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儿童音乐教学策略的探究

2020-05-11 11:54陶艳玲
参花(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策略

摘要: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广度缩小、注意时间短暂,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并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等情况。本文主要针对多动症儿童本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音乐教学策略,稳定孩子情绪,抑制他们的好动行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减少孩子行为问题发生率。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 音乐教学 策略

多动症儿童非常好动,情绪不稳定,学习极为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社会适应能力弱。这些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课堂上,会比别的孩子出现更多的困难。作为一线的特教音乐教师,如何把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这三方面有机地处理好,并且让他们的心不知不觉中留在音乐课堂上,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结合“轻音乐”,稳定多动症儿童的不良情绪

多动症儿童在情绪上主要表现出任性、爱惹事、自控力差、不服管的特点。比如在玩得高兴那一瞬间,他们可以哈哈大笑,手舞足蹈;下一秒不顺心时,马上变得愤怒暴躁。他们任性冲动、喜怒无常,时常惹得周围人不喜欢,对他们敬而远之。慢慢地多动症儿童就没有朋友,不爱沟通,甚至还会发生自残与打人的现象。多动症儿童身心缺陷是无法通过自身觉察的,再加上他们若得不到正确、适当的教育与引导,情绪失控的情况会经常发生。长期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和改善,他们就会出现身心发展不协调或不健康的状况。“音乐具有治疗的功效,具体地说,雄壮的进行曲会让人感受到热血沸腾,优美的乐曲旋律能使人心情舒畅,节奏欢快的歌曲使人振奋。”受此启发,笔者采用多动症儿童喜欢的“轻音乐”来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有一次,笔者带多动症儿童到音乐室去上课,陈某就在班级发脾气,暴跳如雷,所有同学都怕得叫老师来或者躲到墙角去。一些老师过来劝说:孩子,停下来。笔者却什么都没有说,也没有做,只是绕过陈某,打开班级电脑,播放这个孩子非常喜欢听的班得瑞轻音乐,音乐一响,他停了一下,看看我又接着生气,可是脾气没有之前那么大了。大约过了五六分钟,孩子就慢慢地安静下来。这时笔者才对孩子讲:以后有什么事情或不高兴,要跟老师说,可以吗?孩子委屈地点点头说:“好。”后来笔者才知道是高年级孩子欺负他。随后笔者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这个例子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轻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多动症儿童的不良情绪,使我们教学得以继续进行。

二、“投其所好”,抑制多动症儿童好动的缺点

兴趣是开启孩子的一把钥匙,是一盏明灯。只有多动症儿童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刺激他们的大脑,也才能使他们主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加以认识和研究,从中得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多动症儿童作为特殊儿童中的一类,有适应性行为问题,上课坐不住凳子,手闲不住,如咬指甲,爱插嘴,爱干预别人活动,凡能碰到的东西都想碰一下。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进度。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多动症儿童的兴趣来抑制他们“多动”的缺点,就成为特教音乐课堂上取得成效的关键。于是,笔者利用课间深入接触多动症儿童,了解、分析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在课堂上“投其所好”,抑制他们好动的缺点,确实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笔者班级的张某是一个典型的精力旺盛的孩子,要让他坐下来安静二三分钟都很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经过跟他长时间的接触,笔者发现他非常喜欢武术,于是便在他无法抑制行为时,“投其所好”,引导他观看武术表演的VCD,还教他练习几个武术动作,以此消耗他旺盛的精力。采取这种方式后,学生一节课中离开座位的次数从原来10次左右逐渐减少到了2~3次。由此看来,“投其所好”有效地抑制了多动症学生“好动”的缺点。

另外,笔者还在音乐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兴趣,这不但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理解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前后比较,笔者发现“投其所好”非常适合他们,他们在学习和行为等各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三、巧用“游戏”,吸引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

一般来说,正常孩子在2~3岁时专注时间为10~12分钟,5~6岁达到12~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而多动症儿童专注时间少则几秒,最长不会超过10分钟,根本没办法跟相应年龄的孩子相比。因此,他们很难维持注意力较长时间地去从事某一活动,做起事情往往有始就无终,不能完成老师、父母布置的任务。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的确,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最纯真方式来展现自己,从而满足自己好玩、好动的天性。可见,游戏与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如果我们把游戏带入儿童的音乐生活,将对儿童产生良好影响。

以笔者班级的林某、柯某听音练习来说,刚开始林某、柯某对这项枯燥无味的训练总是不感兴趣,没几秒就开始看窗外风景或者与同学玩。但自从笔者把音乐游戏《小鸟找家》结合到听音练习中,他们却很出色地完成这个练习。笔者给他们一个小鸟的头饰,告诉林某、柯某听着音乐学习鸟飞的动作,注意听到3 5 6│3 5 6│3 — —│时蹲到代表“3”的家里,然后再次听着音乐飞来飞去,听到3 5 6│3 5 6│5 — —│时飞到“5”的家里。他们高兴地一遍又一遍地在音乐室里“飞来飞去”,玩得很开心。不知不觉五六分钟过去了,林某、柯某注意力一直都很集中,没有丝毫走神的迹象。所以说,“游戏”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对吸引多动症学生的注意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扎实地掌握一些音乐知识。自从采用“游戏”吸引多动症学生的注意力后,笔者做了一个调查,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有明显的提高(图1)。

四、結语

综上所述,通过“轻音乐”“兴趣爱好”“游戏”调解多动症儿童情绪不稳定、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让他们能真正地在音乐课上学到所需要的知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领悟到,教师要多动脑筋,不断探索更适合多动症儿童的教学方式,让多动症儿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作者简介:陶艳玲,女,本科,厦门市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