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吉林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2020-05-11 08:40李丹
理论观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中国

李丹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155 — 03

随着我国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我国高校体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们的心肺功能,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可以改善情绪和减轻压力,从而促进友谊和增加社会和娱乐等好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生开展终身体育教育的最佳时期,也将对我们的健康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健康中国2030”一词在许多地方都有提及,注重积极宣传和弘扬以健康为核心的健康中国理念,这表明中国对卫生建设是非常重视的。在各高校通过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动机和参与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拓展教育视野和思维;有利于提高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全面的健康。因此,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健康中国与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在逻辑

1.1 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诠释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非常重要的指导方针,并将会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共鸣。全国卫生大会重点强调,没有国民的健康做保障,就不会有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我们将继续以人民的身心健康为重点,健全卫生体系和教育体系,提高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构建综合的健康生态体系,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和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强调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卫生服务,提高卫生安全水平,创造健康环境,发展卫生事业。以卫生做为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并将卫生理念融入政策,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的基础。并提倡加强各高校的健康教育的发展,将健康教育纳入我国教育体系,使健康教育成为普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各高校健康教育促进机制,建立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1.2健康中国与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逻辑关系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国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环节,以大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兴趣,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最终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的健康成长。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当前,我们更要做好各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把高校体育纳入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定位,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真正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提升的教学目标真正的纳入到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达到思考与改革和教育与健康相结合的新型模式,从而成为新时期我国健康战略的首要目标。

2.吉林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各高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设定,表现出了只重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跑步、跳远、仰卧起坐等这些体能测试项目。通常都是以提升测试成绩为目标,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程度的关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各高校体育教师大多采用原有的老式机械化教学方法,只向他的大学生们传授最基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以大学生学习的单项技能或单项动作作为评价大学生成绩的标准。他们往往忽视大学生体育心理状况和发展情况,不能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各高校体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和分析等方面。因此,各高校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各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提出促进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吉林省各高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各高校体育教育功能过于概括和广泛,大学生体育水平低下已成为各高校体育教育的首要问题;2.各高校体育的本质功能相对薄弱,高校体育本质功能的过于概括和广泛,必然导致各高校体育重点的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各高校體育的本质功能,使大学生体质急剧下降;3.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严重缺失,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在高等教育阶段,树立大学生的人生观、健康观、体育观和休闲观势在必行;4.为了适应安全教育的需要,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已经陷入了教育边缘化的困境;5.高校体育是应试教育的一种折衷,由于对高等教育的片面追求,社会各界和高校往往把重点放在智力上,而不是身体健康上,大学生由于学业负担和就业压力过大,休息和锻炼的时间太少,导致身体和心理无法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3.1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消极、被动、害羞、自卑、疲劳、怕脏、胆小、害怕、紧张、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身心健康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影响了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无法完成预计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甚至导致运动损伤几率的大幅度增加。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严重的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命与安全等方面。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是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缺陷,并将逐渐暴露出来。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自我认同感较低和人际沟通困难两方面,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于他人交流甚至不敢交流,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正的想法,不敢和陌生人打交道,会产生爱情困惑等等;2.他们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很差,大多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自我表达能力,高考之后,高度紧张的情绪已经接近的崩溃的边缘,进入大学完全的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学习,上课打手机或者睡觉,考试之前不复习,甚至出现了考试作弊的不良现象,最终导致考试不及格或者重修等严重后果。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难以促进大学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据分析表明,我国的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就一个宝,4位老人加上父母6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难免会比较溺爱孩子。从长远来看,孩子过度依赖,意志力相对薄弱,以自我为中心,导致无法面对挫折和无法承受打击的严重后果。环境和个人取向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与家庭有明显的区别,在家里的舒适的生活,相比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无论是从学习、生活还是处理问题方面,什么事情他们都需要自己去做,大学生肯定会感到不舒服,自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也会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损伤。

研究表明学习压力过大也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一些大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紧张不安的情绪过大,对大学生施加过重的压力会使他们失去信心,因此,干扰大学生正常的思考。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比高中人际关系复杂得多,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没有同龄人的陪伴,父母之间无形的代沟,促使他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如果他们不善于沟通与表达,这将影响他们的正常人际关系,最后,它会导致大学生不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导致严重的人格障碍。

主要影响因素分为: 1.由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竞争导致就业市场停滞不前,部分大学生就业难。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从而引起他们的焦虑和担忧,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2.家庭环境、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单亲和留守家庭与正常家庭的大学生相对比,因为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孩子得到的关爱和照顾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少,所以相比较而言更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3.大学生身心健康还会受各高校的办学硬件设施、师资情况、管理聘用制度、教育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就业压力的存在,高校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通过调查发现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机构和教师。即使有的各别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但也存在师资不够专业、一般都是思想政治老师兼任此门课程,很容易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思想问题混淆了,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教育质量难以达到原有的目标;4.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发展趋势和专业发展前景关注不够,平时不关注时事政治新闻,缺乏社会实践活动,对专业缺乏认识,容易跟风,学习生活盲目应对。部分大学生不能立足现实,高估自己或缺乏自信,他们主观地、片面地、极端地分析问题,情绪容易冲动,自制力差,行为不易预测。当大学生遇到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会动摇他们的理想和自尊,这就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导火索。

4.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4.1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和各项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学习媒介。课堂上学习的一些体育活动能使大学生准确感知外部世界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通过协调身体动作,从而有效地完成各项动作,并长期坚持这项运动,将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增强大学生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好地判断周围的事物。

4.2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智力水平

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提高智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的智力是建立在大脑物质基础之上的,大脑的正常运作与物质功能和神经细胞密切相关。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时,会产生大量的生物电流,刺激大脑皮层细胞。人脑产生的生物电流是反映大脑活动信息的重要参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生物电刺激越多越强烈,產生的神经细胞就越多。它还能使大脑皮层细胞更加灵活,从而使大脑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加强。体育锻炼是一种文化,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通过体育锻炼,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巩固和增强相应的能力,体育锻炼使不同的知识和科学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3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提高人际关系

在学习、教育和健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学习和锻炼可以使人们感到快乐,并对改善身心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心理适应需要对不同的人际关系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大学体育和健康课程通常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大学生通过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来学习。教学班是临时组成的,打乱了正常的班级。课堂学习不仅获得知识,同时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从而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增强亲密感,消除内心的恐惧和孤独。体育是在统一规则下进行的具有约束性的社会活动,每个参与者都应遵守有关规定,努力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4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减轻疲劳,缓解焦虑

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使大学生从紧张中解脱出来,特别是经常在课堂上锻炼会逐渐适应环境,减少压力反应。积极参与运动可以适当减轻疲劳,减轻综合症状的影响,消极情绪会产生较大的疲劳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学习和工作的关键。体育锻炼也可以诱发积极情绪,这对缓解焦虑和其他消极情绪有重要作用。体育锻炼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自我成功,增强自信心,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与他人接触,可以更加健康地相互交流和接触,更好地克服和适应社会,可以适当的减轻学习和生活中的疲劳感,同时还可以缓解消极情绪的心理焦虑。

〔参 考 文 献〕

〔1〕刘德宝.“一带一路”背景下吉林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新思路〔J〕.知识经济,2018,(19):44-45.

〔2〕马得平.“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困境窥探〔J〕.体育师友,2019,(01):39-

40.

〔3〕郭东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危机干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9):184-185.

〔4〕马得平.“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困境窥探〔J〕.体育师友,2019,(01):39-

40.

〔5〕刘德宝.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诊改”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8,(09):126+128.

〔6〕高芳.探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8,(36):183+292.

〔7〕祖国平,王亚丽,王静,张三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9,(22):191-193.

〔8〕鱼得海.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1):117+135.

〔9〕张汉飞.浅析当代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与研究〔J〕.知识经济,2016,(09):157.

〔10〕朱喜梅.论体育心理素质的内涵及意义〔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2):78-79.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中国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评的结果分析与应对方法
卫计委再推“健康中国”战略型 健康产业或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