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时代下,幼儿在美术审美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美术教育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提高幼儿的美术审美能力,首先就要从幼师方面入手,只有不断提高幼师的专业技能,端正幼师的教学的态度,才能够给予幼儿更多的帮助。幼儿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幼师对学生的指导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本文主要对如何提升幼儿的美术审美能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幼儿 美术活动 审美能力
一、当前阶段幼师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在当前阶段尤其是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教师在教育方面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幼儿思想观念方面关注度不够等,同时也没有对幼儿进行专业美术技能方面的培养,导致了幼儿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限制了幼儿美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很多教师对幼儿在美术方面审美能力的提高,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教美术课,就是教幼儿学会画画。幼师对于幼儿审美方面能力的培养,没有很清晰的目标。其实,美术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条道路上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一定要让幼儿明白學习美术的本质并不是简单地学会画画,而是教会幼儿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帮助幼儿在美术方面有自己的独特创作,使幼儿不断地提高对美术的感悟能力,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能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享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二、培养和提升幼儿美术审美能力的措施
(一)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学习美术
了解了当前的幼儿美术学习现状后,我们发现幼儿只有进行多种形式的美术学习,才能提高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帮助幼儿学习美术。传统的学习过程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弥补传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利用剪纸可以促进幼儿的美术学习,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剪出来,能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剪纸是具有特色的一门手工艺术,可以让幼儿利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出不同事物的特点,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手工活动,如拼图游戏,画卡通人物等,帮助幼儿学习美术。只采用一种学习方法,幼儿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兴趣。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会让幼儿学会图画的基本构造,以及色彩搭配。这样不但能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也能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从而让幼儿积极地进行美术创作,感受美术艺术的魅力,提高美术审美能力。
(二)走出课堂,让幼儿体验艺术之美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幼儿都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要想提高幼儿的美术审美能力,就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幼儿身边的事物相结合,尤其是与大自然相结合。当前的幼儿都有无拘无束的特点。这样的特点能够让幼儿的艺术才华展现出来,所以采用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也要给幼儿制订不同的主题内容。要让幼儿积极地走出课堂,感受到大自然的别样之美,也要加强幼儿的竞争意识,让幼儿在竞争中能够感受到乐趣,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又能够学到现实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能力是审美主体。在活动中根据审美价值所做出的一定判断,包括人对事物基本的认知,以及情感反应等方面。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要进行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幼儿和教师都是课堂信息的发出者,以及课堂信息的接收者。要想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就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比如说把幼儿按照小组进行分组,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美术作品的展示,在展示完以后,同学之间进行评价,由教师进行总结。还可以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也可以有其他的幼儿来发现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在教师总结的过程中,既要夸赞幼儿,也要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在艺术方面的优点,也能让幼儿吸取到别人的优点,进而改善自己。这样,能够让幼儿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美术审美能力。教师要作为美的传播者,把幼儿带领到美术的氛围中,理解幼儿的感受,也要塑造幼儿美的心灵,美的性格,让幼儿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美术。
参考文献:
[1]魏海燕.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林区教学,2009(06).
[2]耿德霞.在美术活动中提升 在审美欣赏中绽放——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综合版),2018(01).
(作者简介:林梅香,本科,福建省建宁县城关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