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工作面运输巷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

2020-05-11 03:49张能旺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空留巷切顶切缝

张能旺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曙光煤矿,山西 孝义 032300)

1 工程概况

山西汾西矿业曙光煤矿1226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翼,工作面主采2#煤层,煤层均厚为2.85m。煤层伪顶为0.4m,直接顶为4.0m的粉砂质泥岩,基本顶为细砂岩,均厚为5.7m。工作面倾向长度180.5m,可采走向长度1562m,采用综采工艺,采高为2.85m,沿顶底板割煤。为有效提高2#煤层煤炭的总体采出率,采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1226工作面的运输巷作为留巷巷道,留巷宽×高=4.7m×3.5m。

2 切顶卸压技术

采用双向聚能爆破技术对1226工作面运输巷进行顶板切缝。该技术是炸药放置于聚能装置中,在进行起爆作业时,炸药的爆破力能够在聚能装置设定的方向上呈现出集中受力,而在非聚能方向上呈现出均匀受压。当爆破力在聚能方向上的拉应力超出岩体自身的极限抗拉强度后,岩体便会沿着聚能爆破的方向进行拉断。

基于众多沿空留巷切顶卸压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实践[1-2],知合理预裂切缝深度为:H缝≥2.6H煤。1226工作面所采煤层为2.85m,得出H缝=7.41m。具体预裂切缝的深度及角度的参数,通过下式进行分析:

式中:

ΔH1-顶板下沉量,m;

ΔH2-底臌量,m;

k-岩体的碎胀系数,取为1.4。

当将巷道顶底板的移近量忽略不计时,得出H缝=7.1m。考虑到岩层厚度的变化情况,综合确定H缝=7.5m。

依据所绘制1226工作面运输巷侧煤层覆岩分布,根据确定的切缝孔基准线结合巷道顶板岩性分布对1226工作面进行留巷工程区划设计,将运输巷划分为A、B两个分区。A区总共1042m,包括工作面端头294m,靠近停采煤柱侧718m,该区切顶高度10m;B区为剩余运输巷的位置,总共550m,切顶高度11m,切缝孔距巷道回采侧帮150mm,切缝面与铅垂线夹角为15°,切缝孔间距初步设计为500mm。具体A、B分区如图1所示。

图1 运输巷道切顶及锚索支护分区图

为有效保障切顶卸压技术的有效实施,通过试验的方式确定聚能爆破钻孔的封孔长度和装药量。根据理论和试验结果得出,聚能爆破钻孔的布置形式如图2(a)所示。本次1226工作面运输巷切顶卸压聚能爆破作业时,特制聚能管型号为外径×管长=42mm×1500mm,炸药采用二级矿用乳化炸药,炸药药卷规格为Φ32mm×200mm,聚能爆破钻孔的封孔采用炮泥,设置封孔长度为2m。在现场具体实施聚能爆破切顶卸压技术时,通过在爆破钻孔内部设定位置安设聚能管,然后按照图2(b)的方式在单个爆破钻孔内进行爆破作业。装药作业结束后,可进行区域性的聚能爆破作业。

图2 切顶双向聚能爆破参数示意图

3 沿空留巷方案

3.1 方案设计

(1)切顶方案设计

基于第二部分可知切顶恒阻锚索分为2个区进行, A区切顶高度10m,B区切顶高度11m。切顶卸压留巷段需进行横阻锚索加固,锚索长度一般比切顶高度长2m。但是在高于切顶线高度2m的范围内,锚索须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中[3-4],若没有稳定的锚固层,就需要改变锚索的锚固位置。在A、B两个区中,A区锚索长度12m,B区锚索长度13m。

运输和材料巷及开切眼的切缝孔距巷道回采侧帮150mm,切缝面与铅垂线夹角为15°,切缝孔间距初步设计为500mm,施工时至少超前工作面50m,具体距离根据爆破试验确定。切缝钻孔布置剖面图如图3所示。

图3 A、B分区切顶卸压示意图

(2)恒阻大变形锚索设计

为保障恒阻大变形锚索在切顶留巷中起到重要的悬吊作用,充分地保障锚索的锚固端,在进行恒阻锚索长度换算时,一般设计切缝高度H缝、超高2m及锚索外露长度0.3m之和为合理的恒阻大变形锚索的打设长度。考虑到顶板岩层分布、巷道原有支护参数情况,恒阻锚索设计长度分别为12.0m(A区)、13.0m(B区),如图3所示。若考虑外露长度,须在图3的基础上加0.3m,分别为12.3m(A区)、13.3m (B区),施工时至少超前工作面100m,具体根据矿压显现情况调整。

根据1226工作面运输巷原有锚杆索的支护方式,并结合众多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的工程实践结果,确定锚索与顶板方向垂直布置。1226工作面运输巷布设两列恒阻大变形锚索,第一列恒阻锚索距切缝钻孔400mm(距回采侧煤帮550mm),排距1000mm;第二列中线偏实体煤侧200mm,排距2000mm。相邻锚索间用3mm×280mmW钢带连接,恒阻大变形锚索选用直径为21.8mm的锚索,在锚索上安设的恒阻器其尺寸为:直径×长度=85mm×450mm,设置锚索的预紧力大于25t,锚索恒阻器上的恒阻值设置为32t。

留巷段回采侧的绞车硐室、材料硐室、排水等硐室以及切缝线至上帮之间的锚杆、锚索在回采前进行退锚处理。硐室口及前后5m范围内对顶板加强支护,W钢带长2.5m,宽280mm,第一列切缝侧锚索的槽钢扩3个孔,第二列锚索的W钢带扩2个孔。

工作面超前0~30m:该段属于超前支承压力的峰值区域,该区域矿压显现会比较剧烈,需要采用有效的加强支护方案保障巷道围岩稳定。根据1226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具体地质条件,确定采用一梁三柱进行超前支护,棚距设置为800mm。具体如图4(a)所示。

架后留巷临时支护区(架后0~200m):该区域的巷道围岩由于采空区垮落矸石对顶板的摩擦作用,使得该段巷道会受到较大的动压影响,进而致使巷道顶板的压力较为明显。因此,在架后0~200m范围内,顶板需要临时加强支护,该段采用门式钢架进行支护,如图4(b)所示。

图4 临时支护结构示意图

3.2 效果分析

为分析1226工作面采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的效果,在留巷内每10m处布置一组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站,通过十字布点法对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长期观测能够得出巷道表面移近量—滞后工作面距离曲线图,如图5所示。

根据图5可知,留巷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速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围岩的变形量主要集中在滞后工作面0~100m,该阶段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速率均较大;在滞后工作面100m~200m区域内,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变形速率明显降低,相对于顶底板变形量,两帮变形量较小,最大变形量为80mm;在巷道滞后工作面距离大于200m时,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速率已经很小,即能够表明巷道围岩在该阶段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巷道的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400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18mm。

图5 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变形量曲线图

4 结论

根据1226综采工作面的具体地质条件,结合切顶卸压技术的原理,确定将工作面划分为A、B两个分区,切顶高度分别为10m和11m,并分别设计12m和13m长的恒阻大变形锚索安设在切顶位置处,结合工作面具体特征对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方案进行具体设计。根据矿压监测结果知,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实施后,留巷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400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 118mm,能够保障巷道围岩的稳定。

猜你喜欢
空留巷切顶切缝
缓倾斜厚大煤层坚硬顶板切顶卸压方法研究
庄子河煤业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关键参数研究
腾晖矿坚硬顶板切顶充填留巷围岩变形研究
204 沿空留巷快速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
厚硬基本顶岩层切顶留巷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Y型通风瓦斯治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切缝药包爆炸作用机理数值模拟*
基于成形分析方法的车身切缝工艺
桥梁工程伸缩缝的施工工艺及其体会
浅谈软土地基上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