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娜 杨学峰
奥苏伯尔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泊尔依据学习进行方式和经验来源的不同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然而在某些地区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让采取注入式教学,严重阻碍了幼儿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本文建议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接受学习和注入式教学区分开来;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结构来筛选幼儿能够接受的,在幼儿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知识进行指导;要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组织教师进行再教育再学习,展开主题交流活动。以此改变以往的教学陋习。
1 奥苏伯尔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泊尔依据学习进行方式和经验来源的不同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不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和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词语虽然不同,确是等值得,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以某种合理的逻辑为基础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备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在接受学习中,所要学的知识内容大多都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的知识,通过教科书或教师的讲述,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使学习者接受这些知识,掌握它们的意义。接受学习绝非被动学习,学习者仍然是主动的,在学习一种新的知识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运用其既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新的知识,最后纳入他的认知结构中,成为他自己的知识。不过,学习者经由接受学习而产生意义学习的历程,也并非全是主动的,要靠教师的教学技巧予以促成。
所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是主动的接受新知识,并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理解、接受知识内容,转换为自己的知识,并非是依据某一段文字,死记硬背把文字内容记在脑海里,不去理解探索,那就只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已,且不符合现代教育方针。
2 幼儿教育中“注入式”教学现象
“注入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现成的知识生硬的灌溉给幼儿,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不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学习被动,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注入式教学对学习者的影响很大,阻碍了学习者的发展,是一种陈旧落后的教育观点。
现代的教育强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独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发挥主题性的作用。然而在某些地区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让采取注入式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经常会把接受学习和注入式学习混为一体,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只是把古诗内容抄写或投射在黑板上,念几遍给学生听,之后就开始带领学生进行跟读,让学生把古诗的词句进行记忆,让学生大致把古诗记住之后,并不对学生讲解具体的内容和含义,只是一股脑的把这些东西塞进学生头脑里,教师就认为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教育已经目的达到了。这种粗暴地进行注入式教学,并不能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新知识。
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中,只看到了想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并不去了解学生的大体知识结构和现阶段的理解能力,不去管学生是否能够接纳这些知识内容,也不管这些知识内容对所教学生来说是不是在理解范围之内,只是将这些内容教给学生,例如:一名教师在对幼儿园小班的学生进行初步的数学领域教学时,跳过了对数字的识别与认读,直接对小班的学生进行数字与物体的对应,这些对小班的学生来说就是非常困难的,那么这对班级中的学生来说就是超纲教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且不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在進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比较的死板不懂得变通,一直采用比较古板的教学模式,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例如:再给学生上社会领域的课程时,教师只通过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对学生进行讲解,就会发现班级中的学生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会直接和身边的同伴开始交谈并会课堂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教育行业也在不停的进步,教师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学习进步,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提升教学水平,多与外界交流沟通,不能闭门造车,活到老学到老,不能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3 接受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正确运用
3.1 教师要把学生的接受学习和注入式教学区分开来,不能把两者混淆。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引导辅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水平来追赶社会发展的速度,力求用最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某些教师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急功近利,注入式教学和接受学习的理念搞混淆,错误的理解了接受学习的理论,认为就是将已有的、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幼儿,并且在教授幼儿知识的时候不考虑幼儿是否能够接受知识的内容,不考虑是否超出了幼儿的知识结构,不给幼儿讲解知识的含义,这种做法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幼儿兴趣的调动很不利,且不符合教育的规律。所以教师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时应当将其琢磨透彻,并且仔细考察班级的实际情况与幼儿的发展规律之后,在考虑是否要进行新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幼儿。
3.2 教师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结构来筛选幼儿能够接受的,在幼儿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知识进行指导。
教师在教授引导幼儿学习新知识、新内容之前,要先了解班级内部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已有的知识框架,根据幼儿的能力来筛选出合适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要引导并帮助幼儿理解知识的内容、含义,比如:在带领幼儿学习新的儿歌时,要先了解这首儿歌是否在幼儿的接受范围之内,之后要带领幼儿理解儿歌之中所出现的新的幼儿不知道的内容,之后再引导并帮助幼儿将整首儿歌的内容,进行接收理解。但是现在很多地区的幼儿园,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导时还是采取“注入式”教学,一股脑的把教学内容强塞给幼儿,并直接带领幼儿进行朗读、背诵,不给幼儿讲解儿歌含义。
3.3 要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要对幼儿进行新的引导活动之前,教师要先进行准备工作,提前把教学内容进行整理,熟悉了解教学知识点,研究幼儿的心理,根据幼儿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幼儿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3.4 组织教师进行再教育再学习,展开主题交流活动。
幼儿园应该定期的举办教师再学习、再教育活动,聘请讲师对幼儿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幼儿教师的交流学习活动,让教师在一起互相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方法,一起互通有无,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提升,更好的培养下一代。
(作者单位:洛阳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