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创新是最大的发展动力,也是立足于国际化社会的重要的技能之一,大学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地方,因此在高校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近年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高,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因此高校教育要针对这一问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勇于奋斗的坚定信念,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两者融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创新创业 融合
在我国高校的本科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贯穿的,也是保证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教育,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面临毕业的学生,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是为了给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提出。目前,我国高校中已经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国高校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更好的融合,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工作,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为我国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创业的思想不正确
部分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后,对创业的理解不深,容易造成一定的偏差。这种理解的偏差跟教师教育有密切关系,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创业的讲解不够详尽,则造成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创业一词,不利于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例如:部分高学历学生对创业缺乏认识,甚至有人害怕创业,或者仅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
(二)教师缺乏足够的引导能力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高校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容易养成注重理论的习惯,这种思政教师虽然说理论教学具有较高的水平,但是思政教学与创新教学间无法有机融合。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在讲授创业课时,教学思想较为传统,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是照本宣科,没有针对学生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而是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奋斗的精神
现今的社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创业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成功。创业的成功是需要机遇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新的精神,并且要有不怕失败,勇于奋斗的精神。高效的思政教育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因为长期的思政教育中讲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伟人事迹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教师能够将创新创业实践与思政理论相结合,则会使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精神,并且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前,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大学生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多,因此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就业较难。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这部分学生开始寻求创新创业。高效思政教育是通过讲授正确的思想和事迹,来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较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长期的启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则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及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
目前,我国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则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创新创业属于实践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理论部分,两者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因此两者需要有机的结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现代素质教育就是理论加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教授给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因此,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素质教育的實现。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改变教育方式,渗透思想观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口头讲授思想政治如何重要,采用机械的方式强化学生认知,但目前这种教学方式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并不喜欢生硬的讲授方式,久而久之思政教育时,学生会产生厌烦和排斥,因此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例如: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讲授部分思政课内容,对于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可以通过图片配合音乐、动画的方式表达,并且在引用著名人物事迹时播放其视频简介,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思政理念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将这种思想观念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二)以思政教育为基础,树立学生的创业观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教师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业理念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的重要性。例如: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心态,这时就可以融入正确的思想政治观。思政教育中包括理想教育,理想教育就是社会理想、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综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创业的思想树立后,需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断努力,在创业之前确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对创新的方向更加明确,也懂得了创业目标需要不断的奋斗和坚持才能得以实现,从而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学生,由于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挫折,而一旦面临困难和挫折,学生的心理是无法承受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强大自己的内心,保持心态的健康,使学生的承受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思政教育,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创业中保持科学的态度,抓住时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会不断的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想法,但想法的提出需要实践进行验证,从而让学生理解想法不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在校期间就可以去实践自己对创业的理解和想法,去验证自己的实践方法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高校应建立学生创业基地,让学生在创业基地中实践创业,来验证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正确,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依据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要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中的困难。
(四)注重思政教育时代性,创业理念也应更新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目的是培养国家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中要高瞻远瞩,依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前沿讲授知识。思政教育离不开时代发展的背景,也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例如:思政教育中除了要讲授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加入更多的国内和国际时事,学生可以通过时事的了解,对创新创业理念和想法有更进一步的掌握。因此思政教育中要通过时事作为创新创业的引导,使学生依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多加入最新实际的案例,避免学生的思维固化。
(五)建立高素质师资力量,进行科学引导
创新创业教育中,并不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每一步应该干什么,而是要多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教师在旁边更多的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想法。因此,高效的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从而保障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指导,因此各高效也大力的吸引高素质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总之,社会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的,高校的教育模式也是需要创新的,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要更多的融入思政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建立好良好的心态,从而更好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困难,不断保持良好的自我心态,以积极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开展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林青,杨青青.基于协同育人视角的高校思政教育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19,(50).
[2]李润南.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0).
[3]牛天宇.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8,(14).
[4]洪俊,孙峰平.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影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30).
[5]朱蕾蕾.高校思政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
(作者简介:顾恒铭,硕士研究生,江苏海洋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