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20-05-11 06:00冯丽薇
知识文库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师

冯丽薇

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早在1854年就提出了“愉快教学”的理论,他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力量教育带有乐趣。”所谓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愉快教学的核心就是唤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这也是初中数学实施“愉快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那么在课堂中应该如何实施愉快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 教师的课堂形象要亲切、生动、幽默,富有愉快启发感。

以往作为教师总是在高高的讲台上,远离了学生及学生的学习感受。只有教师带着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才能上好一堂课。一位好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扎实、丰富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有自己人格魅力,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的课堂形象对愉快教学尤为重要。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发问,甚至连整洁、典雅的衣着都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高兴,我和张三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2 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智力活动提供愉快的背景,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地接受型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的进攻型学习状态。在新授课前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如在学习 “二元一次方程课”时,我先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准备提升一名下属到较高的职位,底下的办事人员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在名方面的条件都旗鼓相当,难分高低,一时无法定下来,杨损就把这两名候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和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你想知道他怎样快速解决的呢?这样一问,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课堂马上活跃起来,使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以便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精心设计导语,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帶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学会应用数学、学会创造数学。

3 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有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才可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气氛。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数学内容多,跨度大,理论性强,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缺乏兴趣。如果把这种用另一种形式告诉他们,那么效果就不一样了。

如,在讲九年级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中《随机事件》这节时,我就准备了一个黑袋,当着学生的面放入了10个红球和4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让几个学生随机地从袋中摸出一个球,并叫全班思考:摸到的球是白球还是红球;如果两种球都有可能被摸到,那么摸出红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这时,全班都很好奇,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看看自己摸到什么球,就连平时上课不听书的学生都参与了热烈地讨论。这堂数学课,个个都学得兴趣盎然,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俨然是一个个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自主探究,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 精心设题,愉快练习

一定量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经过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疲劳。所以,除了注意练习的典型性和针对性之外,适当地安排一些兼顾趣味性和层次性的练习,穿插于教学之中,体现愉快教学的魅力,学生的注意力必然又会轻易回到课堂。如我在讲到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中增长率问题时,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1+增长率,这时我灵机一动,说:比如现某养猪场养有50只小猪(全班有50人),这时全班就笑了,“老师,你当我们是猪啊?!”。我说,如果你们答不出就是咯,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问一年后共有多少只猪?学生一面笑一面回答:55只。我说这个5怎么得来的?“50×10%=5”学生异口同声答,“这个式子应该这样列:50×(1+10%)=55”。这样,增长率问题就很轻松可以解决了。

5 运用多媒体技术,趣化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的开展和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执行,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师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是教师空洞的讲解书本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学生双方毫无教与学的乐趣可言。现在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处理教材,使其声情并茂;教师可以利用新教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这一现实出发,从生活实际数学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投影与视图》这章书中,“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从不同方向看”都是教学中难以展现给学生看的,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就产生畏难情绪。但如果用计算机演示出来,学生看了以后,脑袋中有了大概的模式,做题就顺利多了。

6 创造成功,激励学生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学生都希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向往师长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实际出发设计问题,以激起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興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成功,使其在各自已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相反,如果学生经常地体验过多过强的失败,会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进而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我尝试过这样做:在教室后面的黑板设立一个“数学题创新解法”园地,将学生练习、板演、测试中的新颖独特的解法展示出来,并添加鼓励性评语。这一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公布于众,学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对数学更加有兴趣,更加深入研究。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应当是所提供的东西让孩子成为一生中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成为一种艰巨的任务去承担。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在其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梧州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