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教育发展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高校钢琴专业也面临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手段创新的困境,而由微课带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则为高校钢琴教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微课翻转课堂钢琴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探究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高校钢琴 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领域正在信息技术的渗透与应用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多方面变化,基于微课形成的翻转课堂就是其重要体现。随着高校的扩招,钢琴专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同时信息化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升级。因此,在钢琴专业教学中如何利用微课资源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则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问题。
一、高校微课翻转课堂钢琴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形成的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教学资源;翻转课堂则是依托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的课内外教学时间以及学习决定权转移与调整的教学模式。在高校钢琴专业教学实践中微课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拓宽教学互动范围,调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钢琴指导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展示理论内容,以及弹奏视频,并要求学生在独自观看、学习时提出质疑,教师在课堂上则根据问题调整教学策略。这无疑是将学生放置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并实现了教与学之间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有利于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利用微课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灵活性,制作适合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的短视频,并指导学生依据课程指导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从而有效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钢琴专业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優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再创作,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可以获得同一演奏者的不同版本的演奏视频,并反复欣赏演奏者的创作特点,进而在弹奏中尝试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
二、高校微课翻转课堂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厘清微课翻转课堂构建依据,奠定教学基础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不是简单地引入教学微视频,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需要扎实的教学理论、完善的教学实践流程的支持。因此,在高校钢琴专业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结合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思考,明确理论与实践依据,确保教学模式有效构建。具体来讲,在钢琴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确定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价值,明确翻转课堂的形成过程,并从思想层面调整课内与课外、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分析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之间的差异,明确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即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教学中的主角,教学技术更加便捷、智能、多元,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学习任务发生翻转等,依据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教师确定课堂改革思路;确定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学生主体是翻转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因此,在教学模式设计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要求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等则成为教师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二)厘清微课翻转课堂构建流程,促进教学方案落实
在厘清微课翻转课堂构建依据后,教师应围绕学生主体,把握课内、课外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流程。在课前,教师应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微课。例如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以及课程目标,设计开发微课,并将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微课中包含示范课程与学习检测,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获得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与技巧,并形成学习反馈,为进一步课堂学习做铺垫。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在钢琴即兴伴奏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讨论,并设计典型任务,利用小组内的协作互动实现自主探究,教师则针对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从而达到答疑解问、内化知识的目的。在课后,通过课堂内化,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钢琴即兴伴奏任务形成了演奏作品,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点评,并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同时针对一些学生在课堂内化中存在的难点进行个性化辅导,以突破学生钢琴学习重难点,提高钢琴专业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下,围绕微课形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高校钢琴专业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学校、教师应根据信息化教育要求调整教育理念,丰富钢琴专业微课资源,建立并优化翻转课堂模式,以满足钢琴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升专业教学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文文.“互联网+”时代高校钢琴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开展[J].当代音乐,2019(07).
[2]张淼.高校“微课”翻转课堂钢琴教学模式探析[J].北方音乐,2019(10).
(作者简介:张倩倩,硕士研究生,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钢琴)(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