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更需要体育教师对人才体育人才的培养。在日趋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体育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在体育中注重对体育人文专业人才的培养,让他们担任起传播体育知识的责任,继续发扬我国的体育文化发展事业。本文从我国院校对于体育人文培养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我国当前体育人文社会学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希望对高校体育教学带来启发。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越來越重视,因为只有增强大众的体质,我们的整体发展素质才会有保障。让体育社会化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自然诉求,而这一切的实现还要得益于体育人才的宣传。由此,加强体育的人文社会学教育是必由之路。实现这样的教育梦想,需要体育教育者在教育中认清当前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社会学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真正培养出一批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有帮助的人才。本文结合当前的体育人文社会学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希望对体育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发展影响。
1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1 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是人才发展综合素质要求突出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人才在毕业之后要面对企业的种种考验,尤其是一些五百强企业,他们对人才的要求更是严格全面。一些企业在要求毕业生具备较扎实的专业之外,还要人才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创新发展意识等。通过培养人才的体育社会化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人才毕业之后就可以用最好的状态进行学习、就业等,可谓满足了社会的发展需求。
1.2 体育社会化的需求
近几年来,体育学科呈现出了社会化倾向。尤其是随着我国体育在世界发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加上受“奥林匹克精神”“奥运精神”的影响,我国的体育竞技事业发展尤为突出。一些普通大众也越来越重视体育的发展地位,整个生活环境都充斥了体育的运动氛围。由此可见,加强我国的体育文化宣传是非常必要的,而培养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是基本前提。
1.3 人文社会学专业队伍的需求
文化的发展脚步是迅速前进的,我们的文化只有不断进步中才能与世界发展同步,才能发挥体育事业的作用。为此,为了让我国的体育事业更进一步,很多体育专业教师和其他研究者不断学习和研究更多的先进教学技术。这些专业人才不仅与我国的优秀专业人才互动,更与国外的先进教育者交流心得,为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的文化就像流动的血液,需要更多的人才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保障我国的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此,加强对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必要。
2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现阶段,我国虽然比较重视对体育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在不断拓展体育人才的来源和对人才的培养发展目标,但是,当前我国体育人才在走向社会,为祖国做出实际贡献的人数却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高校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守旧教学形式,导致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被动之下,他们只能另选体育的最新发展方面进行专业的训练,而之前的所学基本成为摆设。二是许多高校比较关注体育教材中的教学目标设置,对大学生的体育心理、体育技巧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的体育人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即便在毕业之后依然无法理解体育的真谛,也无法为体育文化发展做出实际的贡献。三是基本所有学校的体育人文社会学人才培养目标类同,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人才在毕业之后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但是关于体育文化创新的人才基本为零。一个不懂创新的人才,即便有再多的求学经历,其与时俱进的可能也不大,很难融入社会的发展大潮。
3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3.1 完善培养模式
我们的高等教育最终目的是为祖国输送合格的综合发展的人才,纵观我国当前高校在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化人才方面的问题依然很突出,要想改善人才毕业之后无良好的发展去向现实,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应下一定的功夫。
首先,高等院校在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时应认真分析最近几年及未来的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深入分析最近几年的体育人才发展数据,关系最近几年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类型,并认真聆听大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心声,结合学生的心声、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如此,才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社会发展接轨。其次,教育者要调查社会对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强度,结合社会需求,合理调整大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优化体育的课程安排。在必要的时候,大学体育教师要深入社会知名体育发展企业,了解他们对体育人才的发展需求,聆听他们对教师提出的体育教学建议,结合企业的教学建议,教师再进行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体育教师甚至可以与企业的发展形成互动互助教学,让企业的有关人事主管等为大学生进行企业的理论教育,让大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多一些了解,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将来的就业环境。
3.2 落实弹性学制
通常情况下,“学位时间”是不应具有强性要求的。在强性要求下,一些对体育事业认识不到位或对体育知识掌握不全面的人才在将来很难顺利从事体育事业,为祖国做贡献。高校应在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方面实施“放长线”式的教育,即不要求毕业生必须在固定的年限修完所学的专业,而是要求专业人才必须是拥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和先进的体育思想,能彻底为体育事业做出实际的贡献。具体而言,本科生的修业时间可以适当延伸为6年,博士生的体育专业学习可以延伸为8年等。在这样的“弹性学分制度”下,学生不必迫于毕业的压力而进行匆忙的学习,让他们在学习期间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从而掌握人文社会学的专业知识,为将来发展做出贡献。
3.3 挖掘社会资源
在新形势下,学校要重视自身教育资源的开发,让人才在毕业之后进行资源的利用和创新, 并以最好的状态为体育事业做贡献。我们的体育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所以,高等院校可以与社会进行联系,利用社会发展中的有利资源,培养多元型或专长型体育人才,满足社会需求。高校相关领导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要允许学校的体育教师与社会企业进行网络交流或电话交流,让双方针对体学生的发展现状提出更好的教育建议,甚至可以将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等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中,努力打造“学习— 实习— 就业”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4 结语
总之,随着体育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体育的重视越来越足,为了壮大我国的体育文化发展基础,我国高校应重视对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让大学生不仅拥有高度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分析体育动向、体育发展趋势的能力。为此,高校体育教育者应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应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模式,让体育人才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要注重落实弹性学分制,让人才有更多的研究机会,为祖国体育事业做贡献。唯有不断努力与创新,才能促进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高效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长效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