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阅读教育新生态探究

2020-05-11 11:49余智德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智慧教育

余智德

摘   要: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能够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广州市在推进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活动中,遇到中小学生阅读“无好书可读、有书不给读”的困境和“难知、难导、难管”的难题。广州教育顺应人才培养规律,直面广州市中小学阅读素养活动遇到的问题,大力推进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构建智慧阅读教育新生态,从根本上改善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生态,初步形成广州市基础教育“人书网”融合互动的体系。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阅读;教育生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07-0081-04

一、引言

阅读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媒介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创造信息的认识行为,阅读的本质是培养学习者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1]。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各学科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阅读已经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要素[2]。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能够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部多次发文提出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并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一小时。2017年10月,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指导意见》,以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探索课程教学创新,多形式多举措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活动,进一步整体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和综合素质。然而广州市在推进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活动中,遇到中小学生阅读“无好书可读、有书不给读”的困境和“难知、难导、难管”的难题。广州教育顺应人才培养规律,直面广州市中小学阅读素养活动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大力推进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构建智慧阅读教育新生态,从根本上改善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生态,初步形成广州市基础教育“人书网”融合工程的体系。

笔者有幸作为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项目的主要参与者,负责了该平台的规划、设计、立项、开发和运维等技术工作。本文从智慧学习的视角出发,探讨智慧阅读教育的核心内涵和关键特性,分析智慧阅读平台的实践构思,总结智慧阅读平台的研发经验,探索构建智慧阅读教育新生态的行动路径。

二、智慧阅读教育的核心内涵

当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下,“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等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特征,教育信息化正在推动智慧社会教育新生态的构建——智慧教育[3]。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信息化环境下智慧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4]。

笔者认为智慧阅读教育属于智慧教育的范畴,智慧阅读教育的核心内涵是指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運用智能化技术为读者提供智慧阅读环境,在阅读过程中重视读者与阅读环境的交互,尊重读者的个性和潜能,倡导读者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性,着重培养读者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启迪读者智慧的教育目标。

智慧阅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决定推进智慧阅读教育生态建设的指引方向。当今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应试教育的误区,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智慧教育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高效、更精致的应试教育,阅读就是提高应试速度和考试分数的应试工具,将阅读缩小至教科书和学习资料的阅读,存在“人灌+机灌”、“有书不给读”的困境。这种功利的价值取向是不可取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杨东平院长认为,在技术和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强烈的人文主义的立场,应该利用技术去重构教育,使学校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知识社会的建构转变,通过新技术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关系[5]。我们倡导的智慧阅读是广泛、多样、去功利化的阅读,学生借助信息化平台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畅快淋漓地享受阅读快乐,获得更自主、更便捷、更美好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借助信息化平台正确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人文、科学精神和较强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智慧阅读教育的关键特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情境背景下,借助教师辅助或同学相互借鉴作用,独立完成对知识的有效建构。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智慧阅读教育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以教为主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以下关键特性:

1.阅读体验良好

在阅读方式方面,传统阅读使用印刷文本,读者逐页翻阅,是一种线性阅读方式。而智慧阅读则是一种新型的非线性阅读方式,完全摆脱时空与环境的制约,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灵活自如地按需择取感兴趣的阅读资源,通过超链接的方式便捷获取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的阅读资源,还可结合“增强现实”构成有别于传统阅读的“增强阅读”体验。

2.阅读选择自主

传统阅读仅限于逐字逐句地阅读印刷文本的文字信息,读者大多处于“被动阅读” 状况。而在智慧阅读环境中,平台通过个性化阅读测评获取读者的背景知识情况和阅读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推送适当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指导,读者可以通过导读导学充分了解阅读的目的、学习任务,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自主控制阅读的难度、速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阅读终端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随时可调动知识库解读阅读遇到的问题,读者大多处于“积极阅读” 状况。

3.阅读交流实时

在传统阅读中,读者因缺乏互动和交流的渠道,难以与外界进行交流,缺乏思想碰撞的火花。而在智慧阅读环境中,读者在阅读前后和阅读过程中,可通过社交网络与其他读者、教师、家长进行实时性交流,这种实时性交流是知识、信息、意见、情感交流的源泉,要求读者调动高阶思维,培养读者对自己的阅读活动和整个阅读过程的反思性判断能力。表1是传统阅读教育与智慧阅读教育的比较表。

四、智慧阅读平台的实践构思

2017年广州市启动了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在平台设计工作中,要求建成后的平台应具有智慧阅读教育的全部关键特性,能够为智慧阅读教育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平台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阅读资源高度共享

平台整合全市阅读资源,打通线上线下阅读,实现阅读资源全面整合、高效配置,以纸质书阅读为基础,整合已有电子阅读资源,开发优质学生读物导读推荐书目信息,整合校内图书信息、公共图书馆信息,保障学生好读书、有书读、读好书。

2.阅读过程“可知、可导、可管”

平台为学生、老师和家长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阅读检测和数字化结果呈现,实现从选书、读书、评书、阅读效果测评到分析整个阅读体验的可视化,同时提供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支持服务,让阅读的整体过程变得“可知、可导、可管”。

3.阅读自我评价模式生态化

平台伴随式采集学生阅读素养成长数据,量化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构建阅读每个环节实现的智能化工具、优质资源、激励机制,配套优秀图书推荐和导读以及与学科融合的基础阅读课程,在实现学生分级阅读指导的前提下,对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诊断、分析及指导,促进不同阶段学生达成阅读目标。

4.推进家校合作式阅读

基于平台的全科主题阅读活动既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又融合课外阅读与反馈分享。注重依托书香校园的创建,开展书香家庭建设,实现家校合作式阅读[6],鼓励亲子共读、亲子共写、亲子共演、亲子互促,并将亲子互动作为评比书香家庭的一个重要内容。

5.构建阅读成长大数据

基于广州教育大数据中心,构建全市中小学生阅读成长大数据,通过深度挖掘阅读数据和分析统计,分析个人阅读行为效率、阅读习惯、阅读时间等数据,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评价与针对性的指导,形成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发展大数据,以反馈教育管理者进行实时有效的决策。

五、智慧阅读平台的研发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自2019年1月10日起正式部署应用,截至2019年8月已实现110所试点中小学校全覆盖。据统计,试点学校登记学生数126378名,累计123152名学生完成激活,注册激活应用率97.48%;共登记8871名教师,累计7582名教师上线使用,使用率85.47%;平均34599名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该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有:

1.阅读服务门户

有效集成各类阅读资源与阅读服务,为全市中小学生、家长、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集成访问入口,综合展示和共享所有阅读信息资源,建立市、区、校、级、班五级阅读分享圈。支持用户个性化定制,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方便移动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2.阅读资源管理子系统

平台整合广州公共图书馆的电子书与数字期刊、广州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数字图书馆、期刊库、教研部门和广大教师在教研教学中生成的阅读数字资源,建立基于广州教育大数据的图书资源池,采用大数据搜索引擎,为学生提供精确查找服务,学生可在平台在线借阅和线上阅读。建立全市阅读推荐目录,进行书目适读性管理,为全市中小学生阅读提供优质阅读内容。

3.图书借阅管理子系统

学生与家长在平台可查看到广州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与网点地址,可到就近的图书网点借书,或选择“送书上门”服务,广州公共图书馆可通过物流实现送书上门。广州公共图书馆选取部分学校开设分馆,根据学校阅读书目定期添置和更新分馆图书。广州公共图书馆网点或学校分馆实现通借通还。

4.阅读综合管理子系统

学校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开展全科同步阅读,教师在平台布置阅读作业、推送阅读资源和点评学生读书笔记,学生在平台查询适合自己的书目、图书馆藏书情况,上传书评、读书笔记,点评、点赞同班或关注同学的书评与分享,在线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获取閱读积分。教育部门和学校定期推荐名家、名师和学生的优秀书评、笔记,评选市、区、校等各级阅读之星。各级阅读管理员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之星,学生可点选并关注阅读之星,平台可向学生自动推送所关注阅读之星的读书单和阅读分享,形成合作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阅读分享圈。建立学生阅读成长档案,围绕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三个维度确定阅读指标体系,开展阅读测评,通过大数据插件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中小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指导和服务。

5.阅读数据分析子系统

教研部门利用平台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能力测试,掌握学生阅读能力情况。平台伴随式采集全体师生在日常教研教学、学习、阅读及交流的行为数据,将全部同步备份到广州教育大数据中心,广州教育大数据一期将建立阅读分析数学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分析师生的阅读行为与学生基础信息、学业、考试等其他数据的关联,从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时间、阅读能力维度、知识点网状图分析等进行阅读分析,诊断分析学生的阅读特征和阅读习惯,并且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建议和指导。广州教育大数据通过可视化分析工具,以列表,曲线图、饼图、柱状图、二维、三维、地图综合展示等丰富的展现方式,直观反映各区、学校阅读教育情况,协助专业部门编制广州中小学生阅读白皮书。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的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六、智慧阅读教育生态的构建

在平台投入使用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非常重视并不断完善学校驻点服务、中小学阅读活动配套服务、智慧阅读大数据分析服务、教师智慧阅读培训等中小学智慧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研活动引领,提升教师阅读指导能力,推动全科阅读教学行动开展,此外设立智慧阅读专项课题,全市共有132项中小学智慧阅读专项课题正式立项。经过一年的时间,广州构建了“三教共振”(教师发展、教研开展、教学促进)的阅读教育工作格局,形成了课题引领下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三课共进”的实践方式[7]。通过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参与试点的中小学校有机整合了公共和各类学校现有图书资源及借阅服务,基于平台开展的全科主题阅读活动,既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又融合课外阅读与反馈分享,建立阅读与教研教学融合、学校与家庭教育配合、纸质图书与电子书阅读结合的全方位阅读服务体系,打造学生自主阅读、老师引导阅读、师生分享阅读、共同促进阅读的智慧阅读教育生态。图2是智慧阅读教育生态树示意图。

七、结束语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方晓波院长认为,广州智慧阅读教育正在建立“人书网”融合、互动的阅读系统。人的系统主要是指学生、教师和家长等;书的系统以学校图书馆、社会图书馆的纸质图书为主体,也包括电子图书;网的系统指的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专业阅读管理平台。广州市以“立德树人”作为总体指导目标,以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为根本,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先进的脑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善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生态,初步形成广州市基础教育“人书网”融合工程的体系。

参考文献:

[1]金慧婷.智慧学习环境中的阅读教育初探[J].学术论坛,2016(3):145-149.

[2]袁晓峰.阅读是教育的核心——香港阅读教学改革的启示[J].人民教育,2008(20):41-42.

[3]郭绍青.教育信息化缔造教育新生态[N].学习时报,2019-12-13(6).

[4]祝智庭,俞建慧,韩中美,黄昌勤.以指数思维引领智慧教育创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9(1):5-16.

[5]杨东平.教育技术是在颠覆应试教育,还是提供更加精致的应试教育[EB/OL].https://www.sohu.com/a/359442413_484992.

[6]杨春革.以家校合作式阅读铸智慧灵魂之教育魂[J].学科教学探索,2015(35):19-21.

[7]方晓波,谭健文,袁志芬.中小学智慧型成长阅读:实践构想与行动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9(12):70-72.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智慧教育
以文化人 品格提升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以生态管理评价方略推进教育和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