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薇 王丹
[摘 要] 通过对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1+X”试点证书制度的背景与意义进行阐述,同时对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探究所在高校推行“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措施,重点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介绍,为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在“1+X”证书的指导思想下,更好地培养服务于现代计算机行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缓解就业矛盾。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084-02
一、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3月,“1+X”证书试点从信息与通信技术等五个领域展开,首批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Web前端开发在内的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被确定为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6月,发布《关于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的公告》,其中Web前端开发“1+X”证书制度首批试点院校422所。根据国家安排,试点工作在部分地区遴选符合条件的院校展开,未纳入试点范围的院校也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自行开展试点工作。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典型代表,主动承担“1+X”证书制度试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拓宽社会服务渠道,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积极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深化职教改革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设。
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提升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本领,提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供给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二是积极调动社会资源,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双重教育职责,推进现代化职业体系的建立;三是深化人才培养、培训、评价模式改革,完善专业学生和社会人员职业能力与学习成果的评价、认定与转化,积极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四是推动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五是推进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群建设的不断发展[2]。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不足
當今社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时看中其就业前景,许多独立学院都设置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质化严重。然而独立学院往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缺乏独立的教学体系设计,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面窄,缺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深入研究,校企合作融入程度低,培养方案通用化、课程体系理论化、实践过程仿真化、教学考核分数化,教育教学改革远远落后于产业更新变化,办学没有明显区域特征,已无法培养出在技术开发、产品服务上具有特长,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这使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目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社会需求旺盛与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养无法匹配的现实矛盾,给独立学院提出了进行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课题。要破解这一制约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的“供给侧不足”的内在矛盾,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对当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情况进行分析,依托“1+X”试点证书制度,立足实践技能培养,改革和创新现有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式,更新和完善专业的核心知识,注重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复合人才。
三、“1+X”证书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思考
(一)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1+X”证书制度下,为了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育质量同时突出“1+X”证书制度的优越性,独立学院须从顶层设计上做好规划,对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系统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调研企业、行业用人标准,对专业职业面向、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定位,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独立学院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应积极主动与培训评价组织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材与学习资源开发,证书考核与评价,共同有序开展试点工作,实现“1+X”证书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
(二)重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应加强与培训评价组织的协同合作,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职业技能中、高级职业能力要求,改造升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内容[2]。实施“1+X”证书制度,改造原有专业课程配置,如优选出与证书相对应的相近课程,使之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项目教学的方法实施教学,对学历教育内容进行重构,一方面对课程设置进行全面梳理,去除重复教学的内容,将专业课程与“X”职业技能课程进行相互融合,提升课程设置的效益;另一方面,在“1+X”证书制度下,重新定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行业、企业核心素养对课程进行重构,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保证课程内容的职业属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推进“1+X”证书制度全面实施落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在推进“1+X”证书制度过程之中,院校要与培训评价组织紧密合作,对应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培训师的资质要求,丰富职业教育专业的“双师”标准内涵[3]。组织教师参加“X”证书的相关技术技能培训,使“X”证书培训内容具体落实到教师的师资培训中并形成常态,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师真正到企业中去,到真实岗位中完成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实施高含金量证书的培训教学能力。通过推行“双师”认证、进修培训、内部培养、企业培训与兼职等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质量与职业技能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总之,“1+X”证书制度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独立学院可选择性地引入多个“X”证书,加强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做好具体规划,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师团队,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对构建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为推进“1+X”证书制度的深化落实,独立学院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深化“X”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过程之中,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骨干人才来校进行教学,将行业、企业最前沿的技术讲授给学生,将实际项目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讲授给学生,将企业、行业的用人要求渗透到课堂中,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证书考试,提高校企合作质量[3]。加强与知名行、企业的组织合作,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共同开发教学与实训资源,同时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
(五)推进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独立学院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首先,要制定试点方案,营造试点环境、完善或新建配套制度;其次,构建“1+X”证书制度运行机制与质量保证体系,涉及校内组织管理结构、工作规范、流程与标准,如校内外教师的酬金体系设计、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流程、考核、认定、学分转换办法等;再次,院校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需要配套相应的制度,如“1+X”制度框架和入校证书遴选、退出机制、课程置换等;最后,推进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全面保证试点工作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1+X”证书制度下的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发现“1+X”证书制度下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人才培养新对策。根据“1+X”证书制度需要,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培训考核监管服务机制;根据市场、企业以及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创新多样化考核方式,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培训,从而让“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构建“两融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促进教师、教学、教材的改革,畅通人才多元的成长成才通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融入“1+X”证书制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更好地贴合各类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提高学生就业率;也可以通过“课证融通”,促使专业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执业水平,掌握更高、更新的技能,提升“X”證书的培训教学工作能力,促进独立学院自身明确定位,不断提质升位,扩大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S].国发〔2019〕4号,2019.
[2]何建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设想[J].科技经济导刊,2019(23).
[3]王金娜.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商讯,2019(33):191-192.
编辑 陈鲜艳