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舞狮运动社会化推广策略研究

2020-05-11 11:54刘长立
参花(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推广策略社会化

摘要:舞龙舞狮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与民族不同,对舞龙舞狮运动的社会认知也有所不同。本文基于舞龙舞狮运动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价值,对其社会化推广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舞龙舞狮运动 社会化 推广策略

舞龙舞狮运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集祭祀、娱乐、竞技为一体,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发挥着娱乐群众、凝聚精神的作用。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舞龙舞狮这项传统体育项目在创建体育强国、丰富娱乐形式方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舞龙舞狮运动的历史起源和内涵

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各异且变化万千,故而龙的形式多样,如百叶龙、板凳龙等。各地的舞龙运动形式具有差异。狮子是一种外来物种,因其具有驱邪避鬼一说,在汉代被称为神兽。起初,舞狮是供王公贵胄欣赏的娱乐活动,至明清,才逐渐流传于民间,演化为一种蕴含辟邪、驱鬼、祈福、寄托的活动形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现代竞技舞狮出现,广泛流行于广东地区,舞狮形式各异、形态多样、步法灵动、表情丰富,完美地演绎出了狮子的威猛与刚劲,也表达出了在重要節日舞狮所要展现的深刻寓意。

二、舞龙舞狮运动社会化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一)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舞龙舞狮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魂。舞龙舞狮运动社会化发展能够推进龙狮文化的广泛传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将中华民族拼搏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舞龙舞狮作为一种竞技性质的文化运动,在推进民间娱乐形式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激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养青年人敢于进取、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二)充分发挥舞龙舞狮运动的育人功能

弘扬龙狮文化,培育时代新人。舞龙舞狮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强心育品的文化功能,能够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舞龙舞狮运动以其对身形、脚步的灵动性要求,充分地调动人体多个器官,可增强人的身体机能。舞龙舞狮运动的形式多样,适用于任何群体,没有特殊的身体限制。基于人不同的身体差异,可多样化地开展舞龙舞狮运动。从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来看,其确实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传统运动项目。从舞龙舞狮运动强心育品的角度看,其能够使处于快节奏、高强度工作的人群得以减轻压力、娱乐身心、陶冶情操,还能调节心率,培养自身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舞龙舞狮运动能够有效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舞龙舞狮运动实现产业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类向前发展的目标。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舞龙舞狮运动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三、舞龙舞狮运动的社会化推广策略

(一)舞龙舞狮运动的社会化管理

当前,舞龙舞狮运动愈来愈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相关的协会和组织对舞龙舞狮运动发展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舞龙舞狮运动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纲要,做好舞龙舞狮运动的宣传,调节市场环境,推进舞龙舞狮运动协会与政府、市场的协调平衡发展,提升舞龙舞狮运动的社会影响力。为推进龙狮运动的规模化、全面性发展,应不断扩大参与人群。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民俗各具特色,对舞龙舞狮运动的理解和认知有所差异。同时,龙狮资源和技术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性,为有效推进舞龙舞狮运动,需要储备优秀人才,为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政府部门应就舞龙舞狮运动的社会化推广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舞龙舞狮运动的规范发展和社会化推广。

(二)舞龙舞狮运动的竞技性发展

为推进舞龙舞狮运动的社会化发展,需制定相应的龙狮比赛。结合现有的国情,制定差异性的比赛规则。针对不同区域舞龙舞狮运动的开展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比赛,向产业化、规模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利用社交媒体,扩大舞龙舞狮运动的宣传力度,以媒体为导向,进行线上线下的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传播,提升社会的认同感和民众参与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龙舞狮运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运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功能。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推进龙狮文化的社会化推广,对于传承文化、创建新时代文化娱乐模式和培育良好的精神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天姿.舞龙舞狮运动社会化推广策略研究[J].武术研究,2017(09).

[2]杨锋,雷军蓉.我国龙狮运动研究态势可视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9(02).

[3]梁华伟,李明磊,张沛.舞龙舞狮运动研究[J].运动,2017(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传统文化与经济文化发展专项课题“民俗传统体育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T201911047)。

(作者简介:刘长立,男,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武术与养生)(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推广策略社会化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创新农机技术推广模式 奠定现代农业建设基础
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和理论的新进展
对新兴排舞项目及其在普通高中推广策略的研究
“延吉三打一”项目推广策略分析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对高校辅导员组织社会化的若干思考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