动变阻器的模型。问题一:如何改变电路电阻?引导学生说出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问题二:实际操作中发现需要改变很长一段导线才能达到改变电流的效果,如何解决导线过长?引导学生说出将线圈缠绕。问题三:如何解决线圈缠绕时相互触碰而短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喷漆解决。问题四:如何解决导线喷漆后进行连续导电?引导学生思考沿直线将表面的绝缘漆刮掉(如图一),展示结构效果图(图二),解决连续导电问题。通过四个问题构建出滑动变阻器的线圈的模型。问题五:如何解决滑片悬空?搭建出金属滑竿的结构。问题六:如何固定滑动变阻器的各个结构?进行滑动变阻器支架的搭建。在此过程中,将线圈、滑片、金属滑竿、支架等部分结构作为“积木”,把问题链作为一条线,将有形的"积木"用无形的"线"串联起来,最后搭建出完整的滑动变阻器的模型。
2.积木法在托盘天平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将托盘天平分成托盘、横梁、指针、标尺、游码、砝码等部分,通过问题链层层递进。问题一:提出跷跷板模型,如何让两端放置托盘的横梁平衡?引出平衡螺母,结合生活中使用的称,通过平衡螺母对横梁进行调节平衡。问题二:如何判断横梁平衡?引出指针和刻度盘。问题三:放置物体称量后,用什么来判断其质量?引出砝码。问题四:若砝码不够又如何调节横梁的平衡?结合生活中使用的称,引出游码及标尺。在此过程中,将托盘、横梁、指针、标尺、游码、砝码等部分结构作为“积木”,把问题链作为一条线,将有形的"积木"用无形的"线"串联起来,最后搭建出完整的托盘天平模型。
3.积木法在弹簧测力计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将弹簧测力计分成弹簧、指针、刻度盘等部分,通过问题链层层递进。问题一:提出用弹簧伸长的程度来体现力的大小,将弹簧自然悬挂于铁架台上。引出弹簧和挂钩。问题二:若用1牛的力(事先准备好重为1牛的两个鸡蛋)拉弹簧,弹簧伸长的程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记录,引出刻度盘。问题三:如何解决凭空悬挂的弹簧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引出外壳及吊环。在此过程中,将弹簧、指针、刻度盘等结构作为“积木”,把问题链作为一条线,将有形的"积木"用无形的"线"串联起来,最后搭建出完整的弹簧测力计模型。
三、教学优势
采用积木法教学,整个过程通过问题链,逐步深入,模拟实验器材制作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认识了复杂仪器的结构组成,也顺势解决了其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的重难点。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思维在积极活动,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第二中学,浙江 宁波 3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