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霜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前期的绘画临摹练习和图案涂鸦后,对于美术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与我们预期的美术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小学生仅能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在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适度培养其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上述能力的掌握离不开观察能力的支持,为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应集中于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方面,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这对于后期美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对小学的美术课程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其要求学生同时掌握造型设计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等。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中,更为注重对美术素养的培养。为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可以感受来自生活的艺术之美。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多种元素,设置统一的观察目标,使其在课堂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此外还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1 明确观察主体,使学生形成目标明确的观察力
在鼓励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参与观察活动后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均无法找到观察的主体,致使教师在发出观察任务后,很少有学生能够快速找准观察对象,最后出现目的性缺失的现象。而在进行观察力培养中,对学生的专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观察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方能保障观察活动的有效性。为此,要想实现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可充分借助美术教材的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美术教材中某一章节图例的观察,在课堂中,也应对学生的观察成果进行考验,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集中在对观察对象和观察目标的引导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对象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直观差异。此外,也应鼓励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具体化分析,充分了解观察对象的细节和主要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目标对象观察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例如,在针对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留出观察的任务,将其中的一个图例作为观察主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到各类建造材质的区别和材质之美的表现形式。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描述出自身在观察图例之后,对各类材质的认识和感受,学生描述之后,教师做出补充,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实现了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可有效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处于低级阶段,注意力聚集到事物的时间较短。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时,教师需要先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才会全面、深入。多媒体具备交互功能,能够将文本、图像、活动视频和动画等直观、生动地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关注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中应恰当运用媒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观察中,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对五年级上册第10课《色彩的色相》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组色彩分明的图集,并且要求学生选择一张图作为观察对象,对于其中的色彩分布规律和色系搭配进行观察。也可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色彩调合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基色调合后可形成新的颜色。可鼓励学生进行色彩搭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总之,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尤其是色彩艳丽的图片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察活动中。
3 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观察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从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来看,教师习惯用相同的标准来判断学生的绘画作品,在出现与标准不符的绘画作品时,教师会要求学生改正,并未了解到出现不同绘画作品的原因,这必定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制约影响。基于此,小学美术老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美术老师可以从教学评价这个环节着手,通过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老师经常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作品。比如,云朵一定要涂成白色,树干一定要涂成灰色,树叶一定要涂上绿色,河水一定要涂成蓝色,否则就会呵斥或者批评学生,这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都会造成禁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以此解放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一次的实物写生中,一名同学的绘画内容为水池,正常情况下,水池的颜色会被涂成蓝色,但当时那位学生的水池被涂成了颜色艳丽的彩色。在询问学生之后得知,该名学生的家长为画室教师,个人也比较喜爱画画,在家中作画时,经常使用水池洗笔,致使水的颜色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可证明该名学生具备较好的观察力,如果教师未做过多了解就进行批评教育极有可能抑制学生的观察力。这也突出了尊重学生观察能力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4 采取多元化方法,提升學生的观察品质
学生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系统训练。因此,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关键,是学生进行美术创造的前提。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如整体观察、重点观察、对比观察等。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运用实物范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例如,教学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画人像》时,学生需要对人物展开观察,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是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渗透对比观察法,先利用大屏幕为学生呈现选择的解放军叔叔和民工叔叔两类人物的图画,让学生从皮肤、神态、眼睛、体形和装饰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从中发现两者的差异。由于教师的引导具体,学生很快观察到民工叔叔的状态更为淳朴,而解放军叔叔的形象更为庄重。通过对比观察,解放军叔叔和民工叔叔的形象深入学生内心。上述教学,教师渗透对比观察方法,使学生找到人物的独特个性,创意活动迅速展开。
5 通过观察实物,培养观察能力的有序性
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开展了有关实物写生的教学环节,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写生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局限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而是通过写生练习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全面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方可将实物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此,在实物写生的过程中,也可实现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检验,并且在课堂中对其做出正确的引导。从技术层面来讲,美术教学的基础便为教会学生“看”和“整体的看”,这里的看指的即为观察。在实物写生时,为了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的能力,教师一般会要求其同时绘制出多个实物形象,并且准确的表现出各个形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此过程中便可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且培养其养成整体有序观察的习惯。
结语: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观察目标,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观察时有目标意识,确保观察方向,然后教给学生多元化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