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奕斐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并且逐渐成为科学课堂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认知工具。在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搜集整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加以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而更加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使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成效获得极大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资源 小学科学 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逐渐的融入到了学科教学中,这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当代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是一种极具活力的潜力以及活力因素,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之间所进行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获得整体性提高。
一、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校校通、班班通的普及,班级多媒体教学设施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资源在班级、学校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并且农村学校中的教育信息化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首先,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优化和完善为教学课堂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在进行现实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学的教学理念依旧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并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教材以外的另外一种教材,并且也没有和学生课本中的教材进行有机结合[1]。其次,教师对科学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没有加以重视,通常都是等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的时候在从互联网中进行收集和搜索,但是这时是难以有效的把信息技術和科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另外小学科学属于实践课程,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加以关注,进而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用好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
在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内容是有着一定的抽象性的,小学生很难进行理解。这种问题,教师很难以使用语言讲清楚的。但是使用多媒体,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的具体,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更加的容易。
例如,在学习“水的三态变化”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地面上的冰在阳光下逐渐的变成了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又逐渐的蒸发成了水蒸气;而气态的水蒸气又在天空中慢慢的凝结成了小水滴,水滴落下来又变成了雨水,雨水遇冷之后又变成了固态的冰[2]。这样一来,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就会明白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变化,进而对水的三态变化产生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学生因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进而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动力,并且学习成效也获得了极大提高。但是怎样寻找和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那些学生相对陌生,并且很难使用实验或者其他形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表达的一些内容,因此,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科学课的课前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部分,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进而对教学方案加以辅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
例如,在讲授“火山与地震”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唐山大地震和火山爆发的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火山和地震来临的时候所产生的地面塌陷、房屋倒塌等相关情境。学生看完之后,自然而然就会被这样的画面所震惊。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这属于哪种自然现象,这样一来,能够更好的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并且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极大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科学课程所设涉及到的知识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小学生不管是生活经验还是思维能力都是有限的,并且学生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应该进一步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重难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将突破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出发,合理的选择相应的信息技术资源。
例如,对小学生而言,物质科学领域的能量和形式是具有着一定的抽象性特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信息技术资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从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入手,凭借生动具体的能量表现形式的一些案例,辅助学生了解一些抽象化的概念[4]。再例如,在生命科学层面所包含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教学,学生一般来说是很难进行想象的,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辅助学生了解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的,有的对人类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也有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掌握课堂教学时机
课堂教学的时机指的也就是按照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客观存在的能够得到最好成效的某一个时间点或者是时间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相应的学习状态中,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交流和探究,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倾向于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利用图片、视频等使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集中,进而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难使用语言进行讲解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资源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5]。
例如,在学习公转、自转、月食、日食的时候,是对信息技术资源加以利用的良好时机。或者是在课堂教学的后期,学生的兴趣降低并且产生了一定疲劳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和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视频、科学成果等对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视野范围变得更加广阔。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还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使课堂教学成效获得极大提高。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还降低了实验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在进行探究学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所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得不断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科学课本中的一些探究活动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六)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科学教学不仅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需要学生对最为基础的学科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但是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一些教学内容依旧是使用传统形式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那么是无法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想象能力获得拓展的,也就无法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基础性知识和内容,而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
例如,在讲授“温度计的秘密”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温度计是学生应该加以掌握的最为基础性的知识,在传统形式下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由教师为学生提供温度计,进而再对学生进行讲解[6]。但是因为温度计的刻度相对较小,学生很难看清楚,这也就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时教师可以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将温度计制作成相应的课件,这样一来,学生也就可以更加清晰的看清温度计上的刻度,接着教师在将温度计上面的读数进行一定的讲解,学生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式和读取技巧。
三、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将它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课堂中加以应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得到解决,还在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应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殊优势进行充分展现,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的整体性能力获得极大提高。
參考文献:
[1]吴晚生.用好信息技术资源促进小学科学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12):100-101.
[2]赵巧洁.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8,(11):285-285.
[3]佘勇.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159-159.
[4]郝建武.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8,(29):24-24.
[5]陆婷.“互联创未来”——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7,(05):64-65.
[6]邓莉丽,汪泽.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实践的探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C].2018:79-80.
(作者单位:青岛基隆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